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子倫
明年七月一日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中的第一個一百年目標。雖然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但脫貧攻堅的工作依然持續推進,網上帶貨的興起令農產品銷售量大大提升,相信在中央的帶領之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工作能如期完成。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在第二個一百年,中國將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達成這個目標,全國人民必須共同努力,團結一致為國家作出貢獻。
近年來,香港多家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在首一百名中已佔據五個席位。香港青年接觸大量國際資訊,並有著出色的個人能力,相信可以在科研和國家經濟發展上帶來價值。科研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中之重,香港多家大學的物料研發上世界有名,醫療相關的學科也具有競爭力,擁有相關專業技能的青年可以推動粵港之間的科研合作,將大灣區建設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是香港經濟的傳統四大支柱行業之一,香港的金融人才能到內地協助發展金融科技,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爭取更高的地位。另外,在修例風波中,可以看出香港青年有著無限創意,只要將創意用到正途上,例如為鄉村振興商品設計包裝、創作有趣短片拓展國際銷售渠道等,可以將城鄉貧富差距拉近,讓國家富強向前踏進一步。
雖然香港青年在能力和國際視野上仍有著一定優勢,但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的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普遍不高。香港青年對共產黨可以說是沒有認識,在讀書時鮮有學習相關的內容,青年只是從傳媒中聽取抹黑言論,所以很多人對共產黨有著誤解。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及貢獻祖國並不容易。香港廣東青年總會發布的《香港青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指數2018》顯示,願意到內地發展的青年只有約兩成。要讓香港青年支持及參與國家發展,減低他們的反抗情緒是首要工作。
不少評論員曾分析青年為何對國家和政府有著反抗的態度,有人認為是缺乏「上流」空間,亦有人認為是宣傳和教育的問題,而筆者則認為這兩個問題均是重點,必須解決。2019年第四季香港入息中位數為$19,000,15至24歲組別只有$13,100,沒有專業資格的香港青年,他們的晉升機會有限,工資長期維持在兩萬左右的水平。Demographia的調查報告顯示,香港樓價連續10年排在全球首位,一個香港家庭平均不吃不喝20年才能買到一個單位。在土地供應短缺下,房屋供應持續不足,樓價持續上升。青年缺乏居住空間,無法累積資產,部分人將不滿情緒影射到破壞上。最近有報導指中央正研究覓地予香港發展,能快速舒緩香港房屋問題。同時,香港不同非牟利組織,例如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國際青年發展聯盟等,為青年提供內地各類優惠政策的資訊,提供本港及內地的工作機會,希望精準解決香港青年就業及「上流」問題。相信青年的就業和居住問題會逐步舒緩,「上流」空間的問題將不再困擾他們。
至於在宣傳和教育上,部分香港傳媒不停發出偏頗的內地報導,而青年以社交平台不斷放大這些錯誤訊息,讓朋輩之間對國家和共產黨的理解出現偏差。現時,不少團體仍採用硬銷的方式,向青年講解內地有多好。但在互聯網時代,單純以這種手法作推廣已經無法令青年接受。要改變現有的情況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和利用創意思維。筆者認為要讓青年接受內地,必須將中國文化和愛國等思想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創作一些漫畫角色去推廣中國文化及愛國思想,並將有關角色融入到日常食品或用品之中,這種非硬銷的手法才能讓青年潛移默化,在不知不覺間將他們的思想拉回正軌。近日,筆者正在跟朋友籌備落實有關想法,計劃以漫畫和啤酒的配搭,推動中國歷史和愛國思想。在計劃成熟後,更希望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參與,一同在這個計劃中獲取事業發展機會,盼望能為引導青年思想進入正軌而略盡綿力。
貢獻國家是香港青年的使命,但只有解決香港青年「上流」問題,同時改變青年的錯誤思想,才能讓他們放下戒備,嘗試用心接觸內地。盼望在往後日子會有更多香港青年為國家作出貢獻,讓中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作者為雲浮市青聯委員、中華文化傳承交流聯合會政策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