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國珊
今年3月起,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兩側港口在內資產的交易備受關注,而中遠海運尋求對貝萊德-TiL財團之重大決策否決權的舉動,則將大眾視線再次聚集到港口業務股權的去向上。筆者認為,中遠海運爭取否決權,試圖在財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舉措,從維護國家利益出發,為確保我國海上戰略通道安全、處理國際規劃制定等作出重大努力,將有力推進「一帶一路」共建,持續護航海外高質量發展。
彭博社早前引消息稱,中遠海運集團(COSCO)正洽談加入貝萊德-TiL牽頭財團參與收購,冀過程中獲得否決權或同等權力,以避免可能損害中國利益的決定。據悉,中遠海運將獲批營運方面的全面信息訪問權限,其在財團中的角色細節可能在9月底前得到確定。
筆者贊同中遠海運要求否決權以保障我國的戰略利益和投資安全。須知港口是供應鏈的核心節點,保障戰略控制權,即是確保港口運營符合中央的全球網絡布局。要求否決權,不單可以幫助抵禦外部政治干預,還能防止當地合作方單方面改變運營規則(如費率調整、碼頭優先使用權分配),減低投資風險等。
在爭取港口運營規劃主權方面,中遠海運過去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鹿特丹港合資碼頭都有實踐。
中遠海運與比雷埃夫斯港結緣於2008年,曾通過投資取得2號碼頭和3號碼頭為期35年的特許經營權。為充分激發並運用該港口的潛力,中遠海運於2016年收購其港務局51%的股權,並在2021年收購額外16%股權。此後經由一系列升級工程,該港口成功轉型為歐洲最大的綜合服務港口之一,吞吐量據全球排名第40位,在「一帶一路」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無獨有偶,2016年,中遠海運與和記港口集團下屬ECT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獲持EUROMAX碼頭35%的股權。鹿特丹港是歐洲最大、全球主要的樞紐港之一。中遠海運看中其作為陸、海上「絲綢之路」匯合之處,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之歐洲終端的特點,投資使其與旗下業務形成良好協同效應,為航運聯盟和船隊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保障中歐航線樞紐效率。
總而言之,從中長期發展來看,投資並掌握港口運營主導權至關重要。中遠海運要求否決權,本質是想通過風險管控和戰略主導權最大化其全球港口布局的效益,保障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項目中的長期投資回報。相信通過善用否決權,中遠海運可以平衡合作方利益,避免引發監管或政治風險。
(作者係西貢區議員、國家安全教育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