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雲超
日前,臺灣“反滲透法”在被國民黨痛批“惡法-綠色恐怖”、親民党指責數百萬民眾或成為反滲透法嫌犯的背景下,台當局我行我素,依仗民進黨席次優勢,立法院民進黨立委強行在12月31日三讀通過“反滲透法”並於1月15日正式公佈。
國台辦斥台當局倒行逆施,阻礙兩岸交流,恫嚇民間往來;台媒稱2020年臺灣進入“綠色恐怖元年”,民進黨打造“新戒嚴時代”台立法機構通過並出籠“反滲透法”令臺灣漸行漸遠,甚至為台海帶來災難,從而踏上不歸路。
據台“聯合報”報道,1月13日蔡英文接受英國“BBC”專訪時聲稱,臺灣已是獨立個體而沒有宣佈獨立的需要,揚言兩岸不排除開戰風險。國民黨回應,“蔡英文應該思考如何降低兩岸衝突誤會,讓兩岸保持和平發展長久之計。好好向民眾說明臺灣未來定位和經營兩岸關係的實際構想”。
1月11日,蔡英文以817萬歷史高票力敵選舉傳奇的韓國瑜獲得連任。台媒體人賴嶽謙透露,前來投票的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現實利益可以令老人屈服,但網絡和情緒煽動則能擊中年輕人軟肋”。蔡英文選前大打統獨牌,炒作“芒果幹”,關鍵時刻拉出“畏統,懼中,抗擊大陸”大旗,豢養網軍以捍衛民主為由,利用校園鼓動青年及近3.5成中間選民出手。
和香港如出一轍,近年來台當局從教育入手,通過修改教科書給青少年洗腦,強化臺灣是主權國家意識,教唆青少年反大陸。綠營利用政府資源加強文宣,隱藏社會矛盾,改變歷史認知,開足馬力闖“正名、制憲”法理台獨之路。此一時,彼一時。隨著臺灣快速老齡化,島內新生代在政治取向、國家認同、歷史文化及價值觀和過往大相徑庭。
2011年1月11日,筆者隨香港高校文化考察團在臺灣調研社會經濟、觀摩島內大選。每到一處,皆有熱心老人噓寒問暖,“您是哪省人?來台公幹?”筆者觀光陽明山,巧遇一健談老人自報家門,說自己是四川老兵。講人生、談政治、聊國共合作、扯兩岸情懷,還欣然邀請本人免費去山頂私家溫泉感受大自然。登山經過茶園,一群中學生要求拍照。他們瞭解大陸,詢問香港,中華情懷溢於言表。投票當日,和同行者參觀完位於臺北市博愛特區的“總統府”及國民黨競選總部,晚上親臨現場搖旗吶喊,助戰國民黨。爾後驅車數公里前往高雄民進黨競選大本營,耳聞目睹所謂民主。
如今,十年已過,今非昔比。民進黨執政不到四年,去中國化和務實台獨縱橫寶島。
發動青年貢獻票箱一直是民進黨既定方針。不過,促成蔡英文連任,華盛頓也“功不可沒”。2019年6月,華盛頓政府公開承認正在介入臺灣大選,選前又聲稱擴大與台高官溝通並通過所謂“臺北法案”及F-16V軍售案。美國務卿蓬佩奧日前表示,美國空襲殺死伊朗將領蘇萊馬尼,旨在阻嚇敵人挑戰美國,此策略“也適用於中俄”。
臺灣地區選舉結果有其必然性。究其本質,乃中美地緣政治和軟實力博弈的結果。二戰以來,美國在日韓非法駐軍,為了圍堵中國,先後打造第一和第二島鏈。美日韓軍事同盟存在的背後,也有意識形態下的輿論同盟。其對外鬥爭的統一性和默契性堪稱沒有硝煙的戰場。“不能破解美國輿論霸權,很難爭取臺灣民心”。
臺灣和香港類似華盛頓左右手的兩顆手雷。中美利益衝突時,隨時拿出來亮給北京看。不過,臺灣和香港大有不同。若美國賞識,任何政客均可死灰復燃。換言之,若蔡當局不夠乖巧,被美國廢掉的可能性也難以消除。臺灣除了做好美國經濟殖民地和退役軍火庫之外,還需要在其遙控下不遺餘力,扮演合格的對抗中國大陸之前哨角色。
臺灣“聯合報”1月3日載文,選舉塵埃未定,美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建在華盛頓接受採訪時稱,對美開放豬、牛市場屬美國之需,也是蔡政府未來四年無法回避的問題;“現階段美國也大選,不管誰上臺,臺灣是否開放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進口也是遲早須面對之事”,臺灣大學農經系系主任雷立芬如是分析。香港《星島日報》1月13日發表社論,蔡英文希望以當美日遏制大陸馬前卒換取扶持,屬一廂情願。
