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四川省教育學會及四川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2025第四屆川港基礎教育交流活動」,日前(5月10日)於香港聖若瑟書院順利舉辧。本次活動首次移師香港,並成功促成34對川港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同日亦安排了專家主題報告、川港教育經驗分享,以及川港校長論壇等多項活動,進一步深化川港兩地的教育合作。
活動邀得多位嘉賓主禮,包括中聯辦教科部一級巡視員劉懋洲、立法會議員兼教聯會副會長鄧飛、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丁念友、四川省教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牛琴、四川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執行副會長謝蓉、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黨委書記田間、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黨委副書記張翼;贊助是次活動的四川省僑聯副主席兼香港四川青年總會會長李聖根,以及北京卓教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劍峰等。此外還有「童眼看川港」第三屆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得獎師生等合共300多人出席。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亦通過視頻致辭,表達對兩地教育合作的支持。

鄧飛致歡迎辭時表示,姊妹學校計劃自2004年開展以來,為香港的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提供了一個交流及合作平台。教聯會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動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學校交流,在整個姊妹學校交流計劃中擔當重要橋樑,向有需要的學校提供專業及適切的支援。過去兩屆,活動分別在四川成都和廣安舉行,今年首次移師到香港,他相信香港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張力與活力,定能為川港教育合作注入新的靈感與動能。

丁念友致辭時表示,香港和四川縱隔千里,但情誼歷久彌新。從2008年汶川地震後香港同胞的傾力相助,到2021年川港基礎教育聯盟的成立,川港始終是攜手同行的好夥伴。他提到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態,帶來教學手段的革新及教育理念的深層變革。本次活動主題圍繞「培養新一代具備AI素養與創新能力的人才」,可謂恰逢其時、意義深遠。展望未來,他期望聯盟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整合兩地的教育資源,更好發揮平台橋樑交流作用:深化課程融合、擁抱數字變革、拓展人文交流、服務國家戰略。

蔡若蓮以視頻方式致辭時表示,川港基礎教育聯盟自成立以來,一直促進兩地師生的互動,建立學校的情誼。未來,教育局會繼續推動兩地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彼此的文化與專業交流,推動教育更高質量發展。她又提到今天論壇的主題是「教育改革與AI」,指大會邀請了多位專家及川港兩地的學校代表分享經驗,探討人工智能在教育的應用與發展,大家定能從中獲得啟發,結合日常的教學經驗,培養更多具創新能力的未來人才。

牛琴致辭時表示,「童眼看川港」已連續舉辦三屆,今年,川港兩地的學校和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活動共收到作品867件,共有191件作品獲獎,同學們紛紛用手中的筆書寫川港兩地的故事,描繪「天府之國」與「東方之珠」的美麗。他又提到,四川省教育學會、四川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直將川港的教育交流合作視為一項重要工作予以重點支持,未來也將一如既往支援川港基礎教育聯盟的各項工作,共創川港教育合作新篇章。

隨後,34對學校隨即在台上的嘉賓見證下進行了簽約儀式,再由川港兩地的簽約代表進行發言,同時對「童眼看川港」第三屆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得獎師生進行頒獎等。此外,同日亦安排多項交流活動,先由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王詩淇博士主講以「AI如何賦能未來教育」為主題的專家報告,報告完結後更現場接受嘉賓及參會人士的提問,現場反應踴躍。隨後由川港兩地多位資深教育界代表及校長作出分享,包括教聯會副主席兼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校長温頴思主講「同賀熊貓熱‧共建川港情」、五邑鄒振猷學校副校長陳寧欣主講「川港教育經驗分享」、川港基礎教育聯盟副理事長田間主講「技術賦能教育賦值數智化轉型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石室實踐」,以及四川省廣元中學黨委書記蘇國剛主講「植根人文沃土創新教育未來以守正創新之力培養時代新人」。最後是以「人工智慧教育的現狀、挑戰與展望:香港與內地的經驗分享」為主題的川港校長論壇,來自川港的多位校長分別作出分享及表達感受,整個活動成功促進川港教育界深度對話,在場人士均表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