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不少雙城故事,但香港和深圳這兩座城市的關係是獨一無二的,且歷久常新。我很高興能在過去十多年,親身見證和參與了這雙城故事的發展;展望未來,我相信兩地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2018 年 11 月 10 日,林鄭月娥率領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訪問團到訪深圳。圖為林鄭月娥(前排右二)、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前排右一)、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前排右三)等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 40周年展覽”
我在10月14日率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代表團出席了在深圳舉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深圳過去四十年取得的成就和對國家作出的貢獻,我們對深圳的成功表示衷心祝賀。香港在深圳四十年的高速發展過程中,是積極的參與者,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香港在國家自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中一直擔當獨特而關鍵的角色,而毗鄰的深圳更是香港企業和個人盡展所長的主要舞台。有見及此,我在2018年11月獲邀率團到北京出席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活動,就安排了代表團先到深圳訪問,並在深圳前海展示廳聽取深圳市領導介紹前海的未來規劃。前海片區過去幾年按習近平主席的要求,“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匯聚大量香港企業、創新產業和青年創業項目,造就了另一個深港合作的成功例子。香港和深圳在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下的合作是與時並進的:八十年代以港商把製造業轉移到深圳為主,解決了香港土地和人力成本高的不利全球競爭因素;其後是香港的金融及專業服務為深圳企業提供“引進來”、“走出去”的連繫平台。無論在哪一個階段的合作,都是一種互補不足、互惠共贏的良性協同關係。
2017 年 8 月 31 日,林鄭月娥(左)與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右)在深圳前海紫荊園一同植樹我認為支持港深緊密合作、共享成果的最重要基礎是“一國兩制”的體制優勢。香港保留了固有的特色和制度,如法律制度、自由貿易、市場經濟、國際連繫和資金自由流動等;自回歸以來,在中央支持下,發展成今日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此外,港商早着先機、靈活變通,創造了大量的經濟活動。今日,累計在深圳的港資企業有約八萬家,佔總體深圳市外商投資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八十五,以外資總額來計算則接近八成,足證兩地緊密的關係。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和深圳在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及可持續競爭力排名榜中,高踞全國頭兩位;與此同時,香港與深圳又各具比較優勢。以創科發展為例,香港擁有多年來累積的國際連繫、有頂尖的大學及基礎科研能力,而深圳擅於將科研成果作商業轉化;成功轉化科研成果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企業上市集資的首選平台之一,又可以為有關企業進行融資,把海外投資者“引進來”,協助企業“走出去”。香港和深圳共同合作,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動力。在10月11日發布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實施方案》﹚中,對深圳進一步發展的總體要求包括推動更高水平港深合作,而習近平主席在10月14日的重要講話中亦提到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的使命。我已要求政府相關政策局就早前《實施方案》的27條和新近公布的40條首批授權深圳市的事項進行分析,探討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的空間,在金融、航空、醫療、基礎建設、教育服務及創新科技等不同領域尋求政策突破,加快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互聯互通。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用港深兩地的堅實合作基礎,定能發揮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雙引擎”功能,創造更輝煌的雙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