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 元
9月29日港府宣佈:本港強制檢疫隔離14天措施,即恢復香港各口岸通關時間再延長兩個月,至12月31日。此決定在預料之中,卻出乎情理之外。說它在預料之中,是因為這樣的宣佈延期一直在進行,所以並不意外。而出乎情理之外,則是政府的最新決策沒有新意,港人期待的在全面監控疫情之下恢復通關的重大突破並沒有出現,有點讓人大跌眼鏡。
因為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港的閉關封港,與外隔絕、封閉式防疫,已導致香港經濟今年上半年急劇收縮6.4%(2019年因修例風波影響,香港GDP收縮3.7%),預計全年經濟(實際GDP)將收縮達11.4%。近期本港失業率已大幅上升超過7%(預計將很快突破2003年沙士時的峰值8.6%),許多中小企業和商鋪餐飲店面臨倒閉。政府已被迫推出第三輪保就業抗疫救濟基金,財政儲備已快速降至8000億港幣(已消耗掉3000多億),今年港府財政赤字也將大幅上升至3000多億。
香港連續不停的封關延期已成重啟恢復香港經濟的致命硬傷。粵港澳互認「健康碼」一日不出,香港口岸一日不通,兩地人員不能成規模有序自由流動,經濟資源就難以全面正常流動,香港服務業市場已面臨幹塘枯絕的風險,前景令人擔憂。
防控疫情的最有效手段不在被動的回避式自我封閉,而應在強推全民主動檢測排查,實施有的放矢的目標隔離管控與兩地健康群體的正常通關流動。這一方面內地已做出很好的榜樣,政府強力防疫管控已有許多成功的經驗,疫情得到全面有效控制,中秋國慶雙節長假期間,內地同胞可以走親訪友、跨省旅遊,實在令人羡慕。特區政府不妨多加以學習借鑒,應多一些面對問題的勇氣,多一些敢做敢為的擔當,多一些強化行政主導推動疫情防控的能力與動力,儘快做好全面檢測篩查的準備,不要懼怕短期上升的病例數據,只有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亞洲博覽館和有關醫療機構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已準備好了數千張專業醫療救治病患的負壓病床,這些都是特區政府面對問題、勇挑擔子的底氣。更何況還有祖國的堅強後盾與有求必應的強大後援,我們還擔心什麼呢。還是那句話:抗疫防疫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特區政府需儘快行動,有的放矢,活水清淤,控制疫情,早日通關,恢復經濟,香港經濟再也拖不起,更耗不起了。
作者為香港華財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香江智匯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