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菁英會梁秉堅:汲取疫情教訓 改變管治思維
文/ 梁秉堅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擴散讓超過3000人死亡,各國加緊防備和為儲備防疫物資,甚至暫停防疫物資出口。世衛組織已在前日宣佈,將此病毒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歐美股市隨即大跌,美國道鐘斯指數跌5.8%,標普跌4.9%,納斯達克跌4.7%。全球有很大機會在疫情變化多端的情況下,經濟和人文交流陷入停頓,這衝擊足以影響到全球政治和各國管治,但也同樣影響著全球人民的個人衛生習慣和增加對環境衛生的重視。
回想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疫情,在本港造成1755人感染和299名病人死亡,當中包括前線的醫護人員。疫情當年在3月份出現社區爆發,其後經遊客散播至世界各地,蔓延至全球與香港人流相關的地方。由於疫情的變化和“人傳人”的感染方式,故當時特區政府的防疫措施同樣是史無前例的,停課、向社區爆發的淘大花園E座居民頒令隔離、威爾斯親王醫院停止接收病人等。疫情爆發引致經濟蕭條,各行各業受到極大打擊,直至該年6月香港未有新增個案後,世衛解除對香港的旅遊警告。香港的經濟受惠於內地“自由行”政策帶動開始複甦。香港抗疫能力得到提高。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香港在沙士後有著另一個層面的提升,就是對個人及環境衛生防護的意識增加,大大減低了傳染病對個人健康的影響。
而最能讓一般人感覺到環境衛生的改變就是廁所的衛生,所以自沙士後針對廁所衛生的清潔公司發展迅速,在不少食肆中可以發現有專業的廁所清潔公司進行清潔保養。內地同樣藉“廁所革命”作為環境衛生改善的項目,並認為廁所這件“小”事,實是對公眾健康至關重要,也反映社會文明的進步程度,包括帶動廣大人民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文明習慣,帶動農村污水和垃圾的治理,改變村容村貌,使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控制疾病的傳播流行。
隨著內地採取各項措施防止病毒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現正逐步受控,有不少國家認為內地的病情控制方法有效,香港和澳門的處理手法同樣具參考價值。然而,在香港並沒有因內地的病情受到控制而得到媒體的專題報導,反而強調香港特區政府在疫情監控的做法和取態不一致,即是不及早封關的決定,仍然是香港市民評價特區政府管治的重要事件。莫論政府過往管治香港的手法和評價是怎麼樣,筆者認為社會還是需要向前走,在下一次選舉來臨之前,還是要思考一下如何讓香港的民生事務能更加貼合香港人的需求。自疫情開始後,有不少討論關於香港的“大市場,小政府”模式是否在這個年代仍能發揮效益,會否過分民粹主義,以及對市場的監管過分寬鬆等等。大部分討論的結果都談到特區政府的管治手法和能力,結果往往是好壞參半,難以統合絕大多數的意見,譬如控制病情的手法上,內地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在決策能力和執行力上,基於體制的不同形成很大差異。
無論如何,筆者仍然相信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期望在疫症過後,能夠把握好機遇推出更多急市民所急,以及讓香港的經濟能夠儘快複甦的政策,使香港能夠保存區域性的競爭力。
作者為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香港五邑總會副理事長
來源:大公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