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雲超
筆者曾兩度經過台灣海峽,一次遠距離遙望釣魚島,想像著以香港同胞為主的中華勇士自發組織試圖登島,彰顯中華民族氣節,書寫可歌可泣詩篇;另一次乘遊輪前往沖繩,沿途近距離觀察和感受海峽之偉岸。
如今,全球媒體一邊就美國「10月驚奇」大選各抒己見,一邊聚焦台海危機,關注陸台對峙相煎。可謂風雲起台海,烽火日夜驚。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9月18日說:「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頻繁製造事端,無論是以台制華還是挾洋自重,都是癡心妄想,註定是死路一條。」解放軍轟-6戰機掛載被稱為「航母殺手」的鷹擊-12反艦導彈飛越台海,台灣戰機無預警起飛,三軍聯翔操演,模擬制「敵」作戰。9月20日,美軍EP-3及E-8C飛機進入台西南空域偵查。大陸、台灣和美軍機20日早上同時現蹤。
有朋友聊起台海問題,關注最多的莫過於台海會否開戰、何時開戰及如何開戰。如果真的開戰,殘局如何收拾,戰後如何接管,老百姓戰時要有哪些準備。事實上,這是一個既複雜又簡單的問題。何時開戰表面上由大陸決定,而大陸決定的前提條件是台灣當局創造的,台灣當局任何言行則由美國「老闆」背後部署。「美國玩台灣,台灣樂意被玩」已成為不爭事實。台當局踐踏紅線之日就是風雲突變,烽火燃起之時。
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最新民調顯示,49%民眾對台軍防衛台灣有信心,而高達60%的人認為,若大陸攻台,美國可能會出兵協防。台灣大學國際關係研究員湯紹成在政論節目中認為,鑒於時段因素,民調只有部分參考價值,「美國大選完內部有些動亂,就會影響美國到底使用什麼方法援手台灣。民調只是民眾看法,外頭變量太多,數字看看就好。」
美台互動傳遞三信息
美國近期從衛生部長到國務次卿,再到網傳的甚至更高層級台美互動,清晰地傳遞了三個信息:其一,美國插手香港事務全面落敗後,加劇了與台灣的互動頻率和交往力度,從而刺激並持之以恆遏制大陸;其二,和中國全面脫鉤屬全面決裂之前奏,意味著在國際關係和國際組織上拉幫結派和山頭主義,扶植台灣走到國際前臺;其三,「玉山論壇」召開,蔡英文緊靠美國,執意加入「小北約」圈子,參與澳、日、印的印太戰略俱樂部並充當馬前卒。戰略專家嗤之以鼻,認為此舉屬自導自演,也不乏選前做秀之嫌。
「台獨」教父李登輝逝世,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成全了台灣獨派和境外反華勢力。他們從幕後走到前臺,膽量越來越大,行為也越來越離譜。台灣、日本及美國要員同框行為,昭示了和中國對決公開化,也暗示或有更多西方政客接踵而至。台灣與境外反華勢力動作每深化一步,就倒逼大陸決心加大一步。學界坦言,收復台灣已是進行式,著手策劃後台灣模式已列入日程。
中國大陸多海域多兵種協作和多輪實彈演習,已在東部戰區、南部戰區協同聯動。9月28日,大陸宣佈四大海域軍事訓練,香港《南華早報》當日也透露,時值中國國慶,解放軍東海黃海及西沙群島荷槍實彈,密集演練。如此大規模高頻次軍事活動發生在特殊地域及敏感時段,值得關注。
此間,台媒尤其在意堪稱「攻台先鋒」的大陸73集團軍。執行這次巷戰演習的該部,是當年炮擊媽祖和金門的前31集團軍。台灣出現各種歪曲事實之解讀,天真地認為大陸演習是「宣洩壓力,轉移內部矛盾」。
台灣「立法院」6日通過國民黨團「台獨」性質提案,「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台美恢復「邦交」。島內有綠媒積極亢奮,炒作「立法院」院會無異議通過。然而,美軍雜誌鼓吹「重返台灣」,民進黨當局既怕被殖民又怕成炮灰,所以不敢接招。前「總統」馬英九聲言,首戰即終戰,一旦台當局政策錯誤,就會千萬人頭落地。
