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元
近日,美國政客再度揚言,將考慮限制中國內地國際資本流動而對中國實施制裁。美國政客的狂言未免危言聳聽,因為中國是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即: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並且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已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一攬子貨幣掛鉤,已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選擇之一,人民幣國際化速度加快。近年歐盟、俄羅斯及東南亞多國以人民幣對華進行貿易結算比重逐步上升。因此,美國的國際資本限制只會是一廂情願或單方面的“逆全球化思維”作祟,影響十分微弱。
因為中國目前已擁有兩大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資本結算中心。一個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中國最大的人民幣“在岸”結算中心。另一個是香港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第二大的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2016年4月28日,英國已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結算規模僅次於中國香港。2019年11月中,英國倫敦首次超越香港成為全球第一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年度結算總量突破40萬億英鎊,日交易額突破850億英鎊,已占到全球離岸人民幣交易額的43.9%,香港因受“黑暴”肆虐衝擊而退居第二,目前僅占24.37%。但隨著全國人大《港區國安法》的早日制定出臺,香港國際金融環境也將很快回復穩定,仍渴望重拾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的龍頭地位。5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港區國安法》立法決定後,美國政客揚言將取消香港特別關稅區待遇,及考慮限制香港銀行以美元結算,這是自尋死路的做法。因為目前香港外匯市場結算機制,關係到美國在港投資的巨大利益。近期已有不少中資概念股由美國市場,排隊回歸香港上市,美國投資者仍是重要的配置股東。自今年4月以來,港元匯率持續偏強於聯繫匯率機制“強方兌換保障”上限1:7.85水準。迫使金管局連續17次出手干預,以穩定金融市場。至今已累計向市場注資超過496億港元,本周銀行體系資本結餘將增至1235.6億港元。反映海外投資繼續看好香港資本市場,對港元需求殷切。即便美國政府發出限制資本入華的行政命令,也較難影響國際資本的投向流動。
另外,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目前已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及自主經濟迴圈與產業回遷經濟體。中國已主持召開兩屆上海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三屆上海國際進博會也即將召開。中國的大門已向世界敞開。隨著全球新經濟模式的開啟,中國市場日益擴大開放,既可抵消美國打壓中國對外貿易的國際市場需求影響,也可不斷加快我國龐大內需市場的建設發展。同時還可擴充國際資本在內地流動規模和速度。在全球新冠疫情結束後,更將全面助力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早日復蘇,走出低谷。美國即便再以貿易牌打壓中國也影響不大。美國秉持過時的冷戰思維,高築貿易和資本壁壘,與新時代國際“共融共建、合作共用與共同發展”的理念背道而馳。美國大搞“逆全球化”是沒有出路的。可以預見,新的全球化經濟發展與合作格局,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抗疫戰全面勝利中開啟新的航程。
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在不斷提速,2019年灣區內GDP總量已突破1.6萬億美元。前海,南沙和橫琴三個現代服務業示範區和大灣區內自由貿易區(即:保稅區,特別關稅區)加速建設。去年8月24日,國務院又宣佈批准“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等六省區建設6大新的“自由貿易區”。截止目前,中國已批准自由貿易區18個,已覆蓋超過60%的內地省區。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專案也大幅收窄,說明中國對外開放格局始終如一,開放力度日益加大。內地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已充分借鑒了香港成功的經驗,正呈現出充分發揮利用口岸、經濟地理空間等區位優勢,加快創新發展的趨勢。因此香港特別關稅區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更多取決於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引導和惠顧,而非美國的恐嚇。隨著疫情全面受控,中國40萬億新基建專案投資正逐步啟動,並將出現新一輪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週期效應。因此,美國閉關鎖國,企圖封閉壓縮中國資本市場空間,已嚴重忽略了香港融入大灣區經濟和中國不斷擴大市場開放、及國際金融資本准入和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趨勢。因此,美國對華限制國際資本流動難以奏效。
作者為香港華財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香江智匯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