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 元
約西元1095年中,歐洲十字軍在宗教信仰與價值貪婪的驅使下,抬著遮天蔽日,不見首尾的十字架,向著所謂“通往天堂之路”的耶路撒冷進發,開啟首次十字軍東征之旅。這也是歷史上首次“西方聯軍”(諾曼人,法蘭西人和佛蘭德人)打著政治意識衝突與宗教對立的幌子,對那個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三教聖地——耶路撒冷的首次征伐。
西元1099年7月15日,僅僅5年的時間,這座三教和諧共融的聖城“耶路撒冷”,便落入十字軍騎士之手。這座在穆斯林治下長達幾個世紀的世界政治經濟和商業貿易中心被基督教取代。等待他們的是十字軍的殘酷屠城,婦女兒童不能倖免,沒有留下一個穆斯林活口,天堂之路,變成地獄之門。中東穆斯林世界與西方基督教陣營的世仇與對立由此結下梁子。
從此,中東新殖民地大量建立,全由基督教統治。這是歐洲殖民地歷史的開始。在基督教統治耶路撒冷的數十年後,耶路撒冷國王學會了和城裏與周邊國家的穆斯林相處,頒佈了嚴格的“互相尊重與認同,互不侵擾對方商隊”的禁令,贏得了近一個世紀的短暫和諧。直至西元12世紀70年代,基督教與穆斯林兩教衝突全面升級。雷諾(雷納德)的殘酷和蠻橫毀掉了建立不足一個世紀的耶路撒冷王國。
當時埃及名將薩拉丁已同耶路撒冷王建立互不侵犯的良好關係,並已控制敘利亞大片地區,駐守大馬仕革。無奈穆斯林商隊頻頻受到雷諾軍隊的挑釁和殘殺。薩拉丁被迫率20萬大軍直逼耶路撒冷。1187年7月耶路撒冷王的十字軍在哈丁角的守衛激戰中,被薩拉丁大軍擊敗。薩拉丁親自砍下雷諾的人頭,不到兩個月後,已疲憊不堪的耶路撒冷守軍將領在得到薩拉丁放生城內所有百姓和婦孺,並允許十字軍和平出城離開的承諾後,獻城投降。聖城耶路撒冷又重回穆斯林手中。記得當時有一段耶路撒冷守將巴利安與薩拉丁的對話:前者問當年十字軍屠城無一生還。您保證不會報復嗎?薩拉丁回答:我保證,因為我和他們不是同一類人。這就是宗教信仰中真信與偽信;虛懷包容與狹隘霸道的區別。
在此後的若干年裏,西方十字軍又發動過多次東征。直至今日仍未停息。目的何在?大家心裏都清楚,因為近東和中東,乃至遠東都蘊含著西方眼中巨大的戰略價值。只不過今日十字軍聯盟的主帥已不再是法蘭西,英格蘭和日耳曼,而變成二戰中崛起的美帝國。之所以這段中世紀的“聖城戰史”值得回顧,因為它是西方列強為了政治與經濟利益的掠奪,開啟“多國聯軍征伐模式”的重要標誌。對今天的世界格局的演變與權力板塊重構也會帶來諸多啟示。十八世紀中葉英國策動的兩次八國聯軍侵華“鴉片戰爭”;上世紀1950年6月美國策動的十二國聯軍參戰的朝鮮戰爭莫不如是。
可見,長期以來,西方帝國主義的霸權戰略思維與貪婪價值掠奪本性始終沒有改變。德國能從二戰中覺醒,英法仍想舊夢重溫,隨美帝起舞。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實力與底氣的真正提升,大國民族精神、團結一心與堅強鬥志的高度凝聚,才是未來有效化解美帝西方聯盟壓制與抵抗美帝軍事威脅的神盾利器。能戰敢戰方能言和,戰爭沒有贏家,應當避免;回歸理性的談判與合作方為當今世界競合博奕之正途。
作者為香港華財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香江智匯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