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島的街頭巷尾,有一群默默奉獻的義工,他們中有議員、律師、青年領袖,更有退休人員。他們用熱忱服務社區,為長者送暖、為弱勢解困、為青年引路。為表彰和感謝於過去一年在港島社區服務中作出傑出貢獻的義工,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定於六月八日舉行「『同心攜手聚力前行』港島2024年度傑出義工嘉許典禮」。連日來,本報記者採訪多位義工代表,聆聽他們的暖心故事,感受義工精神推動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
朱立威:發揚不辭勞苦,聚沙成塔的精神

大學讀書時就開始義工服務的朱立威議員,深受前輩黃伯的感染。「他幾十年如一日幫街坊修電器、探長者,讓我明白義工精神需要代代傳承。」朱立威說。疫情期間,許多街坊特別是長者,因缺乏口罩不敢外出,確診家庭更面臨物資短缺的困境,於是朱立威發起「南區抗疫連線」,組織青年教長者用「安心出行」、主婦義工為獨居老人上門送抗疫物資等。朱立威表示,義工的價值不在於個人做多少,而在於激發整個社區互助的能量。
曾有義工問:「我們做的這些小事,真的能改變社會嗎?」朱立威回答,當他們為長者修理家中燈膽,甚至只是陪孤獨的街坊聊聊天,點滴善意終將匯聚成河。
宋芝齡:用社會經驗服務社區

灣仔青年聯會主席宋芝齡是土生土長的灣仔人,2018年起投身義工服務。從最初在老人院主持活動,到疫情期間協助派發抗疫物資,再到如今參與各支「關愛隊」的福袋派送、醫療輔助隊,為長者安裝扶手及煙霧感應器等等,她的服務足跡遍布社區每個角落。
令她最難忘的是2023年一次派發福袋的經歷。活動臨近結束時,一位中年婦女向她傾訴丈夫離家出走、獨自撫養孩子的困境。「我用自己的法律和社會服務經驗,幫她分析權益、申請福利,看到她眉頭舒展的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助人』的快樂。」宋芝齡說。
如今,宋芝齡還將青年工作與科技結合,借助AI技術融入國家安全教育,主辦AI創作教育工作坊,讓義工服務煥發新活力。
專業力量:律師、販商以所長解民憂

律師張皓強在義工服務中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為街坊提供法律諮詢。「很多長者面臨房產、贍養問題,年輕人也有就業糾紛。雖然不能全部解決,但能幫他們理清思路,就是一種支持。」他坦言,義工經歷讓自己更理解基層需求,也學會了用街坊的語言講法律。做義工一年多,張皓強坦言,做義工是很有意義的,可以互相建立信任,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

販商洪俊偉告訴記者,近二十年來,他堅持為弱勢社群奔走,給長者派福袋、送溫暖;為商戶店舖協調關係等等,從不求回報。「看到他們的困難真正被解決,我就開心。我不會因為做義工而想得到甚麼好處,這是我做義工的宗旨。」洪俊偉樸素的話語,道出了義工精神的本質。
退休義工:幫助別人自己亦更開心

中西區杜女士做義工近9年,退休後參加義工隊。看到一班人一起去服務他人,杜女士覺得很好玩,玩着玩着卻意外收穫人生觀的轉變。「以前總覺得生活忙碌空虛,現在學會了付出愛、感受團體力量,更懂得了感恩的意義。」她提到,義工團隊中志同道合的夥伴是她「最大的財富」,而街坊們一句真誠的「謝謝」,會令自己更開心、更活躍。
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港島的義工群體用行動證明,「服務不分大小,真心皆能發光。」他們的故事,是香港社區韌性與溫情的縮影。
活動預告
活動:「同心攜手聚力前行」港島2024年度傑出義工嘉許典禮
日期:6月8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至4時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舊翼1樓會議廳
(活動具體情況以最終通知為准)
文章來源:地區報《港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