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劇為何“不老”?-紫荊網

老劇為何“不老”?

日期:2025-07-18 來源:北京日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據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消息,今年7月至9月,《懸崖》《闖關東》《亮劍》等一批抗戰題材經典視聽作品將在“重溫經典”頻道播出。對此,社交媒體一片沸騰,很多人表示迫不及待想要再追一次這些精品力作。

近些年,短視頻深刻改變着人們的追劇習慣。很多人自嘲,自家的電視機已成擺設,小時候全家一起“看電視”的場景,如今已被各自“刷手機”取代。即便如此,相當一部分老劇依舊年年重播年年熱。就拿《亮劍》來說,2005年9月首播後即爆火,如今已在各大電視台重播超3000次,網絡播放量超10億次,被網友稱為“N刷神劇”。“狹路相逢勇者勝,逢敵必亮劍”“打的就是精銳”……生活中脫口而出的台詞,足以證明觀衆對經典老劇的鐘愛。

平心而論,相比於今天的影視劇,很多老劇特效粗糙、畫質參差,鏡頭光效等方面的運用遠沒有今天專業。為何這些作品能成為經典,直到今天依舊魅力不減?

“走心”永遠是必殺技。彼時的技術水平、創作條件雖簡陋,但創作者們卻以近乎虔誠的“笨功夫”打磨故事,塑造的角色鮮活立體。《闖關東》沒有特效技術,全靠實景拍攝,劇組輾轉16個城市、橫跨半個中國,還原了這部波瀾壯闊的生存史詩;《懸崖》導演力求冷靜地講故事,強調細節真實、人物真實,讓觀衆感受劇中人物的魅力……正是憑藉這樣的堅持專注,以及“紮根泥土”的創作內核,才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經典。

經典之所以讓人看不夠、看不膩,很大程度是因為其“常看常新”的特質。哪怕同一部作品,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閱歷心境去看,總能讀出萬般新意,也正因此,那些經典在年輕一代的再創作中延續着旺盛的生命力。《亮劍》的表情包至今仍是聊天必備,“意大利炮”的台詞總能成為玩梗熱評,短視頻二創作品持續上新……開放的解讀、衍生的意義,讓老劇永“不老”,不斷彰顯嶄新的時代內核。

最近幾年,國產劇佳作不斷。從年代大劇到科幻大片,從歷史主義題材到都市生活群像,不斷豐富的內容供給,給觀衆帶來更加多元的審美體驗。深耕精品、紮實創作,期待越來越多新劇,在未來成為令人回味的經典。

來源:北京日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晨 校對:劉可熠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