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7月下旬暴發新冠病毒第三波疫情,經過香港社會各界接近兩個月的奮戰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援,疫情開始有緩和跡象。確診個案一度跌至單位數,可見香港的抗疫工作已經奏效,疫情正開始被壓下去。第三波疫情來得既快且急,幸好特區政府和醫管局在3月第二波疫情稍緩時已開始做好準備,才能穩住整個公營醫療系統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沒有水晶球,無法預測未來疫情的確切走向,但居安思危,“先天下之憂而憂”,為任何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做好準備,卻是醫管局可以做好的份內事。
文|香港醫院管理局主席 范鴻齡
總結第三波疫情
第三波疫情下,香港的整體確診人數突破五千,超過一百名確診病人不幸離世。對我來說,每個數字背後都是生命、都連繫著家庭,是切切實實令人心痛的沉重。我要求局內相關部門整理過去三波疫情的數據,希望能總結出有用的經驗為下一波可能出現的疫情做好準備。數據顯示,第三波疫情的確診患者年齡普遍偏大,而且長期患病、病情複雜,三千多名病人中死亡率較高的是80至89歲的病人,以及90歲或以上年齡層的病人,分別達26.8%及34.1%。
香港醫院管理局員工頂住了巨大的壓力,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使得亞洲博覽館一號館的“社區治療設施”和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社區隔離設施”順暢運作
另外,第三波疫情暴發初期連續多天確診人數破百,顯示當時社區有一批為數不少的患者,爆發初期社區同時出現多條傳播鏈,當中更包括長者中心、護老院等高風險群組。“隱形患者”除了會引起社區大爆發外,對公立醫院亦構成極大的潛在風險;除了會對香港隔離設施的容量造成嚴重的挑戰、造成病床不足的困境,無病徵的“隱形患者”亦會增加醫護人員及其他病人的感染風險。總結經驗,在不同層面做好把關,儘快識別出確診病人,仍然是未來抗疫的重點。
加強檢測 堵截病源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在9月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免費為市民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計劃共有超過170萬名市民參與,結果最少直接或間接找到42宗新症,當中包括十多位沒有任何病徵的“隱形患者”。檢測計劃成功堵截了多條社區傳播鏈,包括大圍交通城涉及十多人的群組。
另外,第三波疫情期間,醫管局亦協助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在普通科門診診所,於指定時段內派發樣本收集包及收集深喉唾液樣本,方便一些自覺、有較高感染風險及輕微不適的市民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服務。由7月27日至9月中旬,醫管局在22間普通科門診診所派發了約50,000個樣本瓶,檢測了約32,000個樣本,其中64個樣本對2019冠狀病毒病呈陽性反應。連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42宗個案,兩個社區檢測計劃成功堵截了86個“隱形患者”在社區傳播的風險。
持續檢測除了有助政府掌握社區的宏觀疫情,透過陽性比率掌握疫情走勢,亦可以及時識別出“隱形患者”,減低社區出現大暴發的風險。因此,醫管局9月18日開始將派發樣本收集包的普通門診診所數目由現時22間進一步增加至31間,然後再增加至46間。假如運作情況暢順,醫管局會再進一步增加派發樣本包的診所數目。長遠希望所有運作上合適的診所都可以配合安排,讓有需要的市民都能就近取得樣本收集包。另外,醫管局在9月開始全面開展“入院篩查計劃”,在公立醫院層面堵截沒有病徵的“隱形患者”,醫護人員會根據病人的臨床情況在入院時安排檢測,減低將病毒帶入醫院及引致院內感染的風險。
擴展隔離設施 準備下一波疫情
“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是應對傳染病的最佳策略,及早將確診患者隔離治療有助控制疫情。公立醫院高規格的一線隔離病床約有1,250多張,第三波疫情暴發初期每天過百宗確診個案曾對隔離病床造成一定的壓力。醫管局在特區政府的協助下利用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作為“社區隔離設施”,又於短時間內啟用亞洲國際博覽館一號館的“社區治療設施”,在疫情最嚴峻的日子裡,這兩個社區設施大大紓緩了公立醫院隔離病床的壓力,亦大大縮短了病人等候入院的時間。過去兩個月,總共有超過900名病人被送到這兩所社區設施,這種嶄新的治療和隔離模式加強了我們日後持續應對疫情的能力。
9月16日早上,香港市民自發來到九龍維景酒店,歡送已順利完成任務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員返回內地(本刊記者 邸倩)
隨著第三波疫情漸漸減退,兩所社區設施亦已完成這階段的重任,鯉魚門“社區隔離設施”已交還給特區政府作其他用途,至於亞洲國際博覽館一號館的“社區治療設施”亦已轉為備用狀態。病人對兩個設施的意見正面,醫患關係不但融洽,更互相配合。在此感謝臨危受命被調派到兩個設施工作的醫管局員工,包括前線醫護、支援員工及資訊科技人員,他們頂住了巨大的壓力,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才能令兩個設施能暢順運作。
第三波疫情來得快、來得急,凸顯了隔離設施的重要性,醫管局亦為下一波疫情做好了應變準備。萬一疫情反彈,醫管局隨時可以重開亞洲國際博覽館一號館,重開二號館亦已準備就緒的500張病床和公立醫院現有的隔離病床。另外,得到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的支持,正在亞洲國際博覽館毗鄰空地興建的臨時醫院完工後,將可提供大約800張隔離病床,而亞洲國際博覽館八至十一號館亦有1,000張病床,即使再次出現疫情大暴發亦可以有足夠隔離病床滿足短時間激增的病床需求。
疫情期間為了集中資源應對疫情,公立醫院暫停了部分非緊急服務,隨著疫情暫緩公立醫院亦需要逐步回到正常運作模式。亞洲國際博覽館及臨時醫院兩項隔離設施大大提升了公立醫院接收確診病人的能力和空間,讓公立醫院有空間逐步恢復早前暫停了的非緊急服務,現時門診服務已經恢復了近九成以上,預約手術亦開始陸續恢復,亦會進一步研究各種公私營合作的可行性,務求讓公立醫院服務能儘快重回正軌。
經歷了第三波疫情的香港正處於應對疫情的關鍵階段,我們要居安思危,為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做好準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衛生專家的意見,2019冠狀病毒病在未有有效療法及疫苗之前,將不會消失。在有效疫苗成功研發並普及前,市民要習慣在新常態下生活,與病毒共存,學會保護自己,即使政策放寬也要時刻提高警惕,外出必須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
我們預計,第四波疫情可能會在冬季出現,部分專家更認為,在最壞的情況下,疫情可能較第三波更為嚴竣。醫管局亦會汲取第三波疫情的經驗,在隔離設施、人手調配、服務規劃、檢測容量以及物資採購等各方面做好準備,提高公立醫院應對大型傳染病的能力。配合特區政府的策略,包括採購疫苗和有效的社交距離措施等,加上中央政府的強大後盾,我們戰勝疫情的日子必將來臨。
紫荊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