有智庫專家認為,大陸軍機繞台已經機制化和常態化,既是心理戰術和戰略施壓,也是政府立場和國家意志彰顯;當然也不排除通過在人力、物力及能源諸方面持續消耗對方,以此令台軍倦怠鬥志,疲於奔命。台灣媒體推算,若戰機每架次飛行一小時約100萬元新臺幣(約4萬7000新元)成本,台空軍則耗費成本約255億元新臺幣。
國民黨主席及「立法委員」江啟臣在質詢時,一方面憂心台海陷入軍備競賽,另一方面拋棄「不統不獨」「由暗獨走向明獨」,國共合作喪失基礎,陸台統戰也成了無源之水。目前對峙白熱化,時局兵凶戰危,隨時擦槍走火,令僵局變危局。
如此時刻,美軍放風討論將四個師的數萬兵力及重型裝備部署到台灣之可能性。為監控大陸濱海戰區,美EP-3及U-2偵察機已各就各位。美國空軍9月24日稱,美當日於加州外海模擬攻島,罕有動用隸屬於第49空軍聯隊的中東反恐「死神」無人機MQ-9,擬對南中國海三個島礁發動「震撼式、流鼻血」襲擊。
記錄軍機動態的推特賬號「飛機守望」(AircraftSpots)9月25日獲悉,美軍兩架B-1B戰略轟炸機從關島出發,往台灣方向飛行,貼近東海航空識別區,最後返回美國本土南達科他州空軍基地。推特賬號「CANUK78」10月8日也披露,美軍駐防嘉手納基地的MC-130J特戰運輸機今年多次穿越台海。
另據彭博社消息,97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10月7日的線上活動中說,中美領導人須探討不能再推進威脅的界限,否則將陷入一次大戰的局面。他還表示,華盛頓須要換一種思維,理解這個世界的複雜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實現戰略和經濟上都具有其他國家所無法威脅的單方面優勢」。
中美或仍在戰略試探
台灣已成為中美角力的舞臺。美國單邊霸權,乃台海風雲之源。烽火日夜驚,也未必是兩岸急於相煎。
有軍事及外交專家認同,目前中美雙方仍在戰略試探和戰術評估。美國正測試究竟「一中」底線在哪裡。若大選前果真大陸打響第一槍,則正中特朗普下懷,不管美軍如何出手,均會令特朗普穩坐釣魚臺,戰爭硝煙就會不折不扣成全一個戰時總統。
軍事觀察家認為,解放軍究竟何時出手,似乎都不乏絕對優勢。美大選前下手速戰速決,不會給對方太多機會在國際社會做更多小動作,而節外生枝。
若選後下手,大陸則有更多機會秣馬厲兵,清晰洞察國際關係,全面備戰和因應對手。即便峰迴路轉,台海風消雲散,大陸海空戰略突破和戰術制衡,已經成就解放軍絕對主動權,為日後和平統一埋下伏筆。
中國歷史上雖沒有外侵及戀戰記錄,但是不缺乏保家衛國、浴血禦敵詩篇。近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揚言構建反華全球網絡,中國外交部強力回應「癡人說夢」,並說「他等不到那一天」。
《今日美國》10月3日稱,特朗普在擁擠的玫瑰園宣佈提名巴雷特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至少七名出席人員被檢測出冠病陽性。5日,美國海岸警衛隊副司令查爾斯確診,參聯會八名上將有七位隔離。突發情況動搖兩黨選舉的既定政策。
《大西洋月刊》9月23日載文《可能讓美國崩潰的大選》指出,有政治戰略家和情報分析師觀察,隨著11月3日臨近,「屏幕上正在閃爍著政治體系不知如何消化的紅色警告,一些危險的東西進入視野,這個國家正在其道路上跌跌撞撞」。
遙想1948年美國大選,蔣介石孤注一擲,籌碼全壓在對決民主黨杜魯門的共和黨杜威身上,企圖指望杜威當選助其內戰,最終事與願違。杜魯門勝選致使蔣政府因冒犯民主黨而難獲美援,國民黨敗退台灣。若非隨後朝鮮戰爭,台灣或許早已變天。
何時開戰表面上由大陸決定,而大陸決定的前提條件是台灣當局創造的,台灣當局任何言行則由美國「老闆」背後部署。「美國玩台灣,台灣樂意被玩」已成為不爭事實。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香港社會學學者、語言學教授、劍橋智庫創辦人
編輯:潘麗麗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