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空戰“共享數據鏈” 技術優勢拓商用-紫荊網

黃錦輝:空戰“共享數據鏈” 技術優勢拓商用

日期:2025-05-22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黃錦輝

印度與巴基斯坦這兩個比鄰國家長期處於緊張關係,其中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爭議,更是衝突頻發的“雷點”。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帕哈爾甘(Pahalgam)發生針對遊客的致命襲擊,造成26名遊客死亡、46人受傷。印度聲稱掌握明確證據,顯示該次襲擊是由巴基斯坦支持的跨境恐怖分子發動,因此於5月7日對巴基斯坦展開“朱砂行動”(Operation Sindoor),空襲巴基斯坦及巴控的查摩(Jammu)、克什米爾等9個目標地點。

在是次空襲中,印度出動了70多架戰機,可是行動非但未能成功突襲,反而損失慘重,5架戰機及1架無人機被擊落,印軍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據報道,被擊落的戰機包括3架法製“陣風”戰機、俄製蘇-30與米格-29,以及一架以色列製“蒼鷺”無人偵察機。

“超視距”空戰 摒棄近距離互攻

巴方在事後記者會上表示,印軍派出十多架戰機,但巴方行動中僅作出反擊,只對發動攻擊的戰機開火,而沒有瞄準其他戰機。這場空戰的結果出人意表,舉世矚目,更被一內地網紅樂隊製作成一套具諷刺性的音樂影片《剛買的飛機被打了》,該影片迅速在全球爆紅,甚至連巴基斯坦國防部也予以轉發。

從軍事戰略角度看,巴軍在是次空戰能成功退敵,專家認為勝利必然歸功於中國製殲-10C,以及擊落“陣風”戰機的霹靂-15(PL-15)長程空對空飛彈。但除此之外,巴軍也充分利用了以先進通訊科技為核心的“共享數據鏈”技術,利用雷達、衛星及其他高科技的通訊設備,傳輸敵人飛機的位置信息。透過此技術,巴軍有效地實踐“超視距”(Beyond Visual Range,BVR)空戰;作戰中,飛行員再毋須糾纏在傳統的近距離互攻模式。飛行員可以在視距以外發炮,而且目標飛機可以遠在數百公里內。

“超視距”空戰對信息傳輸的速度與準確性要求極高,戰機與飛彈的速度往往達到音速的2至3倍。例如,PL-15的速度更可高達音速的5倍。因此,戰場上的所有信息傳輸必須極為迅速、精準且到位,以確保戰機與導彈能夠執行正確的指令。有分析指出,是次空戰透過“共享數據鏈”,使預警機、戰機與飛彈之間即時共享信息,三者才能完美協作,展現出最佳戰術效果。

據巴方透露,5月7日當晚巴方空軍出動了中國製的ZDK-03預警機、紅旗9防空飛彈、殲-10C戰機與PL-15飛彈。由預警機總覽戰場態勢並鎖定敵機,殲-10C戰機通過共享數據鏈得到敵機位置然後發射飛彈。為免被敵機察悉,PL-15飛彈發射後非由殲-10C引導,反而交由預警機提供中途導引。各裝備精準協同作戰、配合得天衣無縫,得靠“共享數據鏈”的無延誤傳遞信息,才能讓各裝備發揮得淋漓盡致。

印擁多國裝備 難整合數據鏈

“共享數據鏈”連結能發揮到如此境界,正因為各項軍事裝備全是中國製造,同一源碼下數據可以無縫互通。反觀印軍雖然採用了各國優秀裝備,但正因為它們來自不同國家,缺乏統一源碼,數據鏈難以整合,各戰機猶如單打獨鬥,不能如巴方空軍戰機交互配合。

中國製造的殲-10C在今次空戰中大展鋒芒,因為巴方公布印方的3架“陣風”戰機乃由殲-10C戰機擊落。不過,殲-10C不是中國製戰機的最新型號。在去年底的珠海航展中,風靡參觀者的寵兒是殲-16、殲-20和殲-35等新型號,殲-10C只默默停在角落。不過,經此一役,殲-10C已引起不少有意添置軍備的國家關注。殲-10C不是最新型戰機,但在“共享數據鏈”下仍有如此突出表現,可想而知後續的新型號戰鬥力必定更強。

其他國家垂青中國軍備,令中國軍工產業展現巨大發展潛力。不過,筆者相信外國軍方或許更關注的是,中國研製之軍備如何高效運用“共享數據鏈”,以協調作戰並提升整體戰場效能。是次巴印空戰並非殲-10C單打獨鬥的結果,而是多項軍備共同協作的成果。目前尚未見到其他國家展現如此高效、精準的共享信息鏈。在現代戰爭中,競爭的是科技硬實力。軍備硬件固然必須優越,但這場印巴空戰告訴外界,肉眼不可見的信息傳輸,同樣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港聚焦“低空經濟” 或大派用場

最後,雖然軍工科技並非香港創科產業的重點,但“共享數據鏈”技術對香港的航運、物流等領域,特別是政府近期關注的“低空經濟”發展,會大派用場,政府不妨積極地探討其在港產業應用的潛能。

【知識庫】“共享數據鏈”知多些

•戰場態勢感知:透過共享數據鏈,偵察機、衛星、地面雷達等感測器能即時共享敵軍位置、兵力部署等情報,使指揮官能迅速掌握戰場動態。

•指揮控制與決策:指揮中心可透過數據鏈技術,將戰場情報即時傳輸予各級指揮官,確保所有部隊都能獲得最新情報,並根據情勢變化迅速調整戰術。

•火力協調與精準打擊:共享數據鏈可讓戰機、艦艇、地面部隊同步獲取攻擊目標資訊,縮短決策時間。

•戰機可在不開啟雷達的情況下,透過數據鏈獲取目標座標,並發射精準導引武器。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