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2025年去全球化 AI大有用武之地-紫荊網

黃錦輝:2025年去全球化 AI大有用武之地

日期:2025-01-10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黃錦輝

回顧過去一年,本因新冠疫情逐步消失,各國政府都對2024年滿懷希望,計劃積極地大展拳腳推動經濟。但好景不常,去年世界地緣政治極之混亂,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發展。

採新科技提升生產力 AI需求殷

在歐洲,俄烏戰爭愈演愈烈;在中東,以巴衝突不斷升溫,哈馬斯及真主黨武裝與以色列軍的戰爭延伸至黎巴嫩、也門、伊朗、敘利亞等國家,更引爆敘利亞內戰,最終導致巴沙爾(Bashar al-Assad)政權倒台;在亞洲,韓國總統尹錫悅“閃電戒嚴”事件,引起國內政治風波,總統、代總統均遭啟動彈劾。另外,美國去年11月總統大選結果對世界大局亦舉足輕重,政治狂人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壓倒性姿態勝出,為未來世界發展增添不少不明朗因素。在這些複雜因素之下,筆者認為2025年全球對人工智能的需求將更加殷切。

首先,全球經濟正急速地趨向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新冠疫情持續數年,是拖慢全球經濟發展步伐的關鍵原因。之後不久,俄烏戰爭開打,導致源於這兩地的生產原材料價格暴漲;再者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受制,大幅度影響能源價格,引發全球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各地廠家無奈地削減境外生產活動。這惡劣的情況顛覆全球供應鏈和生產鏈,令去全球化的影響逐步擴大。

另一方面,近期全球民族主義情緒升溫、地緣政治對立也在不斷地推波助瀾,釀成世界各地只重視本土利益,奉行保護主義,紛紛加固貿易壁壘。尤其是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他強調“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揚言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而為求把生產綫留在本土,特朗普計劃大幅度地增加入口關稅,會對其他國家加20%,而對中國更可能高達60%。由此可見,在某程度上,美國的對外經濟政策也是去全球化的無形催化劑。

AI工業革命需時減  利經濟復甦

概括而言,今年起,去全球化的趨勢在所難免,企業成本上升、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消費疲弱、通脹壓力加劇等一系列的經濟影響將陸續呈現。然而,有危就有機,去全球化也意味着新的機遇,企業和生產商願意多採用創新科技(特別是人工智能)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生產力、開源節流,並減少對外依賴。

有市場研究報告(瑞銀)指出,若然人工智能的潛力能夠有效發揮,生產率實現15%增長的話,估算其潛在的價值創造規模可高達4.4萬億美元。再者,有另一研究報告(JP Morgan)預計,由科技創新到實踐生產力人工智能(第四次工業革命)只需時7年,而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氣機,1796年)需要61年、第二次(電力,1880年)需要32年、第三次(互聯網,1981年)需要15年。由此可見,人工智能工業革命所需時間大大縮減,這效果對當前在去全球化影響下的經濟復甦尤其重要。

踏入2025年,人工智能在工商業應用上必須注意系統的可靠性。技術上,可靠性可分為數據、算法及結果三方面的考慮。工商業應用採用“垂直大模型”(Vertical Big Model),這類模型經過特定領域或行業中的訓練和優化,所以它專注於該特定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並具有更強的領域專業和實用性。要訓練“垂直大模型”,企業用戶必須確保訓練數據集(Training Dataset)的質量,包括杜絕虛假、具偏見、帶仇恨等“壞”信息的存在。在算法方面,“垂直大模型”所需的參數數量一般都比傳統機器學習算法龐大,這樣它才能處理更複雜的資料和任務,而用戶必須確保參數的準確性。

“垂直大模型” 具高效推理能力

再者,“垂直大模型”要具備高效推理能力,OpenAI一直朝着這方向研發,並於近期推出ChatGPT-o3,這方面的研究將會是2025年的研究重點。在結果方面,系統會更有效支持“人機迴圈”(Human In The Loop,HITL),從而讓用戶能靈活及適當地優化“垂直大模型”背後的知識,就此,系統要充分採用“可解釋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XAI)技術,這亦是今年人工智能研究的熱門課題。

人工智能應用是必然大趨勢,但人工智能耗電量高不容忽視。據報,OpenAI在美國加州三藩市創建的ChatGPT已經消耗了3.3萬個家庭的能源;而且由生成式AI驅動的搜索所消耗的能量,是傳統網絡搜索的4至5倍。

瑞銀報告因此亦提出去碳化(De-Carbonization)的重要性,全球企業也會積極地進行能源與資源的轉型。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會持續提升,化石燃料的比例則逐漸下降。這趨勢對於紓緩東歐及中東能源被控制出口的問題上大有幫助。

因此,針對世界的永續發展(ESG),去碳化於2025年會是配套人工智能發展的重點大方向。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六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方案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消費“熱辣滾燙”
駐港國安公署: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執法司法不容外部干預
中國海軍054B護衛艦首艦漯河艦交接入列
打開看看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