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擘畫了未來五年中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建議》第57節以“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為主題,對“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保持港澳繁榮穩定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戰略部署。這對於新時代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鞏固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香港與祖國內地一道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具有重大的方向性、指導性意義。香港社會應正確領會、深刻認識到《建議》所釋放出的關於國家和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信號,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凝聚共識謀發展,在和祖國內地攜手發展中鞏固既有的競爭優勢,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使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文 | 北京 孔世平
香港的繁榮穩定與祖國內地發展息息相關
香港的命運同祖國緊密相連,香港的發展與祖國息息相關,香港為祖國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祖國是香港發展的最大靠山。這是凡尊重歷史的人都必須承認的一個基本事實,是香港社會應有的一個基本共識。
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改革開放,香港同胞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可以說,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香港與祖國內地同胞一起創造了香港發展和祖國內地發展的奇跡。比如,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鞏固和提升,就與祖國內地的發展密不可分。貨物進出口貿易總值方面,國家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兩地僅有35.4億美元,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時,躍升至507.7億美元,到2007年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時,兩地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值更是達到了1,971.14億美元。2007年以後的數據也顯示,無論是進口、出口還是轉口貿易,香港和祖國內地這方面的數據都數倍地高於香港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數據。再比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內地同樣關係密切。香港長期以來一直是內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近年來內地推出的“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促進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和提升。香港還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擁有最豐富的人民幣離岸產品。事實證明,內地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鞏固了香港的傳統優勢,並為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開闢了廣闊空間。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有內地作靠山,在於和內地優勢互補攜手發展,這也可說是香港發展的大邏輯。
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有內地作靠山,在於和內地優勢互補攜手發展,這也可說是香港發展的大邏輯。11月20日,第二十三届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在北京舉辦雙向投資重點項目簽約儀式,12個簽約項目涉及金額折合38.86億美元,涵蓋軌道交通、醫藥健康、金融服務等領域(圖:中新社)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在“一國兩制”下,國家的快速發展,事實上已將香港帶入了世界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地帶。香港的經濟發展周期與內地的走勢高度關聯,顯示兩地的要素流動程度不斷提高。香港在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既使自身得到了發展,也為國家發展發揮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要抓住“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國家發展的機遇,就必須準確把握、倍加珍惜“一國兩制”下香港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把愛祖國、愛香港,建設香港、建設祖國有機融合在一起,切實建立起“共擔、共享”的使命感。
“十四五”時期香港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建議》描繪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進一步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這一切實可行、鼓舞人心的目標,必將激發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強大的愛國之心、報國之舉,匯聚起建設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對香港來說,這是一個為國家作貢獻、為香港謀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
《建議》指出:“支持特別行政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實現經濟多元可持續發展。”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十四五”乃至將來更長時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國家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優勢明顯增強的大背景下,香港的這一優勢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從貿易方面來看,國家實行高水平貿易便利化政策,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降低關稅總水平,努力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大幅削減進出口環節制度性成本,推動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將為香港貿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金融方面來看,國家健全和保障境外投資的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繼續加強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充分發揮香港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將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
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回歸以來,建設“創新之都”一直是香港不懈的追求。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將極大促進香港創新能力的提升。《建議》明確指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擁有很強的科研能力,不少領域的科研水平是世界級的,八所公立大學和多個學科,排名居於世界前列,同時科研方面的國際合作和交流也十分廣泛。這些都是香港依托創新提升競爭優勢的有利條件。香港社會應發揮好這些優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在基礎研究、科技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把潛在的科技創新能力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創新優勢。可以預計,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積極投身其中的香港將煥發新的競爭力。
香港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香港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既是重要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香港要發揮好在金融、法律等專業領域服務的獨特作用,努力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強化解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及商業爭議的服務功能,把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通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助力國家建設,實現自身發展。
確保“一國兩制”實踐沿著正確軌道前行
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十四五”時期香港要發揮好優勢,用好舞台,最重要的就是全面準確地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確保“一國兩制”沿著正確軌道前行。
《建議》明確指出,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十四五”乃至未來香港要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提升發展新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特別行政區自身競爭力結合起來。
可以預計,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積極投身其中的香港將煥發新的競爭力。圖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圖:朱洪波/ 視覺中國)
從香港回歸以來的實踐來看,強化以下三個方面的社會共識十分重要。一是必須堅決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全國各族人民意志的體現,是特別行政區制度的法律淵源。基本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基本法律,規定了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國兩制”方針的制度化、法律化。二是必須堅決落實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對港全面管治權是國家行使主權的體現。香港是直轄於中央的地方行政區域,其高度自治權來源於中央的授權並接受中央的監督,這是理解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係的邏輯起點。三是必須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要堅決防範外部勢力的干預,決不能容忍外部勢力插手香港事務、製造混亂、危害香港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只有明確“一國”是本、是“兩制”的前提,擁護憲法所確定的國家根本制度,認同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尊重中央依法擁有的對港全面管治權,自覺承擔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責任,香港才能以正確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安享“一國兩制”下的制度紅利,才能抓住“十四五”乃至未來更長時期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面對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遠景目標,廣大香港同胞應以主人翁意識,以國家整體利益和香港根本利益為依歸,把“一國兩制”的使命擔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結合起來,抓住歷史機遇,鞏固既有競爭優勢,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在“十四五”時期實現香港新發展,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12月號
