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教育部出台了多項便利香港學生在內地學習發展的政策。近日,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具備港澳招生資格的內地高校達到380所,有超過1.6萬名港生正在內地高校就讀,與內地學生享受同等學費、住宿費、醫療保障等政策,和內地學生一樣享受就業指導,獲得就業報到證和就業協議書,同時享有中央財政為港澳台學生設置的專項獎學金。內地與香港中小學、幼兒園締結“姊妹學校”1,600餘對,教育交流不斷深入。
文 | 本刊記者 魏東升 莊蕾
田學軍
內地與香港大中小學及幼兒園均有合作交流,港澳台同胞可在內地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記者: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正在深入扎實地積極推進,您能否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田學軍: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教育部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指導下,積極支持內地與香港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及學生加強交流往來,深化合作,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共同推動兩地教育交流合作實現良性互動,得到眾多愛國愛港人士廣泛參與和支持。兩地教育交流合作已基本形成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專項計劃到普遍參與、從日常參訪到務實合作、從政府主導到社會支持的教育交流合作格局。
內地與香港教育合作交流空間不斷拓展。圖為第二屆兩地青年校長論壇上,兩地教育者分享心得
一是交流平台日益健全。教育部在基礎教育領域與香港教育局合作實施“姊妹學校”項目,在高等教育領域啟動“萬人計劃”,成為兩地教育交流“雙引擎”,使師生交流覆蓋面更廣、程度更深。目前,“萬人計劃”已涵蓋100多所內地高校和香港主要高校,每年合作舉辦師生交流項目300餘個,資助1萬餘名香港高校師生來內地交流、訪問、學習。內地與香港中小學、幼兒園締結“姊妹學校”1,600餘對,成為兩地基礎教育領域參與度最廣的交流品牌項目。教師交流方面,自2004年起,教育部堅持多年舉辦“港澳教育界人士國慶訪問團”等活動,推動內地與香港教師互動交流,幫助香港教育工作者了解祖國教育事業發展。此外,兩地高校自發成立了粵港澳高校聯盟、滬港大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內地與港澳法學教育聯盟等一系列區域性、專業性合作平台,凝聚發展合力。
二是合作深度不斷增強。經過多年實踐,兩地高校間交流合作已逐漸由單一的師生交流向探索學分互認、合作辦學、科研創新、聯合育人等深度合作模式發展,合作“升級”進程明顯加快。科研創新方面,內地與香港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製造等重點領域積極推進聯合共建實驗室、創新中心等。合作辦學方面,香港高校已在內地設立19個合作辦學項目和2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建工作快速推進。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教育部將支持更多香港高校將校園“延伸”至內地城市,為兩地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三是合作空間更加廣闊。長期以來,港澳教育界人士積極參與國家教育工作,在多個全國性教育學會協會、學術科研機構和評審委員會中都有港澳專家任職。越來越多的國家級平台、項目、全國教育性評優評選活動面向港澳同胞開放,包括香港學校在2018年首次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並榮獲一等獎。港澳學生踴躍參與全國性學生競賽活動,與內地學生同台競技,例如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共收到港澳地區參賽項目170個,其中斬獲金獎5項、銀獎12項、銅獎19項。2020年上半年,兩地高校克服疫情影響,積極開發“雲課堂”“雲遊學”“雲會議”,不僅體現出兩地師生的交流熱情,也成為對交流新形式的探索,“線下+線上”的交流模式使距離更近、更便捷。
記者: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大陸)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請問目前是否有香港居民成功獲得在內地中小學任教的資格?
