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子倫
「福地」是我對香港這個家的內心印象。作為一個80後青年,自出生以來,香港可算是處於平穩發展的時代。雖然曾經發生過1997年金融風暴、2003年非典型肺炎、2008年金融海嘯,但在祖國的扶持下,香港都快速恢復過來。因此,以往我總是覺得香港社會安定是理所當然的事,而國家安全問題也感覺離自身很遠。直至2019年,香港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動盪局面,家人朋友間每天掛在口邊的說話總是注意安全,那時我才明白安定日子實在得來不易。2020年,社會局勢稍為緩和,全球便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在這場重大危機下,讓我對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有深刻的體會。
何謂國家安全?這是不少香港人心中的疑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簡而言之,其大原則是以廣大人民利益作依歸,確保社會安穩、政權及領土完整。
在新冠疫情出現後,中央政府的工作一直展示出以人為本的精神,除了積極確保人民的健康,還關顧了他們的生活及往後發展,實屬全球模範。反觀西方國家,防疫物資匱乏,染病和死亡人數持續高企,兩者形成了強烈對比。以下我將從三個方面解釋中央政府如何在今次的危機中確保國家安全及香港社會穩定。
一、壓制疫情:在新冠疫情初期,中央政府果斷要求武漢封城,避免疫情在全國爆發。雖然如此,但武漢人民沒有被棄之不顧,中央政府派出了大量醫護人員、運送各類物資到當地進行支援,更動用大量資源在不出10天建成火神山及雷神山醫院,應對激增的病人,使醫療系統逃過崩潰的危機。此外,為了確保疫情工作成效,表現不符預期的地方官員更被革職處分,將社會上一切的形式主義杜絕。而中央政府更配合特區政府加強出入境管控工作,停止發出新簽證,杜絕人口流動而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同時確保了香港的糧食供應,穩定了人心。
二、穩住經濟:在保住人民性命後,如何令市民可以繼續糊口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疫情令市民無法外出消費,外國企業的訂單大幅減少,供應鏈出現瓶頸,所有行業都遇上經營困難。為了挽救企業,中央政府放寬了銀行借貸及企業還款,同時有部分城市提供商戶優惠券刺激內銷,致力保住經濟。而內地於2018年是香港最大的客源市場,佔整體訪港旅客78%,每年消費總額過千億。保住內地經濟才能令以第三產業為主的香港更快復甦。此外,全國人大會議更通過訂立「港區國安法」,避免「黑暴」再次出現破壞香港社會穩定。國務院港澳辦和香港中聯辦相繼發聲,聲討在疫情中以市民利益爭取政治籌碼的立法會議員,令立法會的運作恢復正常,繼續審議各類利民的政策,避免政治「攬炒」。
三、凝聚全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有國家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央政府在國內疫情緩和後,為西方國家提供了大量醫療物資,亦派出了專家團隊分享防疫經驗,希望令全球疫情趨向穩定,減低疫情對全球發展的破壞,促進國際安全。同時,中央政府亦增加了對世衛的捐款,支持其工作,不容許政治凌駕全球安全。中央政府更積極立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令生物安全風險降至最低,為全球安全而努力。香港是與紐約和倫敦齊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不少跨國企業在港設立了辦公室,世界經濟可謂與香港息息相關。中央支持各國跨越難關,防止疫症在未來再臨,可算是挽救了香港的未來。
新冠疫情的出現證明了國家安全對香港社會安定尤為重要。中央政府的迅速應變令疫情受控,讓人民生活能逐步回到正軌。世界各國即將有可能要面對第二波疫情,相信中央政府有能力避免疫情在國內爆發,確保人民安全。盼望疫苗盡快研發成功,粵港澳重新通關,讓香港變回我心目中的「福地」。
作者為雲浮市青聯委員、中華文化傳承交流聯合會政策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