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的寓言”:范勃的藝術世界與文化轉譯-紫荊網

“預言的寓言”:范勃的藝術世界與文化轉譯

日期:2025-03-29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目前,當代藝術領域備受矚目的范勃大型個展“預言的寓言”正在廣東佛山順德的和美術館展出中。此次展覽展出了范勃近年來精心創作的涵蓋手稿、繪畫、裝置等在內的全新系列作品,成功創變出一個充滿象徵與想象的藝術空間。

范勃是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現任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屆實驗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五屆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副會長。作為一位跨媒介藝術家,知覺是其作品的主線。范勃以各種切身的題材、媒介和文本探求人的內心世界和不同社會角色的置換。從探究一種時代精神開始,到重審視知覺能力的創作實驗,范勃始終保持着敏銳與果敢,其作品發展經歷了具象和觀念化的漫長歷程,始終力圖表現不可見和不可觸及的人類內心世界。“預言的寓言”開展以來,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與專業人士前來觀展。

展覽入口水池中,雕塑《美杜莎的倒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開啟了本次展覽主題。美杜莎那雙擁有石化他人能力的雙眼,此刻卻垂眼望向水面上隨水波而扭曲的自我的倒影,作品通過對神話的“祛魅”,巧妙地觀照現代社會中的種種現狀,引發觀眾對現實的深刻思考。

和美術館入口水池中的雕塑《美杜莎的倒影》

在展覽現場,處處可見范勃對於傳統與當代的融合與創新。展廳入口處,《邊界》中的神像被擠壓在逼仄的畫框內,而本該存在於“巴洛克”畫框中的諸神像卻被放置在了對面的白色幕牆上,以俯視眾生的姿態凝視着往來觀展的人群。這種獨特的藝術呈現方式,展示了藝術家對文化自省的重視和轉化,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藝術家對文化內涵的深刻挖掘。

一樓展廳上方懸掛的《預言的寓言》雕塑群則刻畫了神祇“隕落”的圖像:頭纏繃帶的波塞冬、折翼的維克托里亞、插着氧氣管的阿波羅……范勃表示:“阿波羅本是光明之神、文藝之神,卻需要通過吸氧來延續生命。這種戲謔性的反差設置——氧氣罩也好,眼鏡也罷,一個極小的物件,卻對傳統語意造成了極大的挑戰。”另一側,以盧浮宮中的雕塑《波爾塔塞的鬥士》為原型的雕像《英雄》被打扮成小丑,軀體“穿透”了樓層。在本次展覽中,范勃在創作中不斷地轉化作為精神凝聚物的神像,並將之與其他現代事物相互聯繫,造成了強烈的戲劇感和衝突感,隱喻心靈世界的變化。

展覽現場

二樓展廳則展出了范勃所創作的“背影”“姿態”系列布面畫作、“復相·變異”“切片”“中樞神經藥物研究”系列等“繪畫筆記”式畫作,為觀眾展示了一部反觀生命的心靈詩劇。多張畫有藥片、器官和分子式的“繪畫筆記”被放置在鏤空腳手架上,呈現出重重疊疊、歧義紛飛的“灌木叢”式的語義世界。西地那非藥片溶解後的藍色、中藥十全大補湯乾涸後的黃色,鮮明斑駁的色塊形成了新的語意。范勃告訴記者,藥物的介入代表一種身體慾望,與不可見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一種張力,“這也與我之前作品中的藥物線索相聯繫,‘藥’既隱喻一種治癒的功效,同時又構成某種思想的引線。”展廳裡一組巨幅的神像背部作品尤為引人矚目,遠望去,諸神背脊如同山巒般壯碩,卻漸漸退隱到沉沉的暮色之中。范勃表示,“海還可以是人類歷史與政治角逐場域中的某種見證,當價值觀不斷被衝擊和重塑,當現實與幻影均漸漸退去,似乎最終留下的也就是這蒼茫卻又無言的海域。”范勃表示,對人的存在狀態和感知方式的關注,是貫穿其創作始終的一條線索。從早期的架上繪畫到如今的多媒介呈現,他不斷尋求創作形態的新變,在一系列關於身體感知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凸顯了關於精神或靈魂的追問。

展覽現場

在文化轉譯方面,范勃從東西方傳統文化中尋找精神內核和表現語言,對其進行當代性文化轉譯和創造性轉化。影像《歸途》中,希臘神像與《山海經》諸種異獸交錯並置;而在作品《姿態》中,手持玫瑰的西方神像與穿戴盔甲的東方神像隔空對視。范勃表示:“這裏面又有一條隱藏的線索,那就是以隱喻的修辭觀照人的內心世界。所以我並不執着於某一媒介,而更看重的是整個創作思路和觀念的演進。”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渠巖指出,這次展覽體現范勃從繪畫到多媒體的轉型,並通過視覺的方式對社會議題進行很好的表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也表示:“范勃是特別善於給觀眾提出問題的藝術家,期待大家從作品裡對當下與未來都能產生新的思考。”

本次“預言的寓言”展覽將持續至6月15日,歡迎廣大藝術愛好者前往和美術館參觀,感受范勃藝術創作的獨特魅力,一同探尋藝術與社會、傳統與當代之間的深刻聯繫。

文∣周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天源 校對:周默 監製:張晶晶
神舟二十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
習近平同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會談
盧寵茂與深圳市發改委主任會面 交流兩地藥物醫療器械發展
世衛組織宣布因預算缺口裁員重組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