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中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歷史時刻,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民法典時代”。這部民法典有哪些亮點?民法典的出台對中國法治建設有哪些深遠意義?將對百姓生活產生什麼現實影響?對此,本刊記者專訪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先生。
文|本刊記者 莊蕾
66年“磨一法”
記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中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請您先介紹一下這部民法典的編纂背景。
王俊峰:編纂一部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的夙願。從上世紀50年代首次起草至今,歷經66年,願望終於成為現實。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民事司法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民事法律服務取得顯著進步,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較高水平,全社會民事法治觀念普遍增強,編纂民法典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進一步夯實。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立法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召開座談會、組織調研、10次公布草案,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聽民聲、匯民智,使民法典編纂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
一部優秀的民法典,能全面立體地反映依法治國的成果。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時代特色、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是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立法任務,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人格權編是民法典最大亮點
記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及其他相關法律相比,民法典有哪些亮點和創新之處?
王俊峰: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於我國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並在借鑒國外經驗基礎上有許多突破和創新,亮點很多。
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民事權利,是我國民法典的底色。民法典各分編將民事權利法定化、法定權利具體化,在總結既往立法經驗基礎上有許多新的突破。比如,物權編對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自動續期以及居住權的規定,人格權獨立成編,以及侵權責任編對“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中各方責任的劃分等。
其中,人格權編是最大亮點。民法典單設人格權編,構建相對完善的人格權規則體系,是對傳統大陸法系民法典體系的重大創新,適應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不斷強化人格權保護的發展要求,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也彰顯了時代精神。
彰顯中國底色、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氣質,是民法典的重要特徵。比如,婚姻家庭編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在具體制度中,針對輕率離婚的問題,民法典創立了“離婚冷靜期”制度;針對社會熱議的夫妻共同債務問題,明確了夫妻共同債務的範圍,在商事交易與夫妻關係的平衡中更加凸顯了維護家庭和睦的價值取向等。
恪守法律秩序和公序良俗,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原則和底線,也是民法典編纂的重要思路。比如,針對高空拋物墜物致人損害的事件,民法典不僅規定了高空拋物者的侵權責任,還規定了物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擔負的安全保障義務以及有關機關的調查職責;針對“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行為,明確“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等重大原則。這些規定體現了社會治理的原則,將人的價值和尊嚴置於法律保護的至高地位。
編纂一部體現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理念的民法典,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應然之舉。為此,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了有效懲治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侵權行為,不僅設立了舉證責任倒置原則,而且引入了懲罰性賠償制度。這些規定是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立法表達和法律宣言,體現了民法典在環境資源保護方面的立法價值追求。
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
記者:您認為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有什麼意義?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法治建設產生哪些影響?
王俊峰:民法典不僅能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而且為人類法治的發展進步作出中國貢獻。比如,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有效應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對個人隱私、個人信息等保護帶來的威脅,為解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人格權保護的難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民法典不僅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而且有利於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並充分調動民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比如,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產權,維護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關係中的基礎性地位,對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等。
民法典健全和充實了民事權利種類,形成更加完備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可以更好地維護人民利益,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民法典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聚焦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全面加強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典,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提供有力保障。這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不變初心,向全世界彰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記者: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您認為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將對百姓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王俊峰: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法律規範。民法典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60個條文,覆蓋每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為各類民事行為和民事活動提供了基本遵循,它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法典,可以說每一條都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比如,非常具體的婚姻家庭、繼承,以及之前提到的離婚專門有一個月的冷靜期等等。
廣大律師應做好民法典的宣傳貫徹和推動實施工作
記者:作為全國律師協會會長,您認為律師行業應該如何發揮專業優勢和職能作用推動民法典儘早“落地生根”?
