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香蓮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科技革命加速演進下,香港正處於新發展階段。《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清晰勾畫出“一國兩制”下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既背靠祖國龐大市場,又聯通全球資源網路,而《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更築牢了安全穩定的發展基石,讓這座國際都會在複雜變局中展現出強勁韌性。
全球產業變革的警鐘已敲響。印度IT業曾憑低成本技術勞動力稱霸全球外包市場,但隨著AI技術成熟,塔塔諮詢等巨頭IT公司因“AI替代人工”裁員逾1.2萬人,折射出傳統低成本優勢在新智能時代的脆弱性。這一案例說明:唯有主動擁抱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才能避免被新時代淘汰。對香港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金融、貿易、專業服務等傳統優勢產業需借科技賦能向高增值領域躍升,而金融科技、綠色金融、人工智慧等新興賽道,正等待香港以“超級聯繫人”開拓藍海。
事實上,香港的轉型已初見成效。資料不會說謊:去年經濟增長2.5%,今年首季增速達3.1%,連續十個季度保持增長;恒生指數年內升幅27%,IPO集資額近1,300億港元,按年激增6倍;資產管理總值超35萬億港元,與瑞士並列為全球跨境財富管理雙中心。這些亮眼成績的背後,是“一國兩制”賦予的制度確定性。法治保障、資金自由流動、人才匯聚,讓香港成為全球資本的“安全避風港”,也為產業升級提供了土壤。
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創科”與“融合”。北部都會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規劃,正為創科產業打造新天地;“高才通”等人才計劃引入逾 22 萬全球精英,與本地培育的專業力量形成合力。從金融科技的數字資產融合,到低空經濟的產業佈局,再到新型工業化的路徑探索,香港正以“有為政府+高效市場”的模式,將政策利好因素轉化為發展動能。這些努力不單是為了經濟增長,亦為讓市民在產業轉型中獲得新崗位、新技能,真切感受到發展帶來的獲得感。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破局躍升的根本。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讓香港的金融、專業服務優勢與珠三角的製造業基礎深度融合;“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可成為內地企業“出海”的橋頭堡與國際資本進入內地的跳板。這種“內外聯動”的獨特角色,既是“一國兩制”優越性的體現,更是香港實現民生改善、長治久安的必經之路。
風好正是揚帆時。香港的優勢從未褪色,挑戰更催生出轉型的決心。以“一國兩制”為綱,以創科為刃,以融合為徑,香港定能在全球競爭中續寫傳奇,讓經濟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每個市民,鑄就更具幸福感的明天。
(作者為港澳江蘇昆山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