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錦輝
《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努力發展經濟,成績斐然,全球有目共睹。今天中國經濟地位全球第二,美國則因此視中國為威脅或「眼中釘」,不擇手段地打擊中國,企圖壓抑中國的發展勢頭。美國從科技上打壓中國最典型的就是打壓華為,從零部件、軟件、應用、市場等方面進行圍堵和打壓,華為沒有被美國壓倒,以超強的遠見和科技貯備,開放合作的方式和姿態繼續為全球提供最先進和安全的通訊服務。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不會得逞,對中國的全面打壓和圍堵都終將失敗。
2020年10月30日,華為在上海舉行新品發布會,人們在發布會現場體驗華為新款手機(圖:新華社)
美反華勢力極力將中美關係推向
「新冷戰」局面
美國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四處點火,出招打擊中國。例如在雙邊經貿關係方面,美發動對華貿易戰,向中國強徵大額進囗關稅;在航空產業方面,美以防疫為由限制中國航班飛抵美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美國務卿蓬佩奧混淆是非、挑撥離間,聲稱中國在南海的相關主權權利「完全不合法」;在「新冠肺炎病毒」抗疫方面,美總統特朗普更是惡語相向肆意栽贓甩鍋,稱病毒為「中國病毒」,利用此為藉口妄言要求中方賠償;在科技產業方面,美國更變本加厲,打擊中國,特別以制裁華為為例,拳拳到肉,毫不留情地欲把該企業置於死地。就美國這些無賴霸淩行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一個記者招待會中公開指明,這是美國某些政治勢力把中美關係推向「新冷戰」。
美國過去掌握第四代通訊(4G)及互聯網技術,在這條件之下,其經濟發展一飛沖天。不過時移勢易,中國(以中興及華為帶領)的通訊科技近年發展迅速,漸漸在第五代通訊(5G)技術上後來居上並超越美國。美國深知「誰得網絡誰得天下」,因此總統特朗普一上台便馬上連環出招,打壓中興及華為等中國國際通訊巨擘,阻止中國繼續發展5G,避免中國控制全球通訊網絡及經濟市場,威脅其霸主地位。
美國多方位出擊打壓中國
自去年年中,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華為成為美國頭號打擊對象。在美國政府連番煽動之下,多間美國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公司和組織相繼出招夾擊華為的供應鏈,包括推行生產、軟件、應用及銷售多方面的封鎖措施。
一是「生產封鎖」:美國把華為及其相關的子公司納入黑名單,要求美國晶片製造商停止向它們繼續供應生產華為設備所需要的零部件。
二是「軟件封鎖」:「谷歌」停止向「華為」提供Google Play 及「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支援服務,令華為移動設備在未來無法下載及使用「安卓」應用程式(App)。
三是「應用封鎖」:美國以信息安全為理由禁止政府部門採用華為設備,更進一步威迫利誘盟國,促使它們加入抵制行列,擴大全球封殺範圍。例如,近期英國下令要求華為退出國家所有電訊基建項目。
四是「銷售封鎖」:美國更妨礙國際市場自由,逼使各國電訊商停止出售華為手機及平板電腦等設備。
五是「個人封鎖」:雖然與科技無直接關係,但同樣影響華為的還有孟晚舟事件。華府利用加拿大政府,於2018年12月1日以兩國司法互助為理由,趁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之際將她逮捕。此行為理據薄弱,但加國為討好美國「大佬」而不惜卑躬屈膝,願作其犬馬,並把孟軟禁至今。所謂「禍不及妻兒」,美、加同謀合汙的卑劣舉措難以服眾,更引發涉及中、美、加三國的司法、政治、外交等爭抝。可惜當今世界似乎已經接受了「誰大誰惡誰正確」的歪理,各國政府皆只顧「自掃門前雪」,忍氣吞聲,不願得罪美國,站出來伸張正義。美國如此蠻橫無理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咋舌。
華為未雨籌謀 迎美方挑戰
面對不同層面的封鎖,華為仍然處變不驚,見招拆招。事實上,它們早已有準備,十多年前已開始投放資源於科技研發,近年的研發投資約佔公司每年總收入之15%,2020年公司總研發金額高達200億美元。華為早前分別推出自行研發的「麒麟」晶片及「鴻蒙」操作系統以抗衡美國軟件及硬件供應的制裁。再者,「中國製造2025」、「智慧城市」等國家投資策略,「一帶一路」、「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大型建設,為中國電訊及互聯網產業在區域及內地創造龐大市場,同時亦為華為帶來無限商機。
由此看來,美國封鎖中國的戰略算盤未必打得響,反而更可能弄巧成拙,例如截斷美國資訊及通訊科技(ICT)供應商針對華為生產線的訂單、停止美國工商業界提早使用 5G通訊網絡服務、拖慢美國「智慧製造」「智慧城市」等項目的進程。在技術和商務上的封鎖與制裁,其實華為亦可以應付,但面對孟晚舟的「個人封鎖」之粗暴行為,華為只能依法行事,在加國的法律框架之下據理極爭,取回公道。
