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蘇藝 張思詩
裕華國貨成立初期位於德輔道的店鋪
“裕華國貨,服務大家”……這首許多香港人至今仍能哼唱的廣告歌,唱的正是裕華國貨“富裕中華”的美好願景。1957年,印尼華僑余連慶受到中國國務院僑辦的邀請,到內地參加國慶大典,祖國的地大物博令他心潮澎湃。1959年,余連慶、余慶兩兄弟一起在香港創辦了“裕華國貨”,一方面希望把內地物美價優的物品供應給香港的市民大眾,另一方面希望以此來服務華僑,把中國優質的產品通過香港銷往海外市場,同時開拓國家的外貿渠道和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初初位於德輔道中的裕華國貨店鋪只有400多平方米,主要售賣各類生活用品。經過三代人逾一甲子的打拼,裕華國貨把握祖國飛速發展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機遇,現時在香港及新加坡已開設16間店鋪,售賣產品多達逾十萬種,不僅經營核心的零售國貨,還兼營中成藥專門店,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隨著高品質國貨走進海外千家萬戶。同時,集團業務不斷拓展和日益多元化,涉及物業投資、地產開發,以及在金融、創科、環保、醫療等多個領域的投資,為國貨事業的經營做好更長遠的規劃。
佐敦總店“喜裕”Pop-up Store,開啟中式嫁喜新篇
秉承“富裕中華”初心願景
發揮中外人文交流橋樑作用
秉承“富裕中華”的初心和願景,裕華國貨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已主辦各類商品文化展覽和推廣活動,例如1963年舉辦“中國抽紗及刺繡品展覽”,1980年舉辦“中國貝雕畫”展覽等,冀望通過多種類型的展覽,以香港為平台,介紹祖國各地的特色商品及其承載的文化底蘊,並邀請各地的手工藝人來到香港親臨示範,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發揚光大。1989年,裕華國貨更開創全港先河,首次在香港舉辦“印尼節”,隨後多次舉辦泰國節、東南亞食品節等活動,特別是近些年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商貿交流,不遺餘力推動中國與世界多個地區的文化互動和人文交流。
裕華國貨的人文交流活動常常吸引明星現身“打卡”。1988年春,裕華國貨在佐敦總店舉辦了“蘇州名店名食”及“糕點即製即銷”展,專程由蘇州邀請了幾位資深糕點師傅來港,為顧客即場製作糕點。活動開幕當天,歌手鄧麗君神秘現身參觀展覽、品嘗糕點,之後她特地向幾位糕點師傅握手致謝。2012年,韓國影星全智賢來港宣傳電影期間也曾低調現身裕華國貨工藝品部,參觀中國的雕刻藝術,並請店內師傅為她篆刻了圖章。
2004年,裕華國貨舉辦“湖北名優商品展示月”,首次在香港的商場大規模集中展示和演奏編鐘、磬、塤等樂器
近年來,裕華國貨更通過不斷探索更多互動式體驗,將中式生活美學元素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例如,連續多年在佐敦總店舉行的瓷畫班、傳統花紐工作坊、中式長衫製作工作坊、康樂棋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市民在互動交流中感受中華文化,親力親為參與傳承中華文化之美。裕華國貨更開創了中式傳統婚嫁品牌“喜裕”,在為新人提供全套中式傳統婚嫁用品的同時,更可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婚嫁服務,讓中式嫁喜文化伴隨新人共同開啟幸福人生的新篇。
除主辦人文交流活動外,裕華國貨還通過周到服務華僑,方便華僑來港遊覽或經香港返內地,為促進祖國與世界的交流貢獻微薄之力。上世紀七十年代,華僑們在香港或內地停留的時間往往比較倉促。在短時間內,他們要找酒店、辦理出入境手續、購買火車票、預定廣州的旅店,或訂購廣州至各省市的聯運票,還要買些手信饋贈親友等。裕華的創辦人和很多股東都是華僑,深知華僑所需。因此,裕華國貨成立華僑服務部,貼心為華僑提供專人接機、找訂酒店、接洽回內地手續等服務。當時該部門的接待人員懂得英、法、日、西班牙語、泰語、馬來語及印尼語,亦懂得各地方言,使華僑一到港就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和關懷。
