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浩賢
早前在10月份,香港特區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共同宣布兩地將推動兩地旅遊氣泡。剛剛在3天前,兩地政府正式公布將於本月22日正式實施兩地互通往來。港府在記者會表示,新港的旅游氣泡起動將以專屬航班方式進行,分別由新加坡航空及國泰航空執行,並且於11月22日啟航,在首15天每日執行一個航班,而航班也限定最多200人,其後會因應情況每日增至兩班機。政府強調十分關注疫情及衞生情況,並且雙方同意以最近7日平均無關連本地個案逾5宗為界定,如源頭不明個案超過界定標準則計劃將暫停兩周,並且待疫情回落至不超過5宗才會重啟航班。
相當多的專家學者對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 或新加坡稱之為航空泡泡(Aviation Bubble) 都持有不同的意見。其中討論較大的一點是新加坡與香港的客流量往來較少,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的網頁數據顯示,2018年到港旅客人數為6515萬,其中新加坡只有61萬左右(約為0.9百分點),2019年受社會事件影響,香港全年的旅客量下跌至5590萬,而新加坡來港人數更只有45萬(佔總客量0.8),在東南亞地區新加坡人數只比印尼、馬來西亞多一些,與泰國旅客量相約,跟菲律賓、日本韓國及中國台灣的貢獻率相對就差異更大。以現在星港兩地客流量比率去大力推動兩地旅遊的實際經濟效果被質疑;另外一些專家更指出香港與內地澳門的關係密切相連,一部分香港人在灣區及全國內地資本的投資相當大,疫情下的封關措施正正打擊香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部分學者更批評港府在現時不去解決這個關鍵與內地恢復正常化的行徑,反而力推境外旅遊的開放是次序混亂,本末倒置的行為。
綜觀全球疫情至今仍然複雜反覆多變,歐美地區更是持續擴散嚴重,相反亞洲地區總體穩定,其中中國在防疫工作上更是領先全球,國內經濟旅遊交通等已經恢復常態。正正在這個全球大環境的基礎之下,香港作為一個世界級國際城市,香港政府在研判經濟恢復及旅遊復蘇中,以考量與疫情相對穩定的周邊城市研究旅遊互通的框架下是無可厚非的。畢竟防疫工作已經進入防疫常態化的階段,全面停擺只可一時而不能長時間以封閉式管理去防控。香港政府更應該要一手抓好防疫防控工作,以個案清零為政府的首要任務,組織政府各部門、動員社會團體、團結社會大眾爭取全民檢測的規範化及可控性,有目標及階段性達成粵港、粵澳、內地各省市可與香港恢復經濟商務往來的關鍵任務;特區政府同時應以有序恢復國際旅遊為抓手,逐步逐地建立起復蘇城市互通的方案及模式,新加坡與香港的旅遊氣泡方案也正是以此為契機、為下一步東南亞其他城市以致未來可輻射至其他地區的一個先行試點,所以特區政府這個措施具有除經濟性、旅遊性之外更兼有象徵性的多重意義。
未來在航空需要恢復常態化的工作下,建議香港政府在這次與新加坡旅遊氣泡的試行經驗之下,之後應該要綜合考慮:1. 堅守防疫優先、保障香港防疫工作持續穩定性與對外旅遊復蘇的有機結合,政府要依據科學防疫原則、聼取醫療專家意見,必須先嚴後宽,循序漸進方式推行疫情防控,清零目標必須多方協力達成,才更有條件做好內地通關與周邊旅遊有條件恢復。2. 建立一套標準化的對外旅遊基本原則,港府要綜合研判香港醫療系統本身的可承受力及可支援力,降低檢測費用,政府亦要推動好核酸檢測的便利性、經濟性及安全性。現行內地與澳門的粵康碼制度相對簡易可操作性強,回看新加坡與香港的旅遊氣泡方法較複雜及費用偏高,相信未來要推動國際城市旅遊交流需要有可控可操可負擔的一套監管辦法。香港本身也需要建立一套實操標準以便利市民及旅客的使用。3. 制定並做好旅客出入旅遊城市可監控辦法。長期抵港有輸入個案與出外有輸出病例都是各地政府在與港府恢復旅遊正常的最關注事件。4. 倡建成立旅遊復蘇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將制定香港旅遊業的復蘇戰略和計劃,由政府及相關持份者共同組成,以發揮這兩個領域的優勢,並協調復蘇工作。希望結合業界多方貢獻力量,精準制定行業具體復蘇方案,也期望逐步恢復香港市民對境外旅遊以及外地旅客來港的信心。
香港經濟旅遊過去一年多以來正經歷了波折重重、難關處處的局面,隨著中央政府堅定支持,港府內部也正重新出發,近期在若干措施上也見到政府正強而有力去治理香港。旅遊經濟離不開政治、政治亦不會脫離經濟,衷心祝願香港各界同心共力,一起繼續為香港經濟及旅遊的恢復正常努力,也深信香港作為灣區內國際航空運輸中心的堅定地位將可繼續亮麗發光。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爲灣區航協主席、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客席教授、香港人才管理發展學會主席
編輯:嚴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