把技術公開 與環球業界共享
令人出乎意料之外,去年正當中美貿易戰僵持不下之際,華為始創人兼行政總裁任正非突然宣布願意出讓華為的5G技術包括其源代碼予美國及其他國家。任總的決定極之聰明,一舉多得。首先,華為開放源代碼可讓美國親身測試一下其5G技術是否安全,此舉有助釋除美國以至全球對於其5G保安漏洞的疑慮。第二,因為其他國家都可以利用華為5G技術開拓自家產品,5G市場這塊「餅」便會做得更大,各國通訊相關企業均可受惠,而非華為獨肥。第三,華為積極的開放態度令全球對中國企業另眼相看,一反中國私人企業過往在國際市場上封閉的形象。第四,華為擁有全球最多5G技術的知識產權,他們願意把5G知識產權出讓,促使一些在這方面研究較為落後的國家(例如美國)從後趕上,在這安排下有利各國協同,加快全球5G技術發展。第五,若然美國及其他國家願意接受華為5G技術的話,華為便可以避免世界通訊市場出現兩套或以上的通訊制式,而是以中國技術為核心的單一制式標準,這對華為而言較為有利,包括公司可以在國際5G標準上擁有適當的話事權。事實上,華為自2018年已逐漸成為國際5G通訊技術標準的「規則制定者」。
華為公開5G技術不單能夠把「餅」做大,更可以把全球5G市場的門檻拉低,令更多企業能較輕易地加入市場競爭,大大增加5G市場的靈活性。在這情況下,華為若然要穩操勝券的話,必須未雨綢繆,最有效的方法是趁美國及其他國家在追趕中國5G技術期間,華為利用先行者的優勢鞏固其市場實力,例如在5G產品上持續推陳出新。如此這般,就算及後美國及其他國家的5G技術日趨成熟時,他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依然難以與華為相比。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項目的驅動之下,中國在未來幾年必然會創造大量應用需求,滿載5G商機,這絕對有利華為業務穩步發展。
華為願增加透明度 卻吃力不討好
除了共享5G技術之外,華為也願意增加公司的透明度。例如它於2018年在布魯塞爾開設「網絡安全透明中心」,主要目的是加強華為與客戶、安全專業人士、政府機構及其他行業利益相關者的溝通和協作,從而釋除他們對華為的數碼和網絡安全方案之疑慮。再者,華為在英國運營了20年,目前在英國設有4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伊普斯威奇(Ipswich)、布里斯托(Bristol)、劍橋(Cambridge)和倫敦。這些安排顯示華為是一間名符其實的國際企業,業務遍布全球,並非只靠中國。
另外,華為在行商之餘亦不忘參與公益活動,以5G回饋社會,盡其世界公民責任。例如,華為幫助中國移動於4月30日在珠穆朗瑪峰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建造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加上此前已在海拔5,300米、5,800米建成的基站,中國5G訊號已實現對珠峰北坡登山路線及峰頂的覆蓋。此舉意義重大,有助維護登山者的安全,讓科學家能夠更安全地登山探索及了解世界「第三極」的自然生態。攀登珠峰風險極高,據悉迄今約有4,800多人成功登峰,而途中不幸喪生的登山者超過300人,死亡率大約是8%-9%。
可惜的是儘管華為努力地向外界彰顯其獨立性、可靠性及透明度,但卻於事無補,它們仍然被美國視為「眼中釘」,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美國對華為窮追猛打,更毫不掩飾地去遊說盟國(尤期是「五眼聯盟」國家)加入戰線,旨在將華為趕至絕處。歸根究底,它們並非真正針對華為技術所構成的全球威脅,而是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於7月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蓬佩奧所說的一番話:「華為唯一的錯,就是它是中國的。」
5G市場為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
創造優勢
近年中國政府在全國興建5G網絡,並利用5G技術開發大規模的物聯網應用,積極配合內地「智慧城市」建設。此舉一箭雙雕,既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質素之餘,亦可以為中國通訊產業(包括華為)開拓內需市場。以華為移動電話為例,憑著十四億人口的內地市場,在短期內可以抵消公司因中美貿易戰而失去的歐美市場。華為業務在內地起步之後,公司必然會進一步部署國際市場策略,首先從友好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始拓展國外市場。在商言商,當華為生意越做越大,屆時歐美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便不想與錢鬥氣,懶理特朗普的威逼利誘,與華為重修舊好。
