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元
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危機當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加快『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更突顯出對復蘇中國經濟,提振全球經濟與破解美國『逆全球化』困局的戰略價值。今年6月8日習近平主席繼2016年7月視察寧夏後,4年內再次赴寧視察,更體現習主席對這一西北『一帶一路』戰略節點的高度重視。寧夏已成為西出歐美,北聯東歐與南下中原的重要供應鏈,物流大通道和經濟資源西北重鎮。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黃河上游,全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也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截至2019年自治區常住人口已達682萬人,回族人口約占36.3%,約248萬人。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商貿通道和戰略要衝,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及蒙元帝國西出亞歐和南下逐鹿中原的重要門戶。同香港一樣,寧夏也是今天推進實施習主席『一帶一路』倡議與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節點。如果說香港是『海上絲路』的橋頭堡,那麼寧夏就是『陸上古絲路』的戰略節點。
寧夏建區6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產業經濟成績斐然,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煤化工、清潔能源、綠色食品、文化旅遊』等產業已成為中國『絲路經濟帶』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寧港兩地在教育和文化旅遊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香港華潤、中糧和港中旅等集團已率先進入寧夏,投資開發這片熱土。
60多年來寧夏GDP由3.28億到3748.48億人民幣,增長了1142倍;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13億)的287倍。尤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GDP年均增速達9.8%,人均GDP由176元到50917元,增長289倍,年均增速達7%;亦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138倍,年均增速8%,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19年寧夏財政收入達423.55億,較1958年增長1143倍,財政轉移支付能力顯著增強。自治區政府通過三次產業結構的深化調整,第三產業已成為主要的經濟增長極,綠色生態農業、清潔能源、煤化工、紡織機械裝備製造業、現代生物科技、國際物流、文化旅遊等產業門類日益豐富完備。在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大格局中,寧夏正迎來“大開發、大開放和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如今的寧夏已具備四大獨特優勢:
一是區位適中,處於中國地理的幾何中心,有塞上江南美名,礦產資源豐富,氣候適宜。
二是產業發展條件優良,煤化工、新能源、綠色果蔬牛羊畜牧食品、電子資訊產業佈局日趨完備。
三是人文歷史底蘊深厚,『草原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與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共存。構成『一帶一路』五通策略(政策通、設施通、經貿通、金融通與民心通)的重要支撐。因為民心與文化的相融互通是確保『五通』的核心所在,只有『文化與民心』相通,才能順利打造構建『一帶一路』政策通、設施通、經貿通和金融通的繁榮大局。設施與金融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保障和服務載體;經貿與產業通就是服務『一帶一路』全球新經濟一體化戰略的豐富內涵。寧夏的自然旅遊資源更加豐富,如:兩山(賀蘭山、六盤山),一河(黃河),一沙(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騰格裏沙漠)盛名遠楊國際。
四是區內創業創新產業環境日益優良,政府科技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占地面積達8.17平方公里(一期工程約4平方公里)的銀川綜合保稅區正加速建設,目前已形成『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虛擬口岸』等五大主要功能。
隨著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寧夏正全面構建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已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突破340億美元。對外開放平臺也逐步培育壯大,『中阿博覽會』成功舉辦,並成常態化。賀蘭山麓優質葡萄酒、生物資源、航空業產值已達7000多億美元。對外開放大通道建設全面提速,寧夏至中亞貨運班列和高鐵網線建設加速進行,『寧京』高速預計2022年開通。