裕華國貨將傳統文化和中華特色與自身品牌文化的生命力深度融合。上世紀六十年代便加入裕華國貨的前推廣及廣告部高級經理曾麗英,對裕華幾十年來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方面的不懈努力尤其深有感觸。在她眼中,裕華這份兢兢業業的努力在促進中華文化與世界的互聯互通方面發揮著橋樑的作用。她親眼見證了在信息和物流並不算發達的年代,裕華就積極引入全國各地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物品,例如蘇州刺繡、客家鹽焗雞、貴州茅台酒、雲南普洱茶和米線等等,不僅致力為市民提供更豐富的生活用品選擇,更讓大家在購物體驗中親身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她說:“我在工作的過程中接待過無數外國賓客,印象最深刻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外國朋友不僅以裕華為窗口了解中華文化,更通過國貨了解中國的快速發展和開放的胸襟。作為裕華大家庭的一員,我很開心能夠見證和參與以國貨為紐帶促進文化交流的歷程。”
乘風改革開放機遇
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新加坡牛車水裕華總店(Owen Raggett 攝)
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也為裕華的國貨事業開拓了新的跑道。1996年,裕華國貨在新加坡開業,冀以新加坡為據點,為中式生活百貨打開更廣闊的東南亞、印度及中東市場。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裕華在新加坡牛車水購入前身為南天大酒店的地標建築,對這幢建造於1936年的建築進行了維護和翻新,既極力保留歷史建築典雅的外貌,又於建築內部增設中庭和瀑布等設施,將兼容並濟的中國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1997年,該建築榮獲新加坡市區重建局頒發的“舊建築修復工程獎”。
新加坡分店與香港的店鋪一脈相承,傳揚中國文化的精神和中式生活的理念始終貫穿於每間精心打理和設計的店鋪。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加坡裕華國貨也一直與時俱進,不僅通過更新的豐富貨品向世界展現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更每年於總店舉辦各類活動,例如舉辦書法班、茗茶品鑒、各式展覽等,密切與當地社群的互動交流,全方位展示中國文化在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所綿延出的無窮魅力和多重層次,無論是尋根溯源,亦或求新求變,都能在這裡找到滿意的答案。2019年,牛車水總店裝修一新,使建築內部融入了更多的自然光線,為這座地標性的歷史建築更添一抹天人合一的色彩。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入職的業務總經理孫伯揚,與公司共同面臨國家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他全程參與和見證了裕華國貨走向國際的重要階段。90年代初,公司業務向海外拓展,他到新加坡負責籌辦裕華第一家在海外的百貨公司。初時雖面對不少挑戰和困難,但通過當地和香港同事的文化融合及共同努力,新加坡分店的業務得以穩步發展。進入新世紀,他隨業務部門的同事到大江南北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採購,進一步開拓視野,累積新的工作經驗,與同事們一起探尋傳揚中華文化以及同外國文化交流的更多可能性。幾十年來,以孫伯揚為代表的裕華人和裕華一起見證國貨業務不斷轉型創新,積極參與公司的靈活管治,使公司的團隊能更敏銳地感知市場變化和發掘新的商機,與時代和社會共同進步。
敢為人先 求新求變
裕華國貨的事業發展歷程不僅凝聚了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和香港市民的集體記憶,更是見證祖國發展和時代進步的縮影。正是由於祖國一日千里的發展和國力的不斷強大,讓裕華國貨始終擁有敢為人先的底氣和求新求變的動力。
早在1977年,裕華國貨成為亞洲第一間使用電腦連線收銀機的零售百貨公司,也是全港第一間在每個樓層都裝有滾動式扶手電梯的零售店;1981年,裕華國貨成為全港第一家採用條碼標籤(barcode)技術管理商品的公司,令商場服務更加便捷,公司的管理模式亦更趨現代化;改革開放初期,許多華僑回鄉探親,總會在香港選購大小家電和各種日用品返鄉,裕華國貨於是首創“香港買單,內地提貨”的服務,讓返鄉的華僑們免受大包小包、舟車勞頓之累,頗像現代“網購”方式的雛形,2013年,裕華國貨網店正式上線,讓中式生活百貨更便捷地進入千家萬戶;2019年,裕華國貨為位於尖沙咀的裕華國際大廈進行翻新工程,以改善大廈的能源效益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引入環保的綠色建築概念,致力達致綠建環評及能源和環境設計領先認證計劃(LEED)的認證,為環保節能盡心盡力。