在地球的另一方,美國無論在5G的技術或市場上均較為落後,再加上「新冠狀肺炎病毒」疫情所造成的本土經濟影響,客觀看來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長遠而言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贏面應該較美國為高。不過,這樣的理性分析卻未必適用於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身上。美國大選當前,有誰人能預測到他會為了拉票而作出什麽出乎常理的行為呢?前車可鑑,觀乎前總統布什在大選前決定攻打伊拉克以拉攏民心,因此大動干戈必然也是狂人特朗普的其中之一個選項。若然他真的如此選擇的話,世界便會更加混亂了!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0年11-12月號第98-101頁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黃錦輝
《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努力發展經濟,成績斐然,全球有目共睹。今天中國經濟地位全球第二,美國則因此視中國為威脅或「眼中釘」,不擇手段地打擊中國,企圖壓抑中國的發展勢頭。美國從科技上打壓中國最典型的就是打壓華為,從零部件、軟件、應用、市場等方面進行圍堵和打壓,華為沒有被美國壓倒,以超強的遠見和科技貯備,開放合作的方式和姿態繼續為全球提供最先進和安全的通訊服務。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不會得逞,對中國的全面打壓和圍堵都終將失敗。
2020年10月30日,華為在上海舉行新品發布會,人們在發布會現場體驗華為新款手機(圖:新華社)
美反華勢力極力將中美關係推向
「新冷戰」局面
美國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四處點火,出招打擊中國。例如在雙邊經貿關係方面,美發動對華貿易戰,向中國強徵大額進囗關稅;在航空產業方面,美以防疫為由限制中國航班飛抵美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美國務卿蓬佩奧混淆是非、挑撥離間,聲稱中國在南海的相關主權權利「完全不合法」;在「新冠肺炎病毒」抗疫方面,美總統特朗普更是惡語相向肆意栽贓甩鍋,稱病毒為「中國病毒」,利用此為藉口妄言要求中方賠償;在科技產業方面,美國更變本加厲,打擊中國,特別以制裁華為為例,拳拳到肉,毫不留情地欲把該企業置於死地。就美國這些無賴霸淩行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一個記者招待會中公開指明,這是美國某些政治勢力把中美關係推向「新冷戰」。
美國過去掌握第四代通訊(4G)及互聯網技術,在這條件之下,其經濟發展一飛沖天。不過時移勢易,中國(以中興及華為帶領)的通訊科技近年發展迅速,漸漸在第五代通訊(5G)技術上後來居上並超越美國。美國深知「誰得網絡誰得天下」,因此總統特朗普一上台便馬上連環出招,打壓中興及華為等中國國際通訊巨擘,阻止中國繼續發展5G,避免中國控制全球通訊網絡及經濟市場,威脅其霸主地位。
美國多方位出擊打壓中國
自去年年中,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華為成為美國頭號打擊對象。在美國政府連番煽動之下,多間美國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公司和組織相繼出招夾擊華為的供應鏈,包括推行生產、軟件、應用及銷售多方面的封鎖措施。
一是「生產封鎖」:美國把華為及其相關的子公司納入黑名單,要求美國晶片製造商停止向它們繼續供應生產華為設備所需要的零部件。
二是「軟件封鎖」:「谷歌」停止向「華為」提供Google Play 及「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支援服務,令華為移動設備在未來無法下載及使用「安卓」應用程式(App)。
三是「應用封鎖」:美國以信息安全為理由禁止政府部門採用華為設備,更進一步威迫利誘盟國,促使它們加入抵制行列,擴大全球封殺範圍。例如,近期英國下令要求華為退出國家所有電訊基建項目。
四是「銷售封鎖」:美國更妨礙國際市場自由,逼使各國電訊商停止出售華為手機及平板電腦等設備。
五是「個人封鎖」:雖然與科技無直接關係,但同樣影響華為的還有孟晚舟事件。華府利用加拿大政府,於2018年12月1日以兩國司法互助為理由,趁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之際將她逮捕。此行為理據薄弱,但加國為討好美國「大佬」而不惜卑躬屈膝,願作其犬馬,並把孟軟禁至今。所謂「禍不及妻兒」,美、加同謀合汙的卑劣舉措難以服眾,更引發涉及中、美、加三國的司法、政治、外交等爭抝。可惜當今世界似乎已經接受了「誰大誰惡誰正確」的歪理,各國政府皆只顧「自掃門前雪」,忍氣吞聲,不願得罪美國,站出來伸張正義。美國如此蠻橫無理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咋舌。
