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馮煒光:始於初見,難以終老

日期: 2020-07-29 來源:紫荊
字號:

文/馮煒光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昨日召開了一個約2小時的會議,會上最令外界矚目的議程便是:決定是否革除戴耀廷教席。一時間,紐魯詩樓入口處記者雲集,鏡頭林立。據了解,戴耀廷的教席最終在18對2的絕大比數下通過,即時解僱,不作補償。1980年代即戴耀廷入讀港大法律系時,法律學院是設在紐魯詩樓的(記憶中在5樓),戴可能想不到約35年後他會在這裏結束他港大法律學者的生涯。按理,戴在早年便在港大拿到終身教席,他是可以在港大法律學院工作至退休(終老)的;但因為戴自己的選擇,令他一步步陷入今天的境地,由發動非法「佔中」、因而身陷囹圄16個月以至堅決與國家民族對著幹,倡議「真攬炒十步」,到今天首先被「攬炒」的卻是他自己。


回想1980年代戴還是一個青澀少年,他在約1987年開始以大專學生代表身份參加了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筆者則是1985-1986年的學界諮委之一,和戴既認識也交接過工作),親歷了基本法的諮詢工作,甚至在那裏的秘書處邂逅了他今天的妻子。平心而論,上天(或我們基督徒的用語:神)對戴不薄。戴既能經歷香港回歸的大時代,更因為他是唸法律的,參與了基本法的諮詢(全港當時約600萬人口,只有180位諮詢委員)工作,令他的經歷更紮實。以中央政府對治港人才求才若渴,戴緃使未能像他的同學袁國強一樣成為律政司司長,最少也可以成為一位法律界名嘴,以他的經歷和學養,為落實基本法解惑釋疑,而不是落到今天被即時解僱的下場。


筆者在2013年7月2日曾舉辦了一場有時任行會成員張志剛、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和戴的同場研討會。由於當時戴剛提出「佔中」不久,他的出現吸引了滿堂記者。筆者清楚記得戴當時說「佔中」不一定要發生,只是一種「倒逼」中央政府的手段。當時筆者心中打個兀突,香港這1100平方公里的地方,憑甚麼去「倒逼」管轄著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央政府。這個實力對比絕對不對稱,要令中央聽你的,只能是講道理,而不是要挾人家。到了2014年「佔中」爆發前夕,戴要求的更明確,那便是基本法內沒有的「公民提名」,最令筆者不解的是戴曾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明明知道基本法第45條內寫的普選是「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而這個條款早在1990年4月4日即「佔中」提出前的23年便已通過了,當時還獲社會大力支持。可能戴那時已太著迷於他從美國那邊學來的「非暴力抗爭」,於是不理1990年時中央和香港社會的共識,堅持以非法「佔中」來倒逼中央。「佔中」最終在2014年9月底爆發,延宕79天,從此香港走向撕裂,也打開了以「大規模違法行為作抗爭」之門。


之後戴越走越遠,對香港的傷害也越來越深。期間又搞了「雷動」和「風雲」計劃;到今年還沒坐完16個月牢,就舉辦所謂「初選」,意圖達致他的立法會「35+」大計,癱瘓特區政府。在中央提出香港國安法前一個月的4月底,戴還寫出了《真攬炒十步》的文章,要攬著我國執政黨跳崖,而陪葬的卻是他口中念茲在茲的香港。筆者不想對戴轉變的背景作沒證據的揣測,但戴這樣越走越遠,有點不能自拔的況味。筆者估計可能源自他誤信了「非暴力抗爭」(其實根本是「顏色革命」)的抗爭手法,復又以「違法達義」來自圓其說,更以「法不責眾」來鼓動其他人參加,於是越陷越深。


戴在被解僱之後,即時在社交媒體上載一篇中英文的帖文,闡述他的心情。筆者注意到帖文的頭像剛換了戴年輕時的照片(據他說是1985年,即基本法剛開始草擬的那一年),戴的解說是「當時我問自己:『我的前路會是怎樣的呢?』,走過30多年,想不到我仍是要問:『我的前路會是怎樣的呢?』」。這充分顯示現時已身為人夫人父的戴對前路的惶惑。然而戴在思考自己的前路時,又可曾想到自從大約7年前當他開始迷上了「倒逼中央」後,多少學子因他的「啟蒙」而走上歪路?多少年輕人因為他的倡議而毁了前途?多少年輕人因而身陷囹圄而更感前路茫茫?多少家庭和朋友關係因他的倡議而撕裂(筆者也曾身受其苦)?香港整體社會又因他的倡議而傷筋動骨,並在2015年時和普選擦身而過﹗不過現時的港大同學也可能因為懾於香港國安法,戴被解僱的消息一出,連一點較具體的行動都沒有,或許港大同學對戴已經不再感冒了。


最後令筆者深感惋惜的是:直到被解僱的今天,戴仍然在社交媒體上寫道:「若有疑問『一國一制』是否已臨到香港,我的個案應足以釋疑」。戴同學,你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你個人的經歷不會成為「一國兩制」成敗的試金石,反而因為對你作出應有的處理(例如28/7的即時解僱)而更突顯其生命力,更突顯其正氣弘揚和法治精神。我們廣大香港市民,港大的絕大多數同學和畢業生要的是安居樂業,「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要的是以專業去貢獻國家;而不是以「35+」去癱瘓政府,倒逼中央,刻意去締造政治經濟危機。戴同學,你明白嗎?



作者為特區政府前新聞統籌專員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馮煒光:始於初見,難以終老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