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社聯梁志祥:「深圳經驗」啟示香港 融合發展光輝再現
文/梁志祥
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紀念、總結之餘,也為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指明方向,值得大家認真學習。習主席在講話中總結了深圳經濟特區成功的「十大經驗」,其中不乏香港值得借鑒之處。習主席稱讚深圳特區「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反觀近年的香港,產業單一化嚴重,經濟由金融、地產及其相關領域壟斷,而港府決策者固守「大市場、小政府」的自由經濟理論,思維保守,不願也不敢進行改革,不懂「解放思想」,只在現有框架下「小修小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十大經驗」中除了有值得香港借鑒之處外,更有一則直接與香港關聯: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深圳的發展,乃至整個改革開放,都有香港的貢獻。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伊始,不少港人北上發展、投資,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做出貢獻,同時也因此而活力良多。改革開放的成功、中國的崛起,令香港有了「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獨有優勢,穩住了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兩年前,習主席就曾表示:「40年改革開放,港澳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標誌著未來五年,深圳將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有人揣測這一系列動作意味著中央要以深圳取代香港。但在習主席的講話中,港澳與內地融合發展、粵港合作、進一步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等被多次提及,足見在中央希望香港在新時代的改革開放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是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香港與深圳都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固然是經濟特區,但不少優勢,諸如貨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進出、信息自由流動、廣受承認的普通法體系等,都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所獨有的。香港與深圳既有競爭促進相互進步提升,而優勢互補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主軸。
記得香港回歸二十年時,特區政府喊出了「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的口號,只可惜近幾年政治風波不斷,香港社會撕裂,多次痛失機遇。如今,《港區國安法》穩定了香港局勢,習主席的講話為香港指明了方向,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提供了平台。行政長官推遲施政報告,前往北京爭取中央多方面支持,積極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為融合發展開了個好頭。前路已明,機遇再現,香港不能再折騰蹉跎!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新界社團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
編輯:潘麗麗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