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特區中的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一片繁忙景象。十年間,前海天際線不斷“長高”,經濟已是千億級體量,超過16萬家企業在這裡注冊,國際化現代化的城市新中心正在崛起。就在兩個月前,這裡剛剛舉行了2020年城市新中心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的11個項目集中開建。
前海從一片灘塗到如今高樓林立,形成了從零起步“畫最美最好圖畫”的新城建設“前海模式”。
“西有前海,東有河套”。與前海遙相呼應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河兩岸,建設發展也熱火朝天。2019年11月,合作區深圳園區首批項目及周邊14個衛星園區和配套項目同時開工建設,總投資超過615億元。截至今年4月底,這裡已經引進了102個科技項目,涉及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材料科學等六大領域。未來,這裡將成為科技創新跨境合作先行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陣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動力引擎。
作為深港合作的兩個重要平台,前海和河套兩個“合作區”開發建設得如火如荼,正是深圳務實推進深港合作的生動縮影。
務實推進深港合作,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貢獻,是中央交給深圳經濟特區的特殊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寄予厚望。黨的十八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來到深圳前海,寄望前海“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成為粵港合作、深港合作的新平台”;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深圳時,再次實地察看了前海開發情況。要求紮實推進前海建設,“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帶一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從曾經的“向香港學習、為香港服務”,到新時代的“依托香港、對接香港、服務香港”,深圳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全力做好“深港合作”這篇大文章,鞏固深港“親如兄弟”般的關系,加快兩地“軟硬”聯通、實現共贏發展,以“雙區驅動”建設成就,激發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正能量,攜手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速:從“一衣帶水”到“互聯互通”
6月23日上午,深圳和香港之間目前唯一實行24小時通關的大型陸路口岸——皇崗口岸的重建項目實現“三開”目標——臨時旅檢場地具備開通條件、老口岸旅檢區開始拆除、新口岸綜合業務樓開工建設。新口岸定位純旅檢口岸,預計將於兩年後的2022年底建成。
皇崗口岸是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心兩翼”規劃布局的核心,是聯系合作區深港雙方園區的重要節點,也是串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樞紐。皇崗口岸重建將為合作區釋放出約50萬平方米的土地,同時全面升級改造優化通關環境、提升通關效率,打通基礎設施“硬件”聯通的“任督二脈”,促進深港創新要素便利流通。
以皇崗口岸重建為代表,深港跨境基礎設施近年來一直穩步推進——廣深港客運專線香港段高鐵2018年正式開通,西九龍站口岸順利實施“一地兩檢”;蓮塘口岸工程目前已建成並具備開通條件,前海綜合交通樞紐、媽灣跨海通道等重點工程加快推進,深圳灣口岸已確定於年內實現24小時通關,深港口岸經濟帶、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粵港澳遊艇旅遊自由港等合作平台建設加緊謀劃……一系列對接深港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彰顯出深圳推進深港合作的決心和力度。
兩地合作模式持續進階:從“前店後廠”到“協同發展”
事實上,隨著深圳經濟總量的快速攀升和創新實力的迅速崛起,深港兩地的合作早已從“前店後廠”的模式,轉變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從早前的“深港創新圈”,到深港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助力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香港國際化科研水平高、專業服務業發達、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國際認可等優勢與深圳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產業強和科研成果轉化應用能力高的優勢正在實現“強強聯合”。
合作模式不斷進階,合作領域不斷拓展。近年來,深港合作也早已由單一的經濟領域,延伸到人才培養、教育醫療等多個層面。
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正是深港醫療合作項目的代表。在港執業20年的香港眼科醫生林順潮北上深圳,創辦內地首家香港獨資眼科專科醫院,將港式醫療服務帶進深圳市場,成為實踐了在深圳開業、在內地擴建、在香港上市的成功範例。截至目前,已有7家港資獨資醫療機構在深圳執業注冊和營業。“我們不僅是為內地居民提供香港先進的眼科醫療,更想開個好頭,鼓勵更多香港醫生前往內地辦醫。”林順潮談及北上辦醫初衷時曾這樣說。
“北上”的還有香港高校。率先進行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近年發展迅速,結出了高校合作的累累碩果。據悉,香港高校目前已在深設立77個科研機構,開展研發項目1706個,孵化企業203家,聯合培養近萬名人才,承擔國家、廣東省、深圳市科技研發項目1533項。
大灣區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從“硬件互通”到“軟件兼容”
“硬件”互通,“軟件”更需要“兼容”。
去年4月,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與部分銀行等機構合作推出“深港通注冊易”,為有意願在前海深港合作區開辦港資企業的商事主體提供商事登記咨詢及代理服務。這項商事服務創新免去了香港投資者兩地奔波的時間和開辦成本,為提高投資者辦事便利度和港企在深投資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今年疫情期間,“深港通注冊易”各網點提供各項政策的咨詢、辦理近百次。
在前海進行試點後,這項服務將逐步完善並拓展至全市,目前已被收入廣東自貿區的制度創新案例目錄,成為深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改革新名片。
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全新維度下的深港合作,迫切需要打破兩地要素自由流動障礙和制度軟環境落差。以開放為導向,深圳全面對接國際化高標准市場規則體系,全面實施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放寬港澳專業人士執業許可,推進國際貿易便利化改革,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為加速大灣區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深圳市委大灣區辦組織專門力量開展調研,以企業和居民需求為出發點,針對深港澳三地意見集中、迫切需要解決的規則銜接障礙,聚焦營商環境優化、科技創新合作、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民生領域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促進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當前已推出“深港通注冊易”“深澳通注冊易”服務使投資者不出港澳即可一站式辦理深圳企業登記,實施金融科技專業資格互認的“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等。
今年,深圳還將攜手香港在前海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以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抓手,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推進在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擴大專業資質認定範圍、支持青年就業創業等方面推出更多便利措施。
