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瀾昌
拜登上台,不少人抱有期望。當然中國人是先禮後兵,不過還是要料敵從嚴,且有必勝信心。
特朗普的硬仗都扛過來了,拜登再陰柔,再抱團,也不須怕。
29日,本欄的文章是:《「軍售台灣」是張廉價又賺錢的牌,拜登也會樂此不疲》。
這是有根據的,不是臆測。28日,週六,「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在演講時聲稱,軍售台灣還要繼續來。酈英傑當然清楚,老闆已經換了。特朗普必定下台,新老闆是拜登。可是,他堅信「美國新政府會持續此模式」。他說,對台軍售在美國是跨黨派共識。
注意了!「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共識」,這是美國政客當前在談到對華政策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這,也應該是,中國人觀察美國對華政策不可忽視的一句話。
打台灣牌,軍售台灣,筆者周日的文章說,就美國而言,這是張廉價而又賺錢,性價比高的一張牌。其實,想深一層,這還是二百多年所有反華勢力最陰險毒辣的一招,其本質就是「以華制華」,讓中國人打中國人。
可恨的是,台灣當權者不認自己是中國人,以做漢奸為榮。
儘管美國政客都說對華政策是「兩黨共識」,不過,拜登和特朗普的打法還是有很大不同。最顯著的一點是,特朗普「美國優先」退群來打;而拜登呢,是要「建群」來打。
特朗普在任四年,什麼群都退了,有人說他最傻是退了圍堵中國的TPP。
拜登則說,要用美國占世界經濟百分之二十五的力量,再加上世界其他國家共百分之二十五的力量,憑藉佔據全球GDP一半以上的分量,塑造從環境到勞動力、貿易、技術以及透明度的規則,不讓中國主導未來的技術和產業發展。
拜登的這句話,就是他未來對華政策的核心。
這裡,有戰場想定。有戰略目標。也有戰術和策略。
拜登看起來,的確比特朗普陰柔。
不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了,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缺少中國的聯盟。他呼籲拜登制定框架與中國建立建設性關係。
李顯龍點到了拜登的死穴,現實是RCEP已在了,拜登是要加入RCEP呢?還是重回TPP呢?
筆者的觀察是,不管是特朗普的退群,還是拜登要建群,他倆其實都面臨一個困境:美國在走下坡路,力有不逮。
美國的霸權鞏固,要靠軍隊,靠科技,靠經濟實力和美元霸權。
同時,美國還須進行利益收買。美國從全球得來的利益,一部分要分配給國內民眾,使相當人陶醉,樂於享受「美國第一」;同時,也要將一部分給或者回饋小兄弟,就像江湖的大佬那樣「帶攜」,使這些跟著走的國家認同「美國優先」。
可是,美國早就債台高築,企圖靠不斷印美鈔來擺平收支,但是這一套也被全球警惕了。囊中羞澀,拿不出錢來收買小兄弟,正是特朗普的困境。菲律賓的杜特爾特早就揭了特朗普的底,現在李顯龍說拜登不要搞沒有中國的群,不也是怕拜登只會拿別國當槍使還要交保護費,但是小小的利益均沾都沒有。澳洲和新西蘭都是「五眼聯盟」成員,但是衡量一下利益,還是要加入沒有美國的RCEP。
看來,拜登的「2個25%」的戰略,說易做難。
可以再回顧一下,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到特朗普的「印太戰略」。
十多年前,奧巴馬執政的第一個任期就提出了「重返亞太」,之後將其包裝為「亞太再平衡」推出,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遏制不斷增長的中國在亞太的影響力,成為美國國際戰略的一部分。其中,奧巴馬亞太政策的第一條支柱,是經濟政策,就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奧巴馬將將其視為「不能由中國主導書寫世界貿易規則」的成果和武器,沒有想到特朗普三下五除二就「退群」了,而另外的11國在日本領頭下繼續成立了CPTPP。
奧巴馬亞太戰略的另一條支柱是軍事:將美軍海外六成的兵力部署在亞太。這一戰略意圖非常明顯,就是針對中國。特朗普上任後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更是明確指出:透露,美軍當前在印太地區共有2000多架飛機、200艘艦船潛艇、超過37萬職業軍人以及為軍隊服務的人員。事實上,這是奧巴馬的成果。但是,特朗普執政後,口頭說重視亞太軍力,實際是實行「收縮戰略」。特朗普為何這樣,因為國庫空虛。
