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7月的暴雨與驕陽-紫荊網

何漢權:7月的暴雨與驕陽

日期:2025-07-30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何漢權

2025年,已進入21世紀的四分一周期了。教育要通過怎樣的方法、用怎樣的途徑才能培育人才?

人才是多元的,用一把尺、一個標準量度是行不通的,即是說要用同一考試、同一考卷、同一分數的齊整收生要求,作為聰明愚劣的衡量指標,站在教學專業上,教育政策制定者、執行者,大家都深切理解的,“求學不是求分數”大家心裏完全相信,普羅教師、家長都不會反對。

分數決定收穫

想得通,不代表行得通。香港地,實行普及12年免費教育已很久,不過,實踐的還是“精英”們考的精英課程,每逢7月中學文憑試放榜,5**、3322、JUPAS,以及各大學各學系的收生標準分數等,教育持份者的有心人,愈密切愈了解掌握,分數差之毫釐,收穫就謬以千里。

公營八大院校乃至私營大學各學系本科取錄,高級文憑、副學士、外地升學的判決權,就是分數,往往一分之差,就決定了是驕陽引路,抑或是陰風細雨,甚或暴雨臨身;考生收到成績是歡欣雀躍,抑或暗自垂淚,立竿見影。

求學求分數的現實

應屆考生是加倍用功的了,狀元大增,電子與實體媒體報道考試風雲,創下“終極狀元”、“超級狀元”、“狀元”三級制,英雄地,層級清楚。

香港中學採取中一至中六的一條龍式授課,校長、教師及家長們,主觀意志,化為行動,誰不想團結努力進取,登上英雄的榮譽榜,這是中學收生最佳保證,是小六選取中學指南。因此,要分數、攀各學科成績,便要從進入中學的一年級啟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摘星作最穩妥的準備。連環效應,小學又怎能不以學科學業成績為優先。

教育論衡,當今大勢,考試學科成績導向的取材教育,對促進社會發展而言,是良性循環,或是惡性輪迴?已是7月底了,走在街道上,仍見不少穿着校服的高中學生,駱驛返校補課,明年文憑試又在倒數了,師生正在奮鬥、正在彼此互動,“求學求分數”正在進行中。

(作者係教育評議會會長、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2025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刷新單日破億最快紀錄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錨”定Web3.0未來峰會記者會在港舉辦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