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圖為受閱的維和部隊方隊(圖:人民視覺)
從中國軍隊派出5名軍事觀察員第一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到現在中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出兵國,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事業已經走過了30年歷程。30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貢獻不斷增多,在參與國際事務方面更加成熟和自信,承擔了更多的國際責任,中國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世所公認的維護世界和平的關鍵力量。
文|北京 張帥 王新建
聯合國維和行動是
多邊合作的成功典範
聯合國維和行動是指聯合國為幫助衝突地區和國家制止衝突、解決爭端、維持或恢復法律和秩序,通過派遣軍事觀察員、維和部隊或民事警察等維和人員而採取的無強制執行權力的行動。維和行動是聯合國為實現其“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職能而採取的一項集體安全行動,是聯合國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始於1948年的聯合國維和行動,在冷戰時期受制於大國的政治操控,長期局限於監督停火以及為和平協定提供有限的支持幫助。冷戰結束後,國際政治與安全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維和行動的數量與規模迅速擴大,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處理國際衝突和國家內戰,不僅限於通過軍事干預手段防止衝突發生,更包括各種複雜的建設和平活動。如今,軍事力量雖然仍是大多數維和行動的主要支撐,但是維和人員已經有了多種角色,包括行政人員和經濟專家、警察和法律專家、掃雷人員和選舉觀察員、人權監督人員以及民政與治理方面的專家、人道主義工作者及通信和宣傳專家等各種領域的專業人才,其目的是幫助發生戰亂的國家或地區建立持久和平與穩定。維和行動內容廣泛,遍及世界各地,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防止衝突、消除戰亂、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一項重要機制和經常性活動,是安理會履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職責的主要手段之一。維和行動使得世界能以較小的代價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據統計,聯合國維和費用不到全球軍費的1%,但維和部署地域涵蓋四大洲,受到維和安全保護的人口達到數億。
聯合國維和行動是多邊合作的典範。聯合國沒有自己的部隊和維和經費,依賴成員國派出維和人員並提供維和經費。目前,已有100多個出兵國和出資國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進一步加強聯合國維和行動,有利於提高安理會的權威,發揮集體安全機制的效力,也有利於增強聯合國的作用和影響,推動世界在多邊合作的框架內解決和平與安全問題。
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展現中國軍隊良好形象
由於歷史的原因,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無意也無緣於聯合國維和行動。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開始接觸聯合國維和事務。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逐漸轉向積極支持和參與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的維和行動。自1982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承擔維和義務,支付維和攤款,明確表示肯定和支持符合《聯合國憲章》的維和行動,讚賞維和行動在緩解和促進解決地區衝突方面發揮的建設性作用。1988年12月6日第43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同意中國加入“聯合國維和行動特別委員會”,並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加將有利於維持和平行動特別委員會的工作”。中國代表在致聯合國秘書長的信中也表明,“維持和平行動已成為聯合國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有效手段,有助於地區衝突的緩和以及和平解決爭端,中國願意與特委會成員國一道,對維持和平行動作出貢獻。”從此,中國正式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實際工作,直接參與各項維和行動的審議。冷戰結束後,國際合作的加強,提高了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要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開始了更加密切的合作,以遏制並和平解決越來越多的地區衝突。中國也逐漸加大了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力度,開始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人員,尤其是派出維和軍事人員和維和部隊。1989年,中國派出20名文職人員參加了聯合國納米比亞過渡時期協助團,這是中國第一次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1990年,中國首次向聯合國駐中東地區的停戰監督組織派出5名軍事觀察員,這標誌著中國軍隊正式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由此開啟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歷程。1992年至1993年,中國派出軍事工程大隊參加聯合國在柬埔寨的維和行動,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支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建制部隊。中國軍隊走出國門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充分對外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展現了中國軍隊“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主要出兵國
30年來,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體現在:一是穩定而全面的人力資源支持,是常任理事國中最大出兵國;二是參加維和行動待命機制安排,提升了維和行動快速反應能力。
