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 馮煒光:攬炒派為何會一敗塗地?

日期: 2020-11-17 來源:紫荊
字號:

文/馮煒光

30周年logo2.jpg 

2020年肯定是香港歷史上最具意義的一年,堪比1997年的第一次回歸(土地回歸),今年則是「二次回歸」(人心回歸)。在這大環境下,香港各方政治力量(由政務主任的實際執政集團到攬炒派及其群眾,甚至建制派)若不調整步伐,會因大大落後於形勢而輸得很慘。

 

攬炒派為何會一敗塗地至此?一眾攬炒派KOL至今仍然摸不著頭腦的。其實這是因為攬炒派「不讀(內地)書,不看(內地)報,不回內地(旅)行」的結果。攬炒派自詡「回歸這麼多年,成功頂住中共」(這是民主黨一位元老多年前公開說的,說時還一臉自得);然而卻從來不花時間虛心研究「對手」。這是攬炒派的懶惰,也是其在戰略上重大失誤的原因。

 

除了不研究大戰略,攬炒派也忽略了「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愛國是正道,要港人因為「民主」而背棄國家,有乖人性,情何以堪?要港人因為「民主」而「港獨」更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孫中山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當今之世,愛國是主流,要把香港或明或暗地分裂出去,除了忽悠入世未深的年輕人外,不可能成為香港主流。

 

近日施永青先生便預言:「踢出立法會只是第一步,中央會進一步取締組織。」近日田飛龍教授撰文劍指「支聯會」、前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提出「區議員也要宣誓」(無獨有偶,筆者在去年1124區選後便曾撰文作此提議,當時筆者還被黃絲狂轟),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也表讚同。田、范和湯的言論,為中央再出重手提供了輿論氛圍。施先生說「港人在新形勢下要作出選擇」,這是肺腑之言,港人尤其攬炒派KOL及其群眾,必須慎作選擇。

 

然而攬炒派KOL對「雙十一事件」的解讀,令筆者不存厚望。他們說要KO4位議員並引出15人「鬧辭」是因為要排除阻力,好讓「明日大嶼」可以上馬,讓「財困的中共」掏盡香港的儲備。這真的是井蛙之論。十九屆五中全會剛公布內地經濟總量已超過100萬億人民幣;那麼「明日大嶼」要「花」多少錢,8000億港元,頂多1萬億。這是甚麼概念,即是6000-8000億人民幣左右,還不到今年全國經濟總量的1%。中央真的缺錢到「飢不擇食」?

 

其實「明日大嶼」和「大灣區規劃」最觸動的是大地產商的利益。試想港人若知道在未來30年有大量土地供應,香港樓價還可以這麼貴?至於大灣區,以有高鐡直達西九龍的肇慶作比較(約80分鐘車程),一個在元朗的800呎單位(建築面積),可以在肇慶買5個900呎單位。今天互聯網發達,有些職業例如設計、創科等根本不用天天回港上班。置業肇慶或大灣區城市,與在香港捱貴樓相比,那個更吸引?至於有黃營KOL說:「你在深圳前海可以上到FACEBOOK,我便話你成功﹗」又是井蛙之言。筆者在過去多月都在內地,由遠至寧夏,中至上海、近至中山,筆者以漫游卡實時了解香港情況並作評論(兼賺稿費)。筆者人不在港,但可能較在港朋友更貼時事(因為可以時刻安心坐在平板電腦前監測情況)。然而這一切都遠在黃營KOL想像之外。

 

黃營的「不讀書、不看報、不回內地」,沉醉幻想中的內地如何不堪和「財困」,以為香港捏着中央咽喉,在美國的支持下,一定不敢來硬的。這種研判,是攬炒派在過去大半年兵敗如山倒的主因;而逆歷史潮流而動更註定攬炒派只可能是「天地會」,不可能是「興中會」。攬炒派在香港政壇上不斷收縮,重回街頭,也不能興起大浪,已是鐵板釘釘了。筆者只能說:「懶惰所至,與人無尤」﹗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前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統籌專員

編輯:潘麗麗

來源:點新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 馮煒光:攬炒派為何會一敗塗地?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