王俊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幫助群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民法典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確保這樣一部重要法典的準確實施,需要推動開展全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公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更加自覺地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只有學習好、實踐好這部法典,才能不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律師既是法律的實踐者,也是法治的宣講員。46萬中國律師應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民法典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勤練內功,夯實基礎,積極探索民法典新變化對律師實務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與此同時,廣大律師還應以多種形式積極參與到民法典的普法宣傳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扎實做好民法典的宣傳解讀和推動實施工作,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與水平,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作者係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0年7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3/ZnmmBvUJ3f9dZy5i4nJvuxJicP5EUpxX5W3.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中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歷史時刻,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民法典時代”。這部民法典有哪些亮點?民法典的出台對中國法治建設有哪些深遠意義?將對百姓生活產生什麼現實影響?對此,本刊記者專訪了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先生。
文|本刊記者 莊蕾
66年“磨一法”
記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中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請您先介紹一下這部民法典的編纂背景。
王俊峰:編纂一部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的夙願。從上世紀50年代首次起草至今,歷經66年,願望終於成為現實。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民事司法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民事法律服務取得顯著進步,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較高水平,全社會民事法治觀念普遍增強,編纂民法典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進一步夯實。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立法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召開座談會、組織調研、10次公布草案,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聽民聲、匯民智,使民法典編纂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
一部優秀的民法典,能全面立體地反映依法治國的成果。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時代特色、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是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立法任務,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人格權編是民法典最大亮點
記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及其他相關法律相比,民法典有哪些亮點和創新之處?
王俊峰: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於我國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並在借鑒國外經驗基礎上有許多突破和創新,亮點很多。
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民事權利,是我國民法典的底色。民法典各分編將民事權利法定化、法定權利具體化,在總結既往立法經驗基礎上有許多新的突破。比如,物權編對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自動續期以及居住權的規定,人格權獨立成編,以及侵權責任編對“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中各方責任的劃分等。
其中,人格權編是最大亮點。民法典單設人格權編,構建相對完善的人格權規則體系,是對傳統大陸法系民法典體系的重大創新,適應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不斷強化人格權保護的發展要求,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也彰顯了時代精神。
彰顯中國底色、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氣質,是民法典的重要特徵。比如,婚姻家庭編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在具體制度中,針對輕率離婚的問題,民法典創立了“離婚冷靜期”制度;針對社會熱議的夫妻共同債務問題,明確了夫妻共同債務的範圍,在商事交易與夫妻關係的平衡中更加凸顯了維護家庭和睦的價值取向等。
恪守法律秩序和公序良俗,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原則和底線,也是民法典編纂的重要思路。比如,針對高空拋物墜物致人損害的事件,民法典不僅規定了高空拋物者的侵權責任,還規定了物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擔負的安全保障義務以及有關機關的調查職責;針對“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行為,明確“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等重大原則。這些規定體現了社會治理的原則,將人的價值和尊嚴置於法律保護的至高地位。
編纂一部體現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理念的民法典,是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應然之舉。為此,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了有效懲治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侵權行為,不僅設立了舉證責任倒置原則,而且引入了懲罰性賠償制度。這些規定是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立法表達和法律宣言,體現了民法典在環境資源保護方面的立法價值追求。
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
記者:您認為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有什麼意義?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法治建設產生哪些影響?
王俊峰:民法典不僅能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而且為人類法治的發展進步作出中國貢獻。比如,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有效應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對個人隱私、個人信息等保護帶來的威脅,為解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人格權保護的難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民法典不僅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而且有利於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並充分調動民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和交易安全。比如,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產權,維護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關係中的基礎性地位,對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適用懲罰性賠償等。
民法典健全和充實了民事權利種類,形成更加完備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可以更好地維護人民利益,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民法典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聚焦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全面加強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典,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提供有力保障。這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不變初心,向全世界彰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記者: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您認為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將對百姓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王俊峰: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法律規範。民法典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60個條文,覆蓋每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為各類民事行為和民事活動提供了基本遵循,它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法典,可以說每一條都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比如,非常具體的婚姻家庭、繼承,以及之前提到的離婚專門有一個月的冷靜期等等。
廣大律師應做好民法典的宣傳貫徹和推動實施工作
記者:作為全國律師協會會長,您認為律師行業應該如何發揮專業優勢和職能作用推動民法典儘早“落地生根”?
王俊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幫助群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民法典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確保這樣一部重要法典的準確實施,需要推動開展全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公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更加自覺地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只有學習好、實踐好這部法典,才能不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律師既是法律的實踐者,也是法治的宣講員。46萬中國律師應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民法典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勤練內功,夯實基礎,積極探索民法典新變化對律師實務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與此同時,廣大律師還應以多種形式積極參與到民法典的普法宣傳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扎實做好民法典的宣傳解讀和推動實施工作,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與水平,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作者係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0年7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3/ZnmmBvUJ3f9dZy5i4nJvuxJicP5EUpxX5W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