港澳青年來深就業“引力”增強:從“北上創業”到“雙城生活”
開放式的現代辦公環境、文藝範的裝修風格、舒適的沙發……很容易讓人以為這裡是一家圖書館或咖啡廳。在坪山創新廣場裙樓2樓,這個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設置了綜合辦公區、休閑區、作戰室、創新學院等功能區的地方,可滿足15個創業團隊辦公——這只是深圳18個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一隅,這些創新創業基地也逐漸成為港澳青年來深創業首選的“落腳點”。
2015年帶著幾人創業團隊第一批進駐前海夢工場的香港青年陳升,後來在深圳南山買了房、結了婚;同樣來深創業的香港青年——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總經理馬楚力,“上午在深圳開會,然後去東莞工廠,下午到廣州見客戶,晚上回到香港參加晚宴”,這樣的行程安排並不鮮見。他們都期待,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之下,自己的事業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越來越多利好政策的出台,點燃了香港青年北上創業的熱情,越來越便利的就業、生活條件,也讓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過上了愜意的“雙城生活”。
深圳連續5年開展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實習計劃,累計發動439家企業,提供3140個實習崗位,吸引1328名香港大學生來深實習。截至2020年一季度,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已引進48支香港創業團隊,累計融資總額3600萬元,項目獲得發明專利23項、PCT專利3項;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港澳創業團隊207個,超半數項目成功拿到融資,積極助力港澳青年拓展在內地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深圳陸續出台實施《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發展的若幹措施》《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特別是港澳青年在深圳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深圳還通過開展香港中學生大灣區閃遊計劃,舉辦“同心耀中華”深港澳台青年文化交流藝術季活動,培育“龍騰中華”“尋根之旅”文化交流品牌活動等,不斷增強港澳青年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
十八大以來深圳新作為
1、建設東西兩翼深港合作兩大戰略平台
金融和科技是大灣區發展重中之重,而前海和河套的產業規劃恰與之契合。
作為深港合作的兩大重要戰略平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揮各自特點,深化制度創新、集聚全球創新要素,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
前海研究制定了《前海貫徹落實
前海在城市建設標准、城市管理規範、公共服務標准、人才引進標准等方面積極推動規則銜接。在前海實現粵港澳人員、物流、資金、信息、技術等要素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
作為城市新中心,前海規劃了“9+2”海陸空立體交通構架,包括高鐵、快軌、高速公路等建設項目,通過推動一批重點交通項目規劃建設,加強前海與香港等大灣區城市的互聯互通,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按下加速鍵。今年將瞄准建設國際規則對接區和開放創新先導區,制定實施“1+N”規則體系,推動出台便利創新要素流動的配套支持政策,努力在科研管理體制、稅制、法制、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先行探索。加快皇崗口岸建設、深港開放創新中心、深港科創綜合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擴大國際化創新創業空間供給,推進香港高校等重點科研項目落地,更好集聚國際一流創新資源,助力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出台一系列便利港澳青年就業創業措施
深圳推動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特別是港澳青年在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相關措施。去年7月,《深圳市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工作方案》出台,從財稅政策支持、創業環境打造、配套設施完善、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發力,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建設。提出聯動港澳打造高端科技創新合作平台,建立一批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為入駐基地的企業和項目團隊提供研究開發、技術轉移、科技咨詢等服務,持續提升在孵企業的創新能力。
財稅政策方面,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在深圳創辦企業可享受社保補貼、場租補貼、初創企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同時,深圳還加強遴選港澳青年創業項目,並給予資助。針對在深圳工作且符合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認定條件的港澳青年,深圳將按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給予補貼,該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在交通及通信方面,深圳將提升深港口岸接駁巴士的服務水平;研究制定對在深創業就業的港澳青年給予跨境交通費用補貼的優惠政策。探索與港澳通信運營商合作發行專屬用卡,實現三城通信資費“同城化”。
教育及醫療方面,將進一步完善在深港澳籍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政策。同時,探索在指定公立醫院開展跨境轉診合作試點。引進港澳的教育、醫療和社區服務機構,打造集生活居住、教育醫療、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社區。
3、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雙區”建設
深圳成立中共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並以市港澳辦結合發改部門對區域發展及全市經濟社會的統籌力量,於2018年12月底通過新一輪機構改革,新成立“中共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合署辦公,努力實現大灣區建設與港澳工作相互促進。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於擴大社會參與的要求,積極回應社會各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所未有的熱情,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於2020年5月正式向社會公布《關於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意見》,圍繞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投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豐富“一國兩制”事業新實踐、投身科技創新更高水平發展、參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參與金融創新發展、深化與國際及港澳專業服務合作、參與教育文化體育旅遊交流與合作、支持深港澳青年交流和港澳青年來深創新創業就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九個方面提出38條意見,明確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的渠道和方向,並策劃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向國內外社會各界系統介紹深圳市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內容和未來圖景,並發出合作邀請,推動社會力量成為實施國家戰略的重要參與者和顯著受益者。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