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金融正在開創新局面。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將通過先行先試,不斷創新,在中國金融發展新格局中起到引領和示範的作用。
文|深圳 海聞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經濟和政治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為此,中國也在積極應對,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金融發展新格局
一是推進金融領域開放,促進金融業國際發展。面對目前保護主義上升的傾向,中國政府逆勢而行,反而加大金融領域的開放力度。自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中國將大幅度放寬金融市場准入後,央行等金融部門出台了50餘條對內對外的開放措施,大幅擴大各類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完全取消;投資者範圍不斷擴大,風險對沖工具逐漸豐富,跨境資金交易結算更加便利,信用評級市場開放持續提高,會計稅收政策安排逐步完善,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等相繼推出。中國金融業迎來了一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二是加快融資結構改革,培育直接融資市場。過去40年來,間接融資主導的金融結構在我國工業化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使得我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發展為一個製造業體系完備的世界工廠。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產業結構亟需調整。要發展先進製造業,實現產業升級,需要有以直接融資為主的風險資本市場。風險資本市場的發展,給了企業家冒險、試錯的空間,從而增强創新能力。然而,當前我國金融結構間接融資佔比過大,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佔比非常之小,不利於企業轉型或創新。因此,加快融資結構的改革至關重要。
從間接到直接融資方式轉變,可以分別從兩端入手。一方面,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風險定價機制,引導間接融資資金更加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加速推進直接融資市場發展,同時進行存量和增量改革。
三是完善金融制度建設,提高市場監管效率。滿足新形勢下的金融需求,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完善金融制度和監管方式。目前以金融機構為主要監管對象,過於“一刀切”的監管方式,不僅扼殺了金融創新活力,對於金融風險反而可能反應遲鈍。為此,我們必須完善新形勢下金融制度建設,優化現有監管方式。
首先,完善配套法律體系,使得金融發展有法可依。其次,轉變監管思路,適應資本市場新發展。現有“門檻式”“牌照式”監管思路,雖然成本低但效率低下,抑制市場活力,且無法避免金融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更無法適應金融領域新變化。從核准制到註冊制的變化,就是監管思路變化的範例,只有落實企業責任,打造開放透明信息披露機制,同時明確監管責任,限制監管權力,才能提升監管效率,提高金融市場活力。
中國發展新格局下深圳的角色
一是金融開放的示範實踐。中國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經形成,但如何具體操作落實,還需要實踐。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的金融改革不僅可以先行先試,取得經驗後還可以示範推廣。2020年7月31日,廣東省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金融開放成為重中之重。目前,在深圳推行的金融業開放措施包括:擴大證券業開放、促進資本市場跨境機構和跨境業務發展、推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擴大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範圍等。這些改革措施的成功,將引領全國金融的進一步開放。
二是資本市場改革的先行先試。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標誌著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拉開序幕。6月12日,中國證監會一系列法規的出台標誌著創業板改革正式落地。與此同時,深交所很快發布了8項主要業務規則,以及18項配套業務細則、指引和通知,在註冊制改革上延續了深圳速度。
深交所作為全國資本市場的樞紐之一,是深圳發展的見證,也是未來以直接融資為主的資本市場改革的先行者。深圳聚集了眾多高新科技企業,又毗鄰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深圳資本市場改革先行先試具有獨特的優勢。除了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外,深圳還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CDR),建立新三板挂牌公司轉板上市機制,優化私募基金市場准入環境。深圳的資本市場改革,勢必對全國經濟發展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
三是金融規則體系的創新引領。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作為深圳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法律制度層面提出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允許註冊的港資、澳資、台資及外商投資企業協議選擇民商事合同適用的法律。建立與前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司法保障機制,支持設立深圳國際商事審判專門組織,完善訴訟、仲裁、調解等多種糾紛化解機制,依法支持涉外仲裁案件當事人提出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行為保全及强制執行等。
同時,在金融監管方面,深圳致力於打造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運用信息披露、社會監督、標準化和監管科技等手段,探索更具穿透性、專業性的新型創新監管模式,在金融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建立金融發展的“綠色通道”,簡政放權,落實“放管服”,提高業務審批效率,踐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不斷為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創新開闢新渠道,鼓勵市場主體大膽創新。
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金融正在開創新局面。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將通過先行先試,不斷創新,在中國金融發展新格局中起到引領和示範的作用。
(作者係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編輯:趙珊、劉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