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寵客”有邊界才能長遠-紫荊網

文旅“寵客”有邊界才能長遠

日期:2025-07-18 來源:北京青年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暑期來臨,各地為打造“寵客地標”使出渾身解數。當文旅部門以“超預期服務”爭奪遊客青睞時,“山西大同環衛工翻8噸垃圾為遊客找手錶”事件,讓這場“寵客競賽”陷入爭議。類似情況並非孤例,此前曾有城市倡議黨員幹部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主動“讓出車位、邀遊客回家”。對此,有專家指出,城市應該明確公共服務邊界,邊界內盡責服務,邊界外鼓勵服務。

“寵客”也是一項“技術活”,寵得合理得當,可收穫多贏之效;反之,則可能出力不討好,在輿論場上陷入尷尬和被動。從環衛工翻8噸垃圾尋找兒童手錶,到倡議幹部開放私宅接待遊客,這場競相“寵客”的競賽,正顯露其深層隱憂。無邊界的“寵客”如同不設防的堤岸,終將在洶涌的流量中潰決;真正的待客之道,須以理性為尺,在清晰的邊界內釋放善意。

“寵客”失度,首先表現爲公私領域的混淆。要求基層人員承擔額外的職責,或鼓勵幹部讓渡私人空間,此類舉措模糊了公共服務與私人付出的界限,容易將公共成本轉嫁給個體。高溫下翻垃圾被樹為“服務標杆”,私宅開放被標榜為“待客之道”,不僅潛藏權益侵害風險,還扭曲了公共責任的倫理基礎。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共資源的錯配。為個別訴求過度投入,必然擠佔普惠性服務空間:傾注巨量人力翻找一塊手錶,得不償失;動用幹部私人空間解決遊客住宿,將本屬市場調節的領域納入公共範疇。這些行為背離了公共資源的公平與效率原則,亟須納入“成本-收益”與“公平-效率”的評估框架,進一步規範“寵客”行為。

文旅宣傳要在邊界內謹慎運作。某些正面宣傳之所以引發輿論反噬,恰恰是因為其違背了常識常情常理,將“特事特辦”當成了“標準操作”。宣傳的初衷是傳遞真實、可複製的服務經驗,而非製造“特例”噱頭。城市的口碑源於紮實的基建、規範的監管和人性化的服務,而非一時的話題熱度。

為“寵客”設邊界,並非怠慢遊客,而是構建可持續的服務生態。對遊客而言,提高責任共擔意識尤為重要。出行前的必要準備是不可或缺的公民素養,出現突發情況也不能全然依賴公共資源兜底。對城市管理者來說,在確保基礎公共服務到位的前提下,更應探索創新服務模式。比如,優化官方失物招領體系提升尋物效率,鼓勵發展市場化專業服務填補需求空白。此類制度性安排,纔能有效促進文旅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寵客”的本質,是以遊客需求為導向優化公共服務,而非無原則地滿足個體訴求。文旅部門應在“盡職服務”與“過度迎合”之間尋找平衡點:邊界內,以標準化服務保障遊客權益;邊界外,以市場機制滿足個性化需求。唯有如此,“寵客”才能真正轉化為“人心紅利”,進而成為城市競爭力的持久源泉。

來源:北京青年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晨 校對:劉可熠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