裕華國貨連續多年舉辦瓷畫班,圖為暑期學員的藝術作品展
行政總經理羅健新在1981年加入裕華國貨,他說:“幾十年來,裕華的技術設備隨時代發展而更新換代,並隨之進行持續性的人才培訓,無論從硬件方面還是服務方面,都確保真正做到‘與時代並進、與社會同步、與顧客同心’。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不僅引入安裝探熱鏡頭,還充分利用和發揮雲端技術、移動和電子支付技術的優勢,並進一步升級網店和各項服務,務求在疫情期間亦與大家心連心,做好各項防疫措施,與大家一起攜手並肩迎接新的挑戰。”
注重創新、與時俱進,從不墨守成規,裕華的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理念滲透到每一個裕華人的腦海裡。推廣及廣告部主任余金燕介紹,進入新時代的今天,裕華國貨繼續勇於嘗試和挑戰新鮮事物,例如,策劃以“So Good Family”的可愛熊貓公仔重塑品牌形象;在線上開設資訊性欄目“知裕”,致力從全新角度發掘和演繹中華文化的睿智;於商場引入時下流行的Pop-Up Store概念,以更多潮品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和期待,務求把裕華國貨打造成全球最受歡迎的中式生活百貨公司,更好地服務大家。
作為老員工代表之一,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便入職裕華國貨的業務部經理余錫齡說,隨著公司發展壯大自己也在不斷成長:“在我入職之後的幾十年中,在三代領導的帶領下,公司實力穩步發展,從80年代佐敦總店落成、拓展柏麗大道業務,到90年代開拓新加坡國貨事業、千禧年購入北京王府井物業,有幸全程參與公司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並為裕華國貨的壯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捐資助學履行社會責任
與人為善展現人為關懷
1983年,裕華國貨創辦人余連慶先生(左四)帶領家人回到家鄉梅州,捐建梅縣連慶禮堂
2010年,裕華國貨捐贈500萬元予香港浸會大學,董事長余國春(中)、董事總經理余鵬春(左二)、董事副總經理余在春(右二)、董事副總經理李潤基(右一)、董事經理余小春(左一)共同出席“裕華國貨”演講廳命名典禮
2014年,裕華國貨捐贈1,000萬元予中山大學
裕華集團心繫祖國,情繫桑梓,向來重視教育、關愛社群,熱心公益事業。改革開放初期,創辦人余連慶就帶領家人到家鄉梅縣捐資建成連慶禮堂。通過他的言傳身教,裕華第二代、第三代繼續傳承和發揚這種崇文重教的精神,關心關愛青少年的成長,冀望讓更多年輕一輩有機會實現夢想,擁抱未來。成立一甲子以來,裕華先後多次捐款給梅縣中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關愛青年成長,助力教育事業。同時,裕華每年舉行的多場文化活動都常常有來自香港大、中、小學校的學生參與,讓學生們在互動交流的體驗過程中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裕華國貨董事總監余偉傑(右一)接待來訪的梅州中小學生
多年來,裕華集團的管理層亦堅持團結各界,擔任多項社會公職,為促進商界共同進步、社會繁榮發展而凝心聚力,不遺餘力為時局發聲。同時,裕華國貨始終十分重視企業人文關懷。裕華國貨內部,有眾多與公司一起發展的員工,裕華像是一個大家長,照顧、包容並同樣見證為其付出的每位員工的成長。前業務部高級經理梁勇犇在裕華度過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十年,他說:“47年前,我初入裕華時是練習生,工作中一直得到前輩們的照顧,不斷給我機會學習,並在不同工作崗位得到歷練,得以逐步提升自己。1987年,我很榮幸獲得香港零售管理協會頒發的‘傑出服務獎’,這不僅是對我個人進步的肯定,也是對公司服務和競爭力的認可。裕華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同事之間似一家人,許多街坊也待我們如親友。我猶記得30多年前,有對夫婦很喜歡逛裕華,每次來都會和我聊上一陣。後來他們舉家移民,臨行之前特意來裕華留了新地址給我,大家逢年過節都會互寄卡片。前些年,這對夫婦的孩子來香港工作,還特意到裕華來找我。現在他們回港居住,我們還時常一起見面敘舊,聊聊近況。這份情誼我很珍惜,顧客的肯定是我最開心、最寶貴的回憶。”
紫荊專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