田學軍:2019年1月,教育部出台政策允許在內地(大陸)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同胞申請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符合條件的可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據統計,2019年當年已有800多名香港居民申請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其中在廣東省獲得教師資格認定的近50人,成為香港青年人才來內地發展的新機會、新選擇,相關政策受到香港同胞歡迎。
7月22日,2020年港澳青年學生南沙“百企千人”實習計劃啟動禮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舉行。除境外港澳學生外,這個活動也吸引了不少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內地高校的港澳青年學生參加。圖為港澳青年學生與崗位負責人(右一)對接(圖:中新社)
港生在內地高校就讀人數已超1.6萬名,允許有關高校保送錄取港澳學生
記者:我們發現選擇到內地高校求學的香港學生越來越多。請介紹一下目前內地高校招收培養香港學生的有關情況。
田學軍:從今年香港學生報考內地的情況看,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項港澳台招生考試延期舉行,但香港學生報考內地高校熱情不減,2020年通過多種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學生超過1.2萬人。其中,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考生近4,000人,同比增長13%。目前,在內地高校學習的香港學生已超過1.6萬名,錄取新生人數逐年攀升。
教育部積極支持內地高校招收香港學生,通過擴大招生院校範圍,拓寬招生渠道,加大對港招生宣傳力度等多種途徑統籌推進對港招生工作。目前,香港學生可通過參加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考試、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研究生考試、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以及自主招生等多種方式報考內地高校。具備港澳招生資格的內地高校達到380所,招生總體規模逐年擴大。教育部今年還出台政策,允許有關高校可參照普通高校保送招收內地學生辦法,保送錄取優秀港澳學生(運動員),對於在學業或者體育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優秀港澳高中生,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保送錄取到內地高校。為鼓勵吸引香港學生赴內地求學,教育部連續多年組織有關高校赴香港舉辦“內地高等教育展”,參展院校多為“雙一流”建設高校以及支撐區域發展的特色優質學校,可以滿足香港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近兩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便利香港學生在內地學習發展的政策,力度更大、內容更實,提高了香港學生的“獲得感”和“歸屬感”。目前,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享受同等學費、住宿費、醫療保障等政策,和內地學生一樣享受就業指導,獲得就業報到證和就業協議書,同時享有中央財政為港澳台學生設置的專項獎學金,獲獎學生比例達30%,為更多的香港學生來內地學習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保障。
在培養過程中,教育部指導有關高校針對港澳學生特點,專設憲法與基本法、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傳統文化課程,增強港澳青年學生的國家意識與愛國情懷。同時,舉辦港澳台學生“開學第一課”、港澳台學生主題徵文比賽、港澳台學生中華文化知識大賽,為學生展示良好風貌搭建平台。
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可在內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大灣區內地城市率先設立香港子弟學校或子弟班
記者:越來越多的香港同胞選擇到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發展,教育部對於保障港澳居民子女在內地就讀中小學有何政策?
田學軍:近年來,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越來越多的港澳同胞選擇在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投資興業、定居生活,保障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在內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幫助港澳同胞扎根內地的“定心丸”。
目前,港澳居民子女在內地可與內地居民子女一樣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各地對港澳居民子女在內地學校就讀實行“歡迎就讀、一視同仁、就近入學”的政策,逐步建立完善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為港澳居民子女設立兩所香港子弟學校,並在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城市的18所學校設有港澳子弟班,為港澳籍學生在內地接受義務教育提供多元選擇。深圳市已允許港澳籍學生與非深圳戶籍學生一樣,按積分制入讀深圳市內公立學校,改變了港澳籍學生以往只能入讀民辦學校的情況。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也已陸續出台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入學細則,切實保障了港澳同胞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在非義務教育階段,部分省市已明確港澳居民子女可享受與當地戶籍居民同等的待遇入讀幼兒園,滿足一定條件的學生可在當地參加中考、入讀高中。
香港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將為香港師生到內地學習交流提供更多便利
記者:未來教育部在促進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方面有何規劃?