特朗普上台後在 2017年11月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2018年5月30日,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直到去年 6月1日,美國國防部發佈《印太戰略報告》,該戰略才確立。從邏輯上講,「印太」其實包含在亞太之中,奧巴馬的亞太戰略其實包含「印太」,但是特朗普的「印太戰略」主要從海洋戰略上演繹,使美國構建安全體系將太平洋和印度洋作為一個戰略整體,印度也成為美國拉攏的戰略夥伴。
越南公安部公安歷史與戰略科學局局長、少將杜黎支在他的文章《越南面對亞太安全結構的影響》談到,中國的地緣戰略有四個方向,最好是向南,這是中國突破美國「第一島鏈」的唯一途徑。具體共有3條路線穿越東南亞:一條是通過老撾,再到柬埔寨,再到南海。其餘兩條穿過南海,被稱為「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美國人非常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他們希望封鎖中國的「南大門」。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制定了「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他還說,奧巴馬政府軟弱,對中國作出了許多讓步,美國未能阻止中國在南海「非法」建造一系列人工島。
不過,「印太戰略」阻攔一帶一路不見成效,中國與東盟的經貿保持快速增長。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疲於奔命,穿梭亞洲主要國家遊說反華,可惜成效不大。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國投注數千億美元進行各種基礎建設,反觀2019年6月美國防部公佈印太戰略具體內容,一看就知道比較多的是外交口水、理念,具體的行動相當少。美國去年為了加強對抗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曾提出藍點計劃用私人企業投資方式募集資金的方式,協助印太區域開發中國家發展基礎設施,但講完也就完了。
印度呢,應該說也算是特朗普印太戰略的最大成果。每每中印邊境糾紛,後面都有美國的影子。印度靠美支持謀取邊境利益,亦為美國反華服務。不過,印度也有獨立性。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即推出了「東向行動」政策:「印太地區對印度的未來將是不可或缺的,東盟—印度夥伴關係將在該地區發揮決定性作用」。莫迪要在配合美國和謀取本國經濟發展利益尋求平衡,也未見印度允許美在印度部署軍事設施。
總之,忙乎了半天的「印太戰略」至今其實沒有形成氣候。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至少還有個TPP,特朗普的「印太」其實還是的虛虛,除了澳洲五眼聯盟,沒有其他抓手。
此外, 特朗普的「美國第一」非常自私,其以美國為中心構建印太安全新秩序,原來印太地區國家之間現有各種雙邊、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如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東盟國防部長會議等都拋棄了。而且,在印太地區,美國不準備建立像北約一樣各國平等的同盟關係,而是區分三六九等,以美國為中心「畫圈圈」,分核心圈、次核心圈和周邊圈。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捉襟見肘,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要奢望,軍事上的投入也有難度。特朗普壓榨日本和韓國,要他們增加分攤軍費,以及大量購買武器,其實積怨甚深。日本和韓國在美國大選開票期間,沉住氣,不吭聲,其實就是等著特朗普下台。
拜登團隊很多是奧巴馬團隊,拜登用布林肯做國務卿,他是前白宮副國安顧問,他們是奧巴馬亞太政策的制定者,也都受到過特朗普的羞辱。故此,都相信拜登上台,必定以牙還牙,羞辱回特朗普,所以拋棄「印太」,重回「亞太再平衡」是大概率。
不過,中國又壯大了,而美國的債台更高了。
所以說,扛過了特朗普,還怕拜登嗎?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
編輯:潘麗麗
來源:微信公眾號劉瀾昌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