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友詩
今天盛大而令人振奮的香港中小學生千人武藝操大匯演,有三個重要的意義:
第一,它標誌著中國傳統武藝的重振。我國從周代開始便已經有禮射與劍術,孝悌忠信,捨生取義,需要血性和俠氣的支撐。可是到了近代,當日本韓國都重振武道的時候,我們的武術卻淪為街頭賣藝。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武藝重新獲得重視。我們年輕一代以剛健的精神,為祖國母親生日獻上賀禮。
第二,它代表中國傳統武藝找到一條回到學校教育的路徑。馮燊均國學基金會不再只提供興趣班,而以全校師生集體武藝操為初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習武的機會,獲得武術武德的涵養。這是把技藝提升為教育。未來武藝進校園,將大大改變年輕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第三,它體現中華文明的和平性與兼容性並包。中國的武藝不是要打敗人,而是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止戈為武,武術是中華文明的縮影,未來我們將以和平性与包容性來推進祖國統一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今天我們練習武藝操的師生,都體會到這個道理,參與了這個偉大的事業。
由衷感謝馮燊均基金會,中國武術國際學院,55所先導學校,以及參加國慶千人武藝操大匯演的学生,特別感謝親自蒞場支持的校長、老師和家長。今天在香港千名學生以中國武術向國家獻禮,是香港近160年殖民統治所未曾見過的場面。我祝賀香港由治及興,更祝願祖國萬歲萬歲萬萬歲。
(作者係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本文係作者10月1日在香港“2023國慶中小學生千人武藝操大匯演”上的發言,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