田學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習近平主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專門談到“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香港青年不僅是香港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香港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是香港的獨特優勢,在國家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削弱。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等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等教育領域重大決策部署陸續出台,香港在深度對接國家戰略、服務國家發展方面將大有可為。
教育部將和香港特區政府共同努力,繼續支持香港特區教育發展,深入推動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工作。一方面,教育部將堅定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發揮主體責任,加強對青少年的憲法和香港特區基本法以及國家歷史文化教育,通過學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促進香港青少年健康成長,維護校園教書育人的良好環境,維護內地與香港健康穩定的交流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將為香港師生來內地學習和交流提供更多便利,為香港同胞參與國家教育工作提供更多機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新生力量。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12月號
編輯:哈元源、莫潔瑩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近年來,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教育部出台了多項便利香港學生在內地學習發展的政策。近日,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具備港澳招生資格的內地高校達到380所,有超過1.6萬名港生正在內地高校就讀,與內地學生享受同等學費、住宿費、醫療保障等政策,和內地學生一樣享受就業指導,獲得就業報到證和就業協議書,同時享有中央財政為港澳台學生設置的專項獎學金。內地與香港中小學、幼兒園締結“姊妹學校”1,600餘對,教育交流不斷深入。
文 | 本刊記者 魏東升 莊蕾
田學軍
內地與香港大中小學及幼兒園均有合作交流,港澳台同胞可在內地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記者: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正在深入扎實地積極推進,您能否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田學軍: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教育部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指導下,積極支持內地與香港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及學生加強交流往來,深化合作,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共同推動兩地教育交流合作實現良性互動,得到眾多愛國愛港人士廣泛參與和支持。兩地教育交流合作已基本形成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專項計劃到普遍參與、從日常參訪到務實合作、從政府主導到社會支持的教育交流合作格局。
內地與香港教育合作交流空間不斷拓展。圖為第二屆兩地青年校長論壇上,兩地教育者分享心得
一是交流平台日益健全。教育部在基礎教育領域與香港教育局合作實施“姊妹學校”項目,在高等教育領域啟動“萬人計劃”,成為兩地教育交流“雙引擎”,使師生交流覆蓋面更廣、程度更深。目前,“萬人計劃”已涵蓋100多所內地高校和香港主要高校,每年合作舉辦師生交流項目300餘個,資助1萬餘名香港高校師生來內地交流、訪問、學習。內地與香港中小學、幼兒園締結“姊妹學校”1,600餘對,成為兩地基礎教育領域參與度最廣的交流品牌項目。教師交流方面,自2004年起,教育部堅持多年舉辦“港澳教育界人士國慶訪問團”等活動,推動內地與香港教師互動交流,幫助香港教育工作者了解祖國教育事業發展。此外,兩地高校自發成立了粵港澳高校聯盟、滬港大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內地與港澳法學教育聯盟等一系列區域性、專業性合作平台,凝聚發展合力。
二是合作深度不斷增強。經過多年實踐,兩地高校間交流合作已逐漸由單一的師生交流向探索學分互認、合作辦學、科研創新、聯合育人等深度合作模式發展,合作“升級”進程明顯加快。科研創新方面,內地與香港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製造等重點領域積極推進聯合共建實驗室、創新中心等。合作辦學方面,香港高校已在內地設立19個合作辦學項目和2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建工作快速推進。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教育部將支持更多香港高校將校園“延伸”至內地城市,為兩地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三是合作空間更加廣闊。長期以來,港澳教育界人士積極參與國家教育工作,在多個全國性教育學會協會、學術科研機構和評審委員會中都有港澳專家任職。越來越多的國家級平台、項目、全國教育性評優評選活動面向港澳同胞開放,包括香港學校在2018年首次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並榮獲一等獎。港澳學生踴躍參與全國性學生競賽活動,與內地學生同台競技,例如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共收到港澳地區參賽項目170個,其中斬獲金獎5項、銀獎12項、銅獎19項。2020年上半年,兩地高校克服疫情影響,積極開發“雲課堂”“雲遊學”“雲會議”,不僅體現出兩地師生的交流熱情,也成為對交流新形式的探索,“線下+線上”的交流模式使距離更近、更便捷。
記者: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大陸)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請問目前是否有香港居民成功獲得在內地中小學任教的資格?