寧夏的基礎教育已走在全國前列,已建立10所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裝備職教中心與紡織職教中心』園區逐步形成。8大本科院校公辦與民辦結合,寧夏大學成為省部共建重點大學。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人文交流不斷拓展,政府在政策、資金、機制上給予充分的保障。如:每年資助50名本科生和10名老師到美國密蘇裏州立大學學習,開展學術交流。並與印度軟體公司展開培訓合作,在大學本科教學中植入相關培訓課程。同香港業界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斷深化,每年約有4個批次的港澳教育交流團和青少年訪問團到訪,助力推動國民教育。但由於自治區發展條件相對滯後,人才流動性較大,較難留住高端人才,大學層面的對外交流合作還有待實質性的拓展,未來寧夏的開放程度與港對口教育合作還有較大拓展空間。
近年寧夏自治區招商引資工作也有長足發展,『寧港合作』貿易額不斷上升,內容形式豐富多樣,如:經貿交流、經貿會展、美食博覽等方式。目前香港已成為寧夏最大貿易夥伴。寧夏利用港資企業已近500家,合同額達40億美元,實際利用達11億美元。目前內地供港無公害蔬菜的38%以上,優質枸杞90%以上都由塞上江南的寧夏供應。但因貨運仍需由廣州、東莞和深圳中轉過境,中間流轉成本還較高,限制了出口和消費規模的增長。未來寧夏還將重點對接香港黃金珠寶加工工藝,恢復直飛香港航班,開通『寧港』貨運班列,及加快物流、倉儲、冷鏈運輸等『供應鏈』建設,以不斷提升寧港貿易『規模化、便利化與現代化』水準。而這些恰恰是香港國際物流中心的優勢所在,可與寧夏展開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及提供現代管理技術借鑒。
寧夏的文化旅遊產業也有長足的發展,2015年國務院批准寧夏自治區為距海南省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全域旅遊』開發示範區。當年寧夏累計接待境內外遊客達184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61億人民幣,分別增長9.82%和13.03%。2019年接待境內外遊客量突破250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突破240億人民幣。目前寧夏的文化與旅遊業管理已合併為『文化旅遊廳』,以充分挖掘其豐富多元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旅遊資源,進一步做大做強寧夏的『文化旅遊產業』。港澳客源已成為寧夏的成熟市場,東南亞成為熱點拓展市場。
2011年至2019年自治區政府通過各種途徑,如:香港的地鐵站、機場等展開『絲路驛站、西域風情』等旅遊宣傳活動,效果很好。但跨境交通仍為目前最大的旅遊制約,有關部門希望儘快恢復開通寧港直航;發揮各自專長和『自帶流量』的新媒體與自媒體傳播優勢,進一步加大對寧夏旅遊的宣傳推廣力度;不斷構建發展寧夏『全天候對接與全季節覆蓋』的特色旅遊環境。
未來寧夏產業經濟發展佈局的切入重點將是關乎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發展投資、及全面挖掘整合雄厚人文歷史資源,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等領域。因此,進一步加強『寧港合作』的深度對接,開展兩地資源互通,優勢互補和差異化競爭。並利用香港國際教育資源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國際專業檢測認證中心,及國際旅遊服務配套功能完備等現代服務業優勢,深化兩地高校合作,助力寧夏迅速發展教育工程、培養建設人才。為做大做強寧夏文化旅遊產業與綠色生態產業,進一步創新投(融)資發展模式,變傳統專案融資為產業發展和股權融資,將成為『寧港』兩地深化合作的重要途徑。
一是要利用香港自由開放的資本市場活力優勢,做好自治區優勢產業開發合作與股權融資安排,利用政府有限的杠杆資金,撬動吸納豐富的社會資本,共謀發展。可考慮將優質企業通過IPO在港上市;將政府高負債專案分拆上市及打包出售給國際資產管理公司,以消化政府債務,降低負債率。並充分利用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各參與國政府PPP專案融資管理模式(公私營合作管理經營模式),建設發展教育、醫療衛生、大健康產業和交通運輸專案;及通過對沿線國產業鏈的上下游垂直整合,拓展外向型市場經濟規模。
二是要積極爭取利用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政策和傳統金融信貸支持。如:金融創新產品基金、亞投行基建金融、絲路基金、中—歐亞合作基金與伊斯蘭金融發展基金等政策的支持。
三是要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風險管理中心和財富資產管理中心等優勢(目前內地通過香港金融市場發行的主權債和企業債已超過3000億人民幣),做好發行『政府重點產業債券、大型企業融資債券』等融資發行安排,及通過整合、剝離、售讓國有企業不良資產及壞賬資產,進行『資產優化管理』的融資安排。
同時要對接香港『產學研』科技研發優勢做大做強『煤化工、新能源、生物科技與紡織裝備智造業』;並促進寧夏名特優稀、綠色生態農副產品登陸香港市場,註冊國際商標,申請國際標準認證及科研專利,全面助力寧夏優勢產業進軍國際市場。
寧夏是穿越四萬年『時空隧道』的起點,也是草原文明與黃河文明交匯激蕩,而孕育中華文明的繁衍地,是西夏文化、中原文化、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多民族文化等豐富內涵融會貫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今天的寧夏正全力打造塞上江南的『綠色名片』;豐富人文歷史及自然旅遊資源之『歷史名片』和『文旅名片』;騰格裏沙漠『治沙遊沙、引黃灌溉』的『金色名片』;及賀蘭東麓葡萄美酒產業基地『紫色名片』。這『五大名片』將承載著寧夏豐富、悠久與多元的歷史文化內涵,助力寧夏蜚聲國際、走向世界。
作者為香港華財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香江智匯副會長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健元
