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雲超
99年前,13位平均年齡20歲左右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艱苦奮鬥,在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創造了奇跡,在某種意義上影響了國共兩黨的力量比對,之後薪火相傳,世代延續,對不同時期青年才俊呼喚感召,魅力無限。青年人朝氣蓬勃,富有夢想,其在國家和全球未來治理過程中的基礎作用和戰略地位越來越受到每個執政黨的關注和重視。青年者,國之魂也。國之交,在於民相親。青年人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才能,既播種友誼又推進合作,既有時代豪情又有民族使命。
澳門青年前途與澳門發展密不可分,而澳門未來又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澳門青年如何看待和理解個體與集體、地區利益和國家大局直接決定了其能否找准位置,順勢而為,從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及社會經濟等多個維度,承擔歷史使命,抒寫濠江情和中國心。
4月13日,《澳門日報》報道前海成為澳門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重要平臺之一。前海片區提出3年實現每平方公里產出註冊企業增加值100億元發展目標。去年推出111項制度創新成果,今年將著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示範區」。另據統計,夢工廠累計孵化創業團隊達304個,其中港澳158個。粵港澳三地在文化科創領域互相借鑒、充分融合,為未來澳門發展和國家戰略搭建平臺:在橫琴自貿區,截至2019年10月,一年新增註冊澳門企業近500家,港澳企業超過3000家。橫琴發展空間巨大,配合澳門政府五年規劃,聯袂珠海不可限量,做大做強藍圖可期。
澳門回歸20週年之際,《中國青年》雜誌曾邀請多位澳門青年暢談澳門發展與個人成長的故事。「愛國愛澳就是澳門人的核心價值,一國兩制為澳門發展帶來了無窮動力。作為同內地融合發展的踐行者,我們願意更多貢獻自己的價值」,澳門維京文化創始人何秀霞如此說;港珠澳大橋工程師譚偉衡則認為,「回歸前,澳門經濟蕭條,失業率高。20年後,本地人眼界擴展了,與內地交流無縫對接,澳門青年敬業樂業,我們要成為助人以至助國之力」。
澳門青年志願者協會一方面讓志願服務成為澳珠合作、共融發展之工具,為濠江及珠江灣區服務,另一方面,牽手全國青年,打造道德名片,譜寫合作篇章。澳門多數親歷內地及國外新一代留學生通常以自信、自強、愛澳愛國面貌出現,自然亦是一國兩製成功實踐和國強則家興的見證者。
任職於澳門大學的葉浩男,經常內地出差,每天接觸不同的澳門及內地大學生。他覺得,澳門很多列入世界文化名錄的建築物及四種語言報站的巴士,足以說明澳門人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友善,並期待建立「全民志願者社會」以感謝多元文化交相輝映的澳門社會及全力支持澳門的國家。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肩負著重大使命和歷史責任,更是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2017年11月6日,博鰲亞洲論壇發展峰會(澳門)開幕式上周文重秘書長鼓勵澳門青年苦練內功、善於學習、培育國際視野,以開放心態主動融入全球化和次區域合作進程中去。事實上,每個青年只有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和事業規劃有清楚思考,才能確立奮鬥目標和前進方向,肩負起對國家和民族之責任。
西方哲學家柏拉圖說 「對政治漠不關心,最終便是被惡人管制」。如今,澳門青年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講政治、搞團結、關心國家大事,心系民族大業。在歷史節點上,只要精誠所至,一切皆有可能。澳門各個領域目前正經歷著前所未有之發展機遇。心有多高,舞臺就有多大。「舞臺再大,你不上臺,永遠只是觀眾」。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與內地文化交流和項目合作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澳門青年組織和社會團體當前形勢下打好港臺牌,做好地區乃至全球大文章值得期待。澳門近水樓臺,其名片在港臺展示,並適時開展相關學術研討和社團工作,加強民間往來,和諧地區環境,在一國兩制和民族團結方面的創新性實踐當屬高瞻遠矚、戰略之舉。
當今時代的複雜性和多變性註定了應對措施的規模性和相應量級。對於青年組織而言,綱領性文件的形成和科學機制的優化當會催生完善模版和健全機體,從而不斷放大和複製,產出集聚效應和地區輻射功能,柔性地、潛移默化地滲透社會肌體甚至社區和家庭細胞,讓槓桿原理在不同環境和條件下因地制宜加以運用。在此,優化組織結構、提升平臺高度、獲得資本援助和爭取政府支持乃屬因地制宜和戰術之策。
「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及博士智庫委員會」只爭朝夕,與時俱進,正在打造致力澳門繁榮、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軟實力。其濠江情、中國心亦正在通過不同平臺、從不同維度全面彰顯和充分展示,在維護憲法和堅持澳門基本法方面,聯絡和團結兩岸四地專家學者多輪研討、層層深入,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對號入座並在多變的國際環境中聽診和把握政治脈動。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5月3日晚8點,「五四新時代青年中國夢」線上研討會舉行。澳門中聯辦、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紫荊研究院、英國劍橋智庫、廣東行政學院及珠海青年聯合會有關領導和近六十位專家學者與會,探討澳門青年才俊和社會組織在澳門逐日強大背景之下,「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多領域、梯隊式漸次佈局,組織化和機制化縱深中華腹地,聯袂各層級青年社團組織,把傳統文化和東方文明在踐行一國兩制過程中傳承借鑒,在國際社區建設中發揚光大,在豐富基本法內涵上深入調查研究,比對港臺現象,務實開展工作,促進民間交流,加強智庫合作從而放大社會影響。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這是任何力量阻止不了的。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究竟會遭遇多少挑戰和艱難險阻則難以估量。古今中外,凡處在重大社會變革中,均要創新發展、勵精圖治。不過,作為行穩致遠、先走一步的澳門,有中央政府支持和特區政府擔當,定當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澳門青年,作為未來成就澳門的智慧中堅,自然也不辱使命,情滿濠江心系中華,為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立德建功。
作者為社會學學者、劍橋大中華智庫創辦人
文本為作者5月3日參加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博士智庫主辦的「五四新時代青年中國夢——青年對疫後澳門的期待」線上沙龍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