田學軍:2019年1月,教育部出台政策允許在內地(大陸)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同胞申請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符合條件的可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據統計,2019年當年已有800多名香港居民申請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其中在廣東省獲得教師資格認定的近50人,成為香港青年人才來內地發展的新機會、新選擇,相關政策受到香港同胞歡迎。
7月22日,2020年港澳青年學生南沙“百企千人”實習計劃啟動禮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舉行。除境外港澳學生外,這個活動也吸引了不少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內地高校的港澳青年學生參加。圖為港澳青年學生與崗位負責人(右一)對接(圖:中新社)
港生在內地高校就讀人數已超1.6萬名,允許有關高校保送錄取港澳學生
記者:我們發現選擇到內地高校求學的香港學生越來越多。請介紹一下目前內地高校招收培養香港學生的有關情況。
田學軍:從今年香港學生報考內地的情況看,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項港澳台招生考試延期舉行,但香港學生報考內地高校熱情不減,2020年通過多種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學生超過1.2萬人。其中,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考生近4,000人,同比增長13%。目前,在內地高校學習的香港學生已超過1.6萬名,錄取新生人數逐年攀升。
教育部積極支持內地高校招收香港學生,通過擴大招生院校範圍,拓寬招生渠道,加大對港招生宣傳力度等多種途徑統籌推進對港招生工作。目前,香港學生可通過參加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考試、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研究生考試、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以及自主招生等多種方式報考內地高校。具備港澳招生資格的內地高校達到380所,招生總體規模逐年擴大。教育部今年還出台政策,允許有關高校可參照普通高校保送招收內地學生辦法,保送錄取優秀港澳學生(運動員),對於在學業或者體育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優秀港澳高中生,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保送錄取到內地高校。為鼓勵吸引香港學生赴內地求學,教育部連續多年組織有關高校赴香港舉辦“內地高等教育展”,參展院校多為“雙一流”建設高校以及支撐區域發展的特色優質學校,可以滿足香港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近兩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便利香港學生在內地學習發展的政策,力度更大、內容更實,提高了香港學生的“獲得感”和“歸屬感”。目前,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享受同等學費、住宿費、醫療保障等政策,和內地學生一樣享受就業指導,獲得就業報到證和就業協議書,同時享有中央財政為港澳台學生設置的專項獎學金,獲獎學生比例達30%,為更多的香港學生來內地學習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保障。
在培養過程中,教育部指導有關高校針對港澳學生特點,專設憲法與基本法、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傳統文化課程,增強港澳青年學生的國家意識與愛國情懷。同時,舉辦港澳台學生“開學第一課”、港澳台學生主題徵文比賽、港澳台學生中華文化知識大賽,為學生展示良好風貌搭建平台。
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可在內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大灣區內地城市率先設立香港子弟學校或子弟班
記者:越來越多的香港同胞選擇到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發展,教育部對於保障港澳居民子女在內地就讀中小學有何政策?
田學軍:近年來,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越來越多的港澳同胞選擇在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投資興業、定居生活,保障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在內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幫助港澳同胞扎根內地的“定心丸”。
目前,港澳居民子女在內地可與內地居民子女一樣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各地對港澳居民子女在內地學校就讀實行“歡迎就讀、一視同仁、就近入學”的政策,逐步建立完善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為港澳居民子女設立兩所香港子弟學校,並在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城市的18所學校設有港澳子弟班,為港澳籍學生在內地接受義務教育提供多元選擇。深圳市已允許港澳籍學生與非深圳戶籍學生一樣,按積分制入讀深圳市內公立學校,改變了港澳籍學生以往只能入讀民辦學校的情況。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也已陸續出台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入學細則,切實保障了港澳同胞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在非義務教育階段,部分省市已明確港澳居民子女可享受與當地戶籍居民同等的待遇入讀幼兒園,滿足一定條件的學生可在當地參加中考、入讀高中。
香港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將為香港師生到內地學習交流提供更多便利
記者:未來教育部在促進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方面有何規劃?
田學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習近平主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專門談到“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香港青年不僅是香港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香港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是香港的獨特優勢,在國家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削弱。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等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等教育領域重大決策部署陸續出台,香港在深度對接國家戰略、服務國家發展方面將大有可為。
教育部將和香港特區政府共同努力,繼續支持香港特區教育發展,深入推動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工作。一方面,教育部將堅定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發揮主體責任,加強對青少年的憲法和香港特區基本法以及國家歷史文化教育,通過學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促進香港青少年健康成長,維護校園教書育人的良好環境,維護內地與香港健康穩定的交流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將為香港師生來內地學習和交流提供更多便利,為香港同胞參與國家教育工作提供更多機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新生力量。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12月號
編輯:哈元源、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