“新南向政策”沒給臺灣帶來多少經濟利益,反而出口東盟和大陸遭遇雙重重挫;軍事上,陸台相形見絀,臺灣無論如何討好美國,軍備採購只能破財而不消災;臺灣國際空間不斷壓縮,絕交事件斷崖式發生。若台海出現風波,專家斷言,奉行“優先主義”的美國恐只口惠而實難至。
民進黨執政以來,“施政乏善可陳,政策荒腔走板”。社會矛盾加劇,民生凋敝無助。2019年6月,當香港反修例運動發起之時,蔡政府頗受啟發,靈機一動將頭疼的經濟民生成功“轉型”民主政治及“抗中保台”,與香港反中亂港系同工異曲。此乃一度網傳“今日香港就是明天臺灣”之緣故。
民進黨勝選,未必意味著蔡英文贏民心、民進黨得天下。國民黨戰略模糊,某種意義上成就或者成全了民進黨。韓國瑜選舉神話沒能如民間預測在藍綠對決中再現,除了國民黨內部爭鬥和部分民眾被蔡政府炮製信息蒙蔽之外,島內資深媒體人認為,韓國瑜任職高雄市長未滿其向選民承諾的一屆任期而失信于選民,從而造成誠信危機。
筆者更傾向于認為核心在於韓國瑜執政理念“蝙蝠化”,不停游走於中美日之間。既要大陸經濟,又要美國國防,同時還念念不忘日本情懷,尋求日本科技外援。殊不知,以上三個環節,中國大陸和日美相較,均與過往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後來居上。倘若韓國瑜拿出縣市長選舉時的果敢和魄力專心致志展示大陸牌,選情會否不同,或許另當別論。
民進黨獲勝亦不意味著蔡政府“一條道可以走到黑”。港臺共同特點在於挾洋自重,有恃無恐。歷史上,無論一個國家或地區,如依仗外部勢力加持而存在,它必然千瘡百孔,甚至短命。新加坡“聯合早報網”援引“環球網”王在希在環球時報年會上表示:若國民黨勝選,兩岸關係會緩和,但統一時間會更長;若民進黨勝選,兩岸關係會緊張,但有可能加速統一進程。
在臺灣領導人選舉上,專家並不太看重結果。因為它並不能改變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不能阻擋兩岸統一大勢。所謂“反中保台”、“大陸威脅”只是偽命題,也只能屬一時攫取選票之需。北京聯大臺灣所教授朱松嶺認為,中美關係大氣候可能導致島內政治生態調整和鬥爭矛盾轉移。也有臺灣學者戲稱島內廝殺屬“茶壺中風暴”。中美全面抗衡架構雛形初具,美國敵視中國的公共意志形成,中美“新冷戰”戰車貌似若隱若現。臺灣走向和未來命運也許要在國際環境和中美關係嬗變中評估才符合現實。
中美關係風起雲湧,台海局勢陰霾難散。民進黨需要反思和找准自己坐標,才不會引火燒身。在兩岸統一問題上,有軍事專家稱,解放軍輕鬆跨越第一島鏈,戰略優勢顯而易見;美國在東亞難有作為,更難想像核訛詐。西方智庫承認,中國近年來經濟實力會令美國在台海力不從心,經濟封鎖甚至制裁中國難以湊效,而且其盟友也未必跟進。所以,武統臺灣從學術、軍事乃至民間,呼聲高漲。
臺灣選舉浪潮已過,島內問題持續尖銳。民進黨料更加自我膨脹,打壓異見人士,局限民眾意志;惡化陸台關係,推進務實台獨;否認“九二共識”,拒絕“一國兩制”,在法理台獨上或有更大動作。指望蔡政府在“兩岸進入零共識危機時代”,懸崖勒馬,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應該屬自作多情,很難成為“獨派”選項。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不管是統獨矛盾,還是藍綠對決,大陸依舊以和平統一為戰略和道德制高點,以臺灣民眾福祉為核心,以團結臺灣同胞為導向,不斷釋放善意和利好。全國人大日前通過臺胞投資保護法決定;港澳臺居民(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等政策也於2020年1月1日同步實施。
美國長期以來以著眼現實和插手他國事務為己任並在戰術層面樂此不疲,而中國政府卻正以前所未有之智慧以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旋律進行全球戰略佈局。與其說臺灣是美國牽制中國發展的棋子,不如說臺灣必將成為中國秀肌肉、展實力、走向太平洋的平臺和跳板。臺灣本屆政府究竟是“向南”還是“向西”,視寇為父還是認祖歸宗,似乎只有時間來證明。
作者為香港社會學學者、智庫專家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