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劉淑儀
交稿時恰逢元旦,新年伊始,我先祝各位讀者2025 年事事順心,平安喜樂。
我在前文建議透過檢視、理順並適當刪減及整合目前眾多有時限首長級編外職位,減輕首長級公務員的人手壓力。
除了政府內部的職責分工,我認為特區政府在人事的任命上亦有檢視空間。由於政務官是管理通才,工作涉及不同政策範疇,政府內部往往會委任政務官或前政務官作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管理層,但缺點是政務官或缺少該範疇的相關資歷和經驗,導致部門或機構職能難以完全發揮。
比方說,特區政府於2022 年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以積極推進在創新科技領域的直接及共同投資。在物色管理層時,特區政府根據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管治委員會建議,委任一位前政務官出任行政總裁。
作為負責推動香港投資的機構,我認為其行政總裁宜選擇投資有道、懂得如何為機構帶來盈利的“操盤手”。雖然獲委任人選亦曾任職金管局,惟其工作主要負責監察及維持金融市場及貨幣穩定,較少涉獵投資工作。雖然機構的實際投資毋須其親自執行,但由監管人員出任行政總裁,機構的投資策略能否做到積極有為,仍然有待觀察。
另一個例子則是新聞處長的人選。新聞處作為政府的公共關係顧問,負責政府的出版、宣傳片及新聞工作,並透過傳媒向市民宣傳政策,以提高市民對政府工作的認識。鑑於其職責需要長期與傳媒界打交道,回歸前新聞處長多由專業新聞官出任。自從最後一任由專業新聞官晉升的處長丘李賜恩於1997 年離任後,新聞處長便由政務官擔任。雖然政務官熟悉政府運作,但他們欠缺傳媒背景,加上經常調任,較難與傳媒建立深厚關係,使得新聞處較難發揮原有職能。
我認為,政府宜盡快為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培養專才,以擺脫依賴政務官的情况,從而優化整體的人力資源規劃。
(作者係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