編輯:哈元源、莫潔瑩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擘畫了未來五年中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建議》第57節以“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為主題,對“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保持港澳繁榮穩定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戰略部署。這對於新時代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鞏固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香港與祖國內地一道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具有重大的方向性、指導性意義。香港社會應正確領會、深刻認識到《建議》所釋放出的關於國家和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信號,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凝聚共識謀發展,在和祖國內地攜手發展中鞏固既有的競爭優勢,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使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文 | 北京 孔世平
香港的繁榮穩定與祖國內地發展息息相關
香港的命運同祖國緊密相連,香港的發展與祖國息息相關,香港為祖國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祖國是香港發展的最大靠山。這是凡尊重歷史的人都必須承認的一個基本事實,是香港社會應有的一個基本共識。
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改革開放,香港同胞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可以說,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香港與祖國內地同胞一起創造了香港發展和祖國內地發展的奇跡。比如,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鞏固和提升,就與祖國內地的發展密不可分。貨物進出口貿易總值方面,國家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兩地僅有35.4億美元,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時,躍升至507.7億美元,到2007年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時,兩地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值更是達到了1,971.14億美元。2007年以後的數據也顯示,無論是進口、出口還是轉口貿易,香港和祖國內地這方面的數據都數倍地高於香港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數據。再比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內地同樣關係密切。香港長期以來一直是內地最大的投資來源地,近年來內地推出的“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促進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和提升。香港還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擁有最豐富的人民幣離岸產品。事實證明,內地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鞏固了香港的傳統優勢,並為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開闢了廣闊空間。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有內地作靠山,在於和內地優勢互補攜手發展,這也可說是香港發展的大邏輯。
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有內地作靠山,在於和內地優勢互補攜手發展,這也可說是香港發展的大邏輯。11月20日,第二十三届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在北京舉辦雙向投資重點項目簽約儀式,12個簽約項目涉及金額折合38.86億美元,涵蓋軌道交通、醫藥健康、金融服務等領域(圖:中新社)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在“一國兩制”下,國家的快速發展,事實上已將香港帶入了世界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地帶。香港的經濟發展周期與內地的走勢高度關聯,顯示兩地的要素流動程度不斷提高。香港在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既使自身得到了發展,也為國家發展發揮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要抓住“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國家發展的機遇,就必須準確把握、倍加珍惜“一國兩制”下香港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把愛祖國、愛香港,建設香港、建設祖國有機融合在一起,切實建立起“共擔、共享”的使命感。
“十四五”時期香港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建議》描繪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進一步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這一切實可行、鼓舞人心的目標,必將激發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強大的愛國之心、報國之舉,匯聚起建設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對香港來說,這是一個為國家作貢獻、為香港謀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
《建議》指出:“支持特別行政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實現經濟多元可持續發展。”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十四五”乃至將來更長時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國家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優勢明顯增強的大背景下,香港的這一優勢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從貿易方面來看,國家實行高水平貿易便利化政策,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降低關稅總水平,努力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大幅削減進出口環節制度性成本,推動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將為香港貿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金融方面來看,國家健全和保障境外投資的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繼續加強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充分發揮香港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將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
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於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回歸以來,建設“創新之都”一直是香港不懈的追求。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將極大促進香港創新能力的提升。《建議》明確指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擁有很強的科研能力,不少領域的科研水平是世界級的,八所公立大學和多個學科,排名居於世界前列,同時科研方面的國際合作和交流也十分廣泛。這些都是香港依托創新提升競爭優勢的有利條件。香港社會應發揮好這些優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在基礎研究、科技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把潛在的科技創新能力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創新優勢。可以預計,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積極投身其中的香港將煥發新的競爭力。
香港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香港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既是重要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香港要發揮好在金融、法律等專業領域服務的獨特作用,努力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強化解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及商業爭議的服務功能,把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通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助力國家建設,實現自身發展。
確保“一國兩制”實踐沿著正確軌道前行
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十四五”時期香港要發揮好優勢,用好舞台,最重要的就是全面準確地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確保“一國兩制”沿著正確軌道前行。
《建議》明確指出,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是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十四五”乃至未來香港要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提升發展新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特別行政區自身競爭力結合起來。
可以預計,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積極投身其中的香港將煥發新的競爭力。圖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圖:朱洪波/ 視覺中國)
從香港回歸以來的實踐來看,強化以下三個方面的社會共識十分重要。一是必須堅決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全國各族人民意志的體現,是特別行政區制度的法律淵源。基本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基本法律,規定了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國兩制”方針的制度化、法律化。二是必須堅決落實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對港全面管治權是國家行使主權的體現。香港是直轄於中央的地方行政區域,其高度自治權來源於中央的授權並接受中央的監督,這是理解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係的邏輯起點。三是必須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要堅決防範外部勢力的干預,決不能容忍外部勢力插手香港事務、製造混亂、危害香港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只有明確“一國”是本、是“兩制”的前提,擁護憲法所確定的國家根本制度,認同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尊重中央依法擁有的對港全面管治權,自覺承擔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責任,香港才能以正確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安享“一國兩制”下的制度紅利,才能抓住“十四五”乃至未來更長時期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面對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遠景目標,廣大香港同胞應以主人翁意識,以國家整體利益和香港根本利益為依歸,把“一國兩制”的使命擔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結合起來,抓住歷史機遇,鞏固既有競爭優勢,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在“十四五”時期實現香港新發展,為國家作出新貢獻。
(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12月號
編輯:哈元源、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