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參與者。30年來,中國軍隊先後參加了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4萬餘人次。中國軍隊派出維和人員的數量和類型趨於全面,從最初的軍事觀察員,發展到工兵、醫療、運輸、直升機、警衛等專業分隊和步兵營等成建制部隊的軍事人員,以及參謀軍官、軍事觀察員、合同制軍官等維和軍事專業人員,維和任務區遍及柬埔寨、剛果(金)、利比里亞、蘇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蘇丹、馬里、中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止2020年8月,2,521名中國軍人在8個維和特派團和聯合國總部執行維和任務。
下面一組數字展現的“第一次”,充分彰顯了中國對聯合國維和事業的積極支持和卓越貢獻:
1989年,第一次參與維和行動,向聯合國納米比亞過渡時期協助團派出20名文職人員;
1990年4月,第一次向聯合國駐中東停戰監督組織派出5名軍事觀察員,參加戈蘭高地脫離接觸觀察員部隊,參與監督1973年阿以戰後停火協定的執行情況;
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第一次派遣成建制非作戰部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向聯合國柬埔寨過渡時期權力機構派出兩批共894人次的軍事觀察員和工程兵大隊;
2006年,向中東地區派出一個維和工兵營,這是中國首次派出營規模維和部隊;
2013年12月,中國向聯合國馬里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派遣170人的警衛分隊,承擔戰區司令部安全警戒、要員護衛等任務,這是中國軍隊首次派遣安全部隊參與維和行動;
2015年1月,中國向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派遣700人規模的步兵營,這是中國軍隊首次成建制派遣步兵營赴海外執行維和任務。5年來,中國先後向南蘇丹派遣6批維和步兵營。
2019年1月4日,中國第5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開展武裝護衛訓練(圖:新華社)
目前,工程、運輸、醫療、直升機等後勤保障分隊是中國維和部隊的主體,擔負的任務主要是修建和維護道路、橋樑、建築設施及機場,排除雷患,運輸物資,醫療救護,以及人道救助等。30年來,中國軍隊先後向8個維和任務區派遣111支工兵分隊25,768人次,累計新建和修復道路1.7萬多平米、橋樑300多座,排除地雷及其他遺留爆炸物1.4萬多枚;向2個維和任務區派遣27支運輸分隊5,164人次,累計運送物資器材120萬餘噸,運輸總里程1,300萬餘千米,向6個任務區派遣85支醫療分隊4,259人次,累計接診救治病人、傷員24.6萬餘人次。在推進和平解決爭端、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駐在國和平與重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根據聯合國的請求,中國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了維和民事警察。維和民事警察是聯合國各成員國派出的在聯合國框架內執行維和任務的各國警務專家。2000年1月,中國向東帝汶維和任務區派出15名警察,這是中國警察第一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004年5月,中國向聯合國海地特派團派出125名防暴警察,這是中國維和人員第一次出現在西半球,第一次在非建交國部署維和人員,也是中國第一次成建制的武裝性質的力量參與維和行動。迄今,中國共向亞洲的東帝汶、阿富汗,歐洲的波黑、科索沃,非洲的利比里亞、蘇丹和美洲的海地等任務區派遣民事警察和維和警察防暴隊,主要擔負監督派駐地警察執法、幫助維護社會治安、培訓當地警察和開展司法協助等任務。
中國維和民事警察雖然參加維和行動時間較晚,但發展很快,影響很大,有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創造了許多“第一”。中國維和人員第一次出現在西半球,第一次在非建交國部署維和人員,第一次成建制的武裝性質的力量參與維和行動。二是人數雖少,影響很大,進入聯合國維和機構高級部門、擔任高級職務的多。相繼擔任任務區行政管理、行動規劃、後勤保障等部門的主要領導,先後有30多人在任務區擔任副總警監、總部參謀長、地區警察局長等中高級職務。2007年,中國維和警察集體榮獲鳳凰衛視“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三是維和警察的工作機構、培訓機制完善,設立了專門的維和警察工作機構——中國公安部國際合作局維和警察處,並建立了專門的維和警察培訓基地。四是設立維和榮譽褒獎,2005年4月和2007年9月,中國公安部分別設立“中國維和警察榮譽章”和“中國維和工作榮譽章”。
聯合國標準運輸連作為維和待命部隊,在領受維和任務後的90天內從中抽調維和部隊或全部作為維和部隊派往聯合國維和任務區。2017年9月,中國完成8,000人規模維和待命部隊在聯合國的注冊,包括步兵、工兵、運輸、醫療、警衛、快速反應、直升機、運輸機、無人機、水面艦艇等10類專業力量28支分隊。2018年10月,13支維和待命分隊通過聯合國組織的考察評估,晉升為二級待命部隊。2019年至2020年,先後有6支維和待命分隊由二級晉升為三級待命部隊,為聯合國維和行動能力建設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支持。
加強國際交流,增進共同安全
中國秉持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精神,不斷加強與維和行動相關各方的交流合作。一是積極幫助其他出兵國提高訓練水平,增強應對複雜環境能力,更好遂行聯合國維和任務。2015年以來,先後舉辦了保護平民、維和特派團高級官員、維和教官、維和軍事專業人員、女性維和軍官等20批專業培訓,為60多個國家訓練維和人員1,500餘人。開展掃雷援助項目,為蘇丹、老撾等國家培訓掃雷人員300餘人。中國公安部為多個國家培訓維和警務人員1,000餘人。二是向非盟無償提供軍事援助。為支持非洲國家提高自身維和維穩能力,中國軍隊積極落實對非盟1億美元無償軍事援助,支援軍事裝備物資,派遣軍事專家組進行交裝培訓,支持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三是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2016年至2019年,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在和平安全領域共開展52個項目,使用資金約3,362萬美元,其中23個項目涉及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使用資金約1,038萬美元。