華為未雨籌謀 迎美方挑戰
面對不同層面的封鎖,華為仍然處變不驚,見招拆招。事實上,它們早已有準備,十多年前已開始投放資源於科技研發,近年的研發投資約佔公司每年總收入之15%,2020年公司總研發金額高達200億美元。華為早前分別推出自行研發的「麒麟」晶片及「鴻蒙」操作系統以抗衡美國軟件及硬件供應的制裁。再者,「中國製造2025」、「智慧城市」等國家投資策略,「一帶一路」、「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大型建設,為中國電訊及互聯網產業在區域及內地創造龐大市場,同時亦為華為帶來無限商機。
由此看來,美國封鎖中國的戰略算盤未必打得響,反而更可能弄巧成拙,例如截斷美國資訊及通訊科技(ICT)供應商針對華為生產線的訂單、停止美國工商業界提早使用 5G通訊網絡服務、拖慢美國「智慧製造」「智慧城市」等項目的進程。在技術和商務上的封鎖與制裁,其實華為亦可以應付,但面對孟晚舟的「個人封鎖」之粗暴行為,華為只能依法行事,在加國的法律框架之下據理極爭,取回公道。
把技術公開 與環球業界共享
令人出乎意料之外,去年正當中美貿易戰僵持不下之際,華為始創人兼行政總裁任正非突然宣布願意出讓華為的5G技術包括其源代碼予美國及其他國家。任總的決定極之聰明,一舉多得。首先,華為開放源代碼可讓美國親身測試一下其5G技術是否安全,此舉有助釋除美國以至全球對於其5G保安漏洞的疑慮。第二,因為其他國家都可以利用華為5G技術開拓自家產品,5G市場這塊「餅」便會做得更大,各國通訊相關企業均可受惠,而非華為獨肥。第三,華為積極的開放態度令全球對中國企業另眼相看,一反中國私人企業過往在國際市場上封閉的形象。第四,華為擁有全球最多5G技術的知識產權,他們願意把5G知識產權出讓,促使一些在這方面研究較為落後的國家(例如美國)從後趕上,在這安排下有利各國協同,加快全球5G技術發展。第五,若然美國及其他國家願意接受華為5G技術的話,華為便可以避免世界通訊市場出現兩套或以上的通訊制式,而是以中國技術為核心的單一制式標準,這對華為而言較為有利,包括公司可以在國際5G標準上擁有適當的話事權。事實上,華為自2018年已逐漸成為國際5G通訊技術標準的「規則制定者」。
華為公開5G技術不單能夠把「餅」做大,更可以把全球5G市場的門檻拉低,令更多企業能較輕易地加入市場競爭,大大增加5G市場的靈活性。在這情況下,華為若然要穩操勝券的話,必須未雨綢繆,最有效的方法是趁美國及其他國家在追趕中國5G技術期間,華為利用先行者的優勢鞏固其市場實力,例如在5G產品上持續推陳出新。如此這般,就算及後美國及其他國家的5G技術日趨成熟時,他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依然難以與華為相比。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項目的驅動之下,中國在未來幾年必然會創造大量應用需求,滿載5G商機,這絕對有利華為業務穩步發展。
華為願增加透明度 卻吃力不討好
除了共享5G技術之外,華為也願意增加公司的透明度。例如它於2018年在布魯塞爾開設「網絡安全透明中心」,主要目的是加強華為與客戶、安全專業人士、政府機構及其他行業利益相關者的溝通和協作,從而釋除他們對華為的數碼和網絡安全方案之疑慮。再者,華為在英國運營了20年,目前在英國設有4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伊普斯威奇(Ipswich)、布里斯托(Bristol)、劍橋(Cambridge)和倫敦。這些安排顯示華為是一間名符其實的國際企業,業務遍布全球,並非只靠中國。
另外,華為在行商之餘亦不忘參與公益活動,以5G回饋社會,盡其世界公民責任。例如,華為幫助中國移動於4月30日在珠穆朗瑪峰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建造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加上此前已在海拔5,300米、5,800米建成的基站,中國5G訊號已實現對珠峰北坡登山路線及峰頂的覆蓋。此舉意義重大,有助維護登山者的安全,讓科學家能夠更安全地登山探索及了解世界「第三極」的自然生態。攀登珠峰風險極高,據悉迄今約有4,800多人成功登峰,而途中不幸喪生的登山者超過300人,死亡率大約是8%-9%。
可惜的是儘管華為努力地向外界彰顯其獨立性、可靠性及透明度,但卻於事無補,它們仍然被美國視為「眼中釘」,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美國對華為窮追猛打,更毫不掩飾地去遊說盟國(尤期是「五眼聯盟」國家)加入戰線,旨在將華為趕至絕處。歸根究底,它們並非真正針對華為技術所構成的全球威脅,而是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於7月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蓬佩奧所說的一番話:「華為唯一的錯,就是它是中國的。」
5G市場為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
創造優勢
近年中國政府在全國興建5