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危機當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加快『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更突顯出對復蘇中國經濟,提振全球經濟與破解美國『逆全球化』困局的戰略價值。今年6月8日習近平主席繼2016年7月視察寧夏後,4年內再次赴寧視察,更體現習主席對這一西北『一帶一路』戰略節點的高度重視。寧夏已成為西出歐美,北聯東歐與南下中原的重要供應鏈,物流大通道和經濟資源西北重鎮。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黃河上游,全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也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截至2019年自治區常住人口已達682萬人,回族人口約占36.3%,約248萬人。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商貿通道和戰略要衝,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及蒙元帝國西出亞歐和南下逐鹿中原的重要門戶。同香港一樣,寧夏也是今天推進實施習主席『一帶一路』倡議與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節點。如果說香港是『海上絲路』的橋頭堡,那麼寧夏就是『陸上古絲路』的戰略節點。
寧夏建區6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產業經濟成績斐然,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煤化工、清潔能源、綠色食品、文化旅遊』等產業已成為中國『絲路經濟帶』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寧港兩地在教育和文化旅遊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香港華潤、中糧和港中旅等集團已率先進入寧夏,投資開發這片熱土。
60多年來寧夏GDP由3.28億到3748.48億人民幣,增長了1142倍;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13億)的287倍。尤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GDP年均增速達9.8%,人均GDP由176元到50917元,增長289倍,年均增速達7%;亦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138倍,年均增速8%,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19年寧夏財政收入達423.55億,較1958年增長1143倍,財政轉移支付能力顯著增強。自治區政府通過三次產業結構的深化調整,第三產業已成為主要的經濟增長極,綠色生態農業、清潔能源、煤化工、紡織機械裝備製造業、現代生物科技、國際物流、文化旅遊等產業門類日益豐富完備。在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大格局中,寧夏正迎來“大開發、大開放和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如今的寧夏已具備四大獨特優勢:
一是區位適中,處於中國地理的幾何中心,有塞上江南美名,礦產資源豐富,氣候適宜。
二是產業發展條件優良,煤化工、新能源、綠色果蔬牛羊畜牧食品、電子資訊產業佈局日趨完備。
三是人文歷史底蘊深厚,『草原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與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共存。構成『一帶一路』五通策略(政策通、設施通、經貿通、金融通與民心通)的重要支撐。因為民心與文化的相融互通是確保『五通』的核心所在,只有『文化與民心』相通,才能順利打造構建『一帶一路』政策通、設施通、經貿通和金融通的繁榮大局。設施與金融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保障和服務載體;經貿與產業通就是服務『一帶一路』全球新經濟一體化戰略的豐富內涵。寧夏的自然旅遊資源更加豐富,如:兩山(賀蘭山、六盤山),一河(黃河),一沙(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騰格裏沙漠)盛名遠楊國際。
四是區內創業創新產業環境日益優良,政府科技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占地面積達8.17平方公里(一期工程約4平方公里)的銀川綜合保稅區正加速建設,目前已形成『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虛擬口岸』等五大主要功能。
隨著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寧夏正全面構建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已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突破340億美元。對外開放平臺也逐步培育壯大,『中阿博覽會』成功舉辦,並成常態化。賀蘭山麓優質葡萄酒、生物資源、航空業產值已達7000多億美元。對外開放大通道建設全面提速,寧夏至中亞貨運班列和高鐵網線建設加速進行,『寧京』高速預計2022年開通。
寧夏的基礎教育已走在全國前列,已建立10所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裝備職教中心與紡織職教中心』園區逐步形成。8大本科院校公辦與民辦結合,寧夏大學成為省部共建重點大學。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人文交流不斷拓展,政府在政策、資金、機制上給予充分的保障。如:每年資助50名本科生和10名老師到美國密蘇裏州立大學學習,開展學術交流。並與印度軟體公司展開培訓合作,在大學本科教學中植入相關培訓課程。同香港業界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斷深化,每年約有4個批次的港澳教育交流團和青少年訪問團到訪,助力推動國民教育。但由於自治區發展條件相對滯後,人才流動性較大,較難留住高端人才,大學層面的對外交流合作還有待實質性的拓展,未來寧夏的開放程度與港對口教育合作還有較大拓展空間。
近年寧夏自治區招商引資工作也有長足發展,『寧港合作』貿易額不斷上升,內容形式豐富多樣,如:經貿交流、經貿會展、美食博覽等方式。目前香港已成為寧夏最大貿易夥伴。寧夏利用港資企業已近500家,合同額達40億美元,實際利用達11億美元。目前內地供港無公害蔬菜的38%以上,優質枸杞90%以上都由塞上江南的寧夏供應。但因貨運仍需由廣州、東莞和深圳中轉過境,中間流轉成本還較高,限制了出口和消費規模的增長。未來寧夏還將重點對接香港黃金珠寶加工工藝,恢復直飛香港航班,開通『寧港』貨運班列,及加快物流、倉儲、冷鏈運輸等『供應鏈』建設,以不斷提升寧港貿易『規模化、便利化與現代化』水準。而這些恰恰是香港國際物流中心的優勢所在,可與寧夏展開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及提供現代管理技術借鑒。
寧夏的文化旅遊產業也有長足的發展,2015年國務院批准寧夏自治區為距海南省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全域旅遊』開發示範區。當年寧夏累計接待境內外遊客達184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61億人民幣,分別增長9.82%和13.03%。2019年接待境內外遊客量突破250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突破240億人民幣。目前寧夏的文化與旅遊業管理已合併為『文化旅遊廳』,以充分挖掘其豐富多元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旅遊資源,進一步做大做強寧夏的『文化旅遊產業』。港澳客源已成為寧夏的成熟市場,東南亞成為熱點拓展市場。
2011年至2019年自治區政府通過各種途徑,如:香港的地鐵站、機場等展開『絲路驛站、西域風情』等旅遊宣傳活動,效果很好。但跨境交通仍為目前最大的旅遊制約,有關部門希望儘快恢復開通寧港直航;發揮各自專長和『自帶流量』的新媒體與自媒體傳播優勢,進一步加大對寧夏旅遊的宣傳推廣力度;不斷構建發展寧夏『全天候對接與全季節覆蓋』的特色旅遊環境。
未來寧夏產業經濟發展佈局的切入重點將是關乎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發展投資、及全面挖掘整合雄厚人文歷史資源,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等領域。因此,進一步加強『寧港合作』的深度對接,開展兩地資源互通,優勢互補和差異化競爭。並利用香港國際教育資源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國際專業檢測認證中心,及國際旅遊服務配套功能完備等現代服務業優勢,深化兩地高校合作,助力寧夏迅速發展教育工程、培養建設人才。為做大做強寧夏文化旅遊產業與綠色生態產業,進一步創新投(融)資發展模式,變傳統專案融資為產業發展和股權融資,將成為『寧港』兩地深化合作的重要途徑。
一是要利用香港自由開放的資本市場活力優勢,做好自治區優勢產業開發合作與股權融資安排,利用政府有限的杠杆資金,撬動吸納豐富的社會資本,共謀發展。可考慮將優質企業通過IPO在港上市;將政府高負債專案分拆上市及打包出售給國際資產管理公司,以消化政府債務,降低負債率。並充分利用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各參與國政府PPP專案融資管理模式(公私營合作管理經營模式),建設發展教育、醫療衛生、大健康產業和交通運輸專案;及通過對沿線國產業鏈的上下游垂直整合,拓展外向型市場經濟規模。
二是要積極爭取利用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政策和傳統金融信貸支持。如:金融創新產品基金、亞投行基建金融、絲路基金、中—歐亞合作基金與伊斯蘭金融發展基金等政策的支持。
三是要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風險管理中心和財富資產管理中心等優勢(目前內地通過香港金融市場發行的主權債和企業債已超過3000億人民幣),做好發行『政府重點產業債券、大型企業融資債券』等融資發行安排,及通過整合、剝離、售讓國有企業不良資產及壞賬資產,進行『資產優化管理』的融資安排。
同時要對接香港『產學研』科技研發優勢做大做強『煤化工、新能源、生物科技與紡織裝備智造業』;並促進寧夏名特優稀、綠色生態農副產品登陸香港市場,註冊國際商標,申請國際標準認證及科研專利,全面助力寧夏優勢產業進軍國際市場。
寧夏是穿越四萬年『時空隧道』的起點,也是草原文明與黃河文明交匯激蕩,而孕育中華文明的繁衍地,是西夏文化、中原文化、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多民族文化等豐富內涵融會貫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今天的寧夏正全力打造塞上江南的『綠色名片』;豐富人文歷史及自然旅遊資源之『歷史名片』和『文旅名片』;騰格裏沙漠『治沙遊沙、引黃灌溉』的『金色名片』;及賀蘭東麓葡萄美酒產業基地『紫色名片』。這『五大名片』將承載著寧夏豐富、悠久與多元的歷史文化內涵,助力寧夏蜚聲國際、走向世界。
作者為香港華財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香江智匯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