為了加強維和行動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軍隊通過多種形式,與聯合國、有關國家和地區簽署維和行動合作協議,組織開展維和演訓活動,交流經驗,培訓人才,相互借鑒,共同提高,派兵或派員參加多國維和演習或推演,派出百餘名中國軍官參加聯合國和有關出兵國舉辦的維和培訓和觀摩。同時,中國軍隊組建了維和專業培訓機構,舉辦聯合國維和軍事觀察員、維和參謀軍官、維和教官等各類培訓班,為有關國家培訓維和專業人才。
中國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通過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實現合作共贏,獲益頗多。
一是有助於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國際地位。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不僅體現了大國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也充分發揮了中國在聯合國事務中應有的影響和作用,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大國聲譽,增強了中國在處理重大國際問題,尤其是在解決地區爭端中的發言權。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已超過俄羅斯、英國和美國,成為聯合國維和力量的主要貢獻國,在國際維和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種維和作用增大的體現,首先是對參與敏感地區維和行動所採取的積極態度,其次是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擔任聯合國維和行動負責人或指揮官等高等級職位官員。據統計,中國累計向25個維和特派團及聯合國總部派出軍事觀察員、參謀軍官、合同制軍官等維和軍事專業人員2,064人次。截止2020年8月,共有13名中國軍人擔任特派團司令、副司令,戰區司令、副司令等高等級職務,有84名維和軍事專業人員在維和特派團和聯合國總部執行任務,擔負聯絡談判、行動指揮和組織計劃等核心任務。
二是有助於在維和行動中貢獻中國智慧,保持維和行動正確的發展方向。為了保持維和行動的公正與合理,提高維和行動的效率與效能,防止維和行動背離聯合國憲章的精神,保證維和行動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健康發展,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專題審議和政策制定,參加了聯大維和特委會、出兵國自攜裝備會議,邀請聯合國維和行動高級別評審專家組、安理會代表團訪華,就聯合國維和行動改革、提高維和行動能力和效能、保護維和人員安全等建言獻策,參與維和行動專業指導手冊編寫修訂和專家編審,積極貢獻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中國對維和行動改革提出許多建設性建議,包括:聯合國應高度重視就預防和解決衝突制訂綜合戰略,應當同等重視部署維和行動和推動政治談判;維和行動改革既要積極創新,又要堅持基本的原則;安理會應當提高授權部署、規劃和管理維和行動的水平;會員國有義務為維和行動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同時維和行動也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聯合國應繼續重視加強與區域組織在維和領域的合作,尤其要關注非洲的特殊需求。在推動完善維和行動體系、構築新型維和夥伴關係、提高維和快速反應水平、全面提升維和行動效能等方面提出了中國方案。
三是有利於樹立中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建設和平形象,提升中國的國際威望。冷戰結束後,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職能日趨擴大,作用逐漸增強,參加維和行動已日益成為體現和衡量各個國家在聯合國發揮影響的重要標誌。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對衝突地區的和平與重建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軍隊先後有16人為維和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中國軍隊是維護和平建設和平的重要力量。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稱,“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充分體現了中國熱愛和平、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報告稱:“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表明,中國在努力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爭取對全球和平與安全做出實際貢獻,並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
四是有利於參與全球治理,維護多邊體制,發揮聯合國的作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和行動取得成效需要多方加強合作,中國在維和行動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以對話合作增進互信、解決紛爭、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反對單邊主義傾向。中國軍隊先後與9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維和交流與合作,增進了解,交流經驗,密切關係,不斷提升維和能力。堅持通過維和行動改革,調動當事國、出兵國、出資國等積極性,充分發揮區域和次區域組織的維和作用,在維和行動領域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夥伴關係,促進國際多邊合作框架下的維和體系和機制建設。
2020年10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修訂草案)》增加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遵循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依照國家有關法律運用武裝力量參加聯合國維和等活動。”這表明,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將具有更加堅實的法律基礎,中國今後會繼續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為世界和平和人類福祉作出更多貢獻。
(張帥係戰略支援部隊某部參謀;王新建係中國軍事管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編輯:邸倩、劉一行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