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聯會舉辦「香港教師使用AI工具輔助教學的情況」問卷調查記者會 反映教師應用情況與挑戰

教聯會舉辦「香港教師使用AI工具輔助教學的情況」問卷調查記者會 反映教師應用情況與挑戰

日期:2025-05-20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DSC05128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今日(5月20日)發布「香港教師使用AI工具輔助教學的情況」調查報告,反映本港教育界在數字化教學轉型中的現狀與挑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兼教聯會主席黃錦良、立法會議員兼教聯會副會長鄧飛、教聯會副主席梁俊傑出席,詳細闡述是次調查內容。調查顯示雖然有近八成的教師已嘗試使用AI工具輔助教學,但普遍面臨技術門檻、數據準確性及學生抄襲等問題,期望政府可以在推動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投入更多資源支援。

是次調查共收集514份有效問卷,涵蓋幼稚園至中學教師,其中61.1%為前線教師,45.9%擁有21年以上教學經驗。調查顯示,AI工具主要用於備課(75%)、製作教具(63%)及處理行政工作(44.5%),但在批改作業(14%)和學生輔導(8.5%)等核心教學環節的應用仍顯不足。在工具選擇方面,ChatGPT(67.5%)和DeepSeek(66%)最受歡迎,Microsoft Copilot(36%)次之,反映國際主流AI工具在教師中使用較為普遍。然而,使用頻率普遍不高,僅12%教師每日使用,每周僅使用1至2次者為數最多,佔38%,顯示AI尚未深度融入日常教學。

DSC05153_01

AI生成內容準確性最受關注

大部分受訪者認同AI輔助教學有助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超過半數的參與者甚至認為AI在減輕教師工作量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仍有不少教師依然表示在使用AI工具時遇上各種困難。調查顯示,超過6成半的教師認為「AI的輸出內容準確度不足」是他們使用AI時面對的最大困難;其次為「隱私及數據安全顧慮」,有接近4成。餘下則主要涉及一些使用、界面操作、網絡配套等的技術問題。事實上,雖然有54.1%的受訪者表示參加過相應的AI教學培訓,但初步了解(40.9%)和基本掌握(34.6%)AI教學輔助的教師佔據了大多數,僅0.8%自評「熟練掌握」,反映培訓成效有限,能夠熟練掌握AI工具教學的教師還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間。

DSC05174_01

另一個令教師關注的是AI輔助教學時可能衍生的一些潛在問題,其中「AI生成內容的準確性不足」再次佔據高位,有超過8成受訪者擔心。有接近8成半的教師憂慮「學生利用AI抄襲功課」,其次為「削弱學生的批判性思維」(60.6%)及「降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47.2%),反映了大部分教師在衡量是否使用新科技提升教學的便利和效率時,對學生的影響仍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DSC05138_01

至於教師最期望AI工具提供的協助依次為:整理教學資源(66.9%)、設計教學簡報(65.8%)及生成測考題目(55.3%)。其餘如生成教學大綱、提供學生表現回饋、評估學生學習進度等也有超過五成的頗大比例,反映了教師對AI工具輔助或減輕工作負擔有著一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給予更多支援,當中超過八成的教師要求加強專業培訓,76%希望建立AI教學資源共享平台,73%建議開發適合香港課程的本土化AI工具等。

DSC05193_01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兼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認為,隨著AI技術的發展,必須加大力度推展數字教育。對於教育局近月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督導委員會,並提出以初中科學科為試點,支援學校將AI融入學與教,無疑值得肯定。但學界推動數字教育的校際差異甚大,教師運用AI輔助教學仍面對困難。因此,教聯會建議政府推出以下支援措施:

一、提升教師數字教育的能力
建議未來應該重點提供系統化的教師培訓及專業支援,定期舉辦講座、工作坊及學習圈,結合線上培訓等,逐步建立一支具備數字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

二、推廣AI教育的良好經驗
建議擴大卓越中心學校計劃,鼓勵成功學校分享AI教育經驗。進而擴大計劃的規模,鼓勵更多推廣AI有成功經驗的學校及其教師團隊,到其他學校進行支援,協助解決前線教師遇到的困難。

三、持續推動教育創新
建議設立撥款資助AI教學項目,以創建「智能校園」,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提升學與教效能。同時,探討由政府統一採購AI工具,免費或以低廉價格提供給學校使用,並提供充足培訓及支援。

四、加強兩地數字教育專業交流
建議定期舉辦內地數字教育交流團,讓香港規劃課程的人員、學校領導和負責資訊科技教育的教師到內地參訪。並通過「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安排具有經驗的內地專家教師到港進行深化交流。

五、增加數字教育資源
特區政府亦可考慮委託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將早前開發的AI大模型「HKGAI V1」微調至適用於教育界的版本。及建議「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與「香港教育城」互相開放平台給師生和家長使用;共同開發適合兩地學生的網上課程及數字教材等。

六、制訂教師AI教學實務指引
建議教育局制訂教師AI教學實務指引,並提供案例,協助教師理解如何安全地利用AI平台收集和分析學生學習數據。同時,加強教師對AI倫理及保護學生數據安全的培訓。

七、制訂教師數字素養框架
參考國家和海外的數字素養指標,例如國家教育部便頒布了《教師數字素養》,包括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等指標,制訂教師數位素養評估體系,以提供針對性的支援。

來源:紫荊號

(作者署名: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