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煒光:「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從電影《八佰》看到保護國旗的重要
文/馮煒光
小時候便聽父親講過「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事跡。今次在電影上看到一比一還原蘇州河上的四行倉庫。那句「捨生取義,兒所願也」是電影裏一位國軍戰士赴義前留給他母親的一块布上的字句。為了阻止一眾日軍爆開倉庫的堅牆,但日軍以鐡製盾牌蓋成仿如烏龜盔甲,令槍彈無法打入,國軍無法阻止其小隊迫近倉庫門牆;於是國軍一個個抱着炸藥包,自報姓名及籍貫後,便排着隊由倉庫高處,直向日軍處跳下,以引爆炸藥包來和日軍同歸於盡。看到這幕,筆者不禁熱淚盈眶。那份視死如歸,誓保山河國土的豪情,令人肅然起敬。
電影裏另一幕是女童軍楊惠敏游過蘇州河,把當時的國旗交給死守在倉庫內的謝晉元團長。謝團長和全體戰士(也包括一些保安團的湖北農民,下文另述)講述,「若明天在倉庫頂升起這面旗,日寇一定瘋狂攻擊,但若能升起這面旗,對全國抗日有極大振奮作用」(大意如此)。最後還是決定升旗,1937 年10月29日早上升旗,蘇州河對岸的國人興奮異常,外國人則驚異於我國軍隊的頑強。升完旗便要護旗,日寇果然發瘋似的由飛機到地面,不斷攻擊。 多少戰士及湖北農民因為護旗而犧牲。
據記載,謝晉元率領的國軍八十八師五二四團其實沒有 800 人,只有420 多人;只是為了迷惑日寇,以免倉庫內的軍士更凶險,謝便對楊說有800 人。這「800 壯士」包括被打散了的各地保安團,不少是湖北農民。他們平時根本沒想過戰爭可以如此殘酷和瘋狂。電影也描述了在堅守倉庫的四個晝夜裡,不少農民千方百計想逃。
電影《八佰》給我的感慨是:武備不可廢,當時國軍和日軍相比實在太弱,國民政府為了爭取外援,在大部國軍已經撤出上海後,刻意留下這個團堅守和租界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其實是做給國際看,讓國際盟友能伸出援手。 可惜國際不肯援手,直到約四年後的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火燒到珍珠港,英美等國才重視我國的作用。
第二個感慨是:國旗的意義。死守四行倉庫時是1937 年10月底,中華人民共和國遠未建國,故沒有五星紅旗。但當電影中一眾戰士力挺國旗不倒時,令我想起美軍最喜歡用來宣揚的一幕,1945年2至3 月間琉璜島戰役時,數名美軍在山頭奮力撐起美國國旗。香港人在英殖中長大,回歸 23 年中央又恪守「一國兩制」,過去不大力強調「愛國教育」,故我們很多年輕人對國旗不大了了。甚至出現 2019 年 8 月3日的把尖沙咀 5 枝旗桿的國旗扔下海去,然後發表逾 4 分鐘的「港獨」演說的荒唐事情。香港不少年輕人尤其黃絲的,真的不知天高地厚;真正的「普世價值」是:全球各國都很重視國旗、國徽等具象徵意義的器物。
今天我國被美國由主動挑起貿易戰,到大肆介入去年的反修例運動,以至今天又插手我國國家安全,無理發起制裁,這其實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國除了選擇如日本1980 年代般簽訂城下之盟之外,只有沉著應戰。然而一眾人士如黎智英等卻以所謂「普世價值」迷惑港人,還大力呼籲「CIA介入港局」,這樣的行為和汪精衛等人,又有何分別?
其實近世代的侵略者都不會是赤裸裸地侵略,而是以「優等文化」作包裝,日本人當年以解放被白種人殖民奴役的亞州,建設「大東亞共榮圈」作迷惑、今天美國則以「普世價值」、「民主自由人權」作包裝,其實是作其「顏色革命」的罪惡勾當。日本侵略者和今天美國,根本如出一轍。可惜我們香港缺乏國民教育、更缺乏國際博奕教育,故一眾年輕人被迷惑,成了去年多次暴動的犯罪嫌疑人,也成了美國挑釁我國的犠牲品。
聽說因為香港的電影院還未開業,故《八佰》未能同步在港上映。筆者希望中央駐港機構、一眾央企以至有錢有力的愛國人士,在疫情後,撥出資源讓這齣電影安排在全港的中、小學輪流免費播放。如可以,還應安排戲中演員到港講述感受。 讓一眾年輕人知道這悲壯往事,畢竟堅守國土,誓護國旗,這是每一位有血性中國人包括香港年輕人都應有的情懷。
作者為前新聞統籌專員、公關顧問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