“築夢灣區”大學生建築及城市設計大賽結果出爐 30個設計作品獲獎
紫荊
2022-06-28 16:29 瀏覽量

為了更好地讓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深入了解大灣區歷史悠久的城市文化,領略各個灣區城市的獨特底蘊以及生活特色,由中國海外愛心基金會、紫荊雜誌社聯合主辦,香港城市設計學會、香港建築師學會協辦的“築夢灣區”大學生建築及城市設計大賽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成功舉辦。

本次大賽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及權威性,邀請到來自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及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大學建築學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香港珠海學院建築系、香港華藝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知名專家、學者及建築師作為評委。

大賽共設有金獎一名(獎金30,000港元),銀獎三名(獎金各10,000港元),銅獎六名(獎金各5,000港元)及優異獎若干(獲獎名單附後)。共有來自大灣區的13所大學、89位建築設計專業的同學及41位指導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其中,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作品獲得金獎。來自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以及來自香港大學的作品獲得銀獎。來自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工程學院、華南理工大學、香港大學以及來自澳門科技大學的作品獲得銅獎。另有來自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廣東工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的20名大學生榮獲優異獎。金獎和銀獎的作品于2022年6月24日至6月26日在香港會展中心展覽館展出。

本次大賽的作品題材廣泛,主題鮮明,生動的展示出大灣區與衆不同城市特色,既有同學們對灣區城市傳統保存與活化的精妙巧思,也有將未來科技運用到城市建設的大膽嘗試,體現了參賽同學們的對於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城市的發展與可持續性,環境保護及科技的便民性轉化等多維度的思考,將“粵港澳大灣區”從一個經濟概念升華成一個文化符號。

獲獎名單

金獎:

華南理工大學,古心悅、謝苑儀《層積城市——基於歷史景觀特徵評估的多維平行時空敘事設計》

銀獎:

廣東工業大學,何志賢、梁竣原、李昊龍、孫楊煬《啟動·復愈·共生——基於遺產活化與情緒復愈的公園規劃設計》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許佳時、郭武鑫、劉文洲《港深融合,水旺新城——新田落馬洲可持續未來科技城》

香港大學,張夢頔《漂浮的遺產——重塑私有化公共空間》

銅獎:

華南理工大學,胡淼、原靖陽、翟新宇、蔡霄萌、張夢圓《廣州文沖船廠濱水地區城市設計——基於無人駕駛技術的步行友好未來住區模式探索》

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工程學院,尚小鈺、梅婕《 “超級聚落”——廣東省佛山市三龍灣會展北區城市設計》

廣州美術學院,米書瑜《織樑築城·線性再生》

華南理工大學,李泓毅、趙明嫣《船廠重生》

香港大學,崔嶽晨《自然之間》

澳門科技大學,蘇倩賢、左蘇月、陳嘉傑《基於被動式設計的澳門六屋圍圍里更新改造》

優異獎

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唐一丹、隋馨慧、王偉宇、查仕旗、張妍、張昊《視界藍綠——慢行網路導向下鹽田沙頭角中心區更新設計》

華南理工大學,陳冠宇、於嘉寧《夢回洲咀·綠島慢遊》

華南理工大學,魏天崎《疊院圍宅·高密度城市裡的社區聚落》

廣州美術學院,謝曉蘭、陳俊傑、林讓君《碳零未來》

廣州美術學院,張澤龍、宋丹丹、吳昕藍《雲木合》

香港理工學院,Liu Yapeng、Wu Yiran、Liu Pengnan《大灣區線性發展戰略》

廣州美術學院,麥其濤《EAT-TEA》

華南理工大學,陳可晴、林海钜、李宇凡、尹月琦、楊健怡《萬物生長》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YAN Chak Fung《生根思源》

廣東工業大學,陳偉翰、劉奕華、容諾旻《旋轉港灣》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劉燕浩《禪·居》

澳門科技大學,李文楷、項懷遠、苟博威《New Wave·澳門內港舊工業區景觀更新設計》

廣東工業大學,丘妍嶸、洪時妍、陳雅雯、黃月怡、陳董濱《尋寶環遊,繪夢羊城》

廣州美術學院,肖博嘉《城中茶山》

澳門科技大學,程瑞雪《隅間——澳門花王堂街大纜巷微更新設計》

暨南大學,黃格村、李國鏗、操錦、杜禕、方悅、余昊《城市微改造·巴士站+》

暨南大學,朱能立、陳鎮祝、關鎮毅《NUBE DE TIEMPO》

華南理工大學,陳琦《次級地面》

華南理工大學,劉卓舜《汀洲水城——南沙二湧規劃》

廣州美術學院,陳昱霖、邵偉、王琪《浙江龍泉藥膳主題創意園——百草園》

編輯:張蕊 校對:馮天驕 監製:黎知明
熱門推薦
評論
“築夢灣區”大學生建築及城市設計大賽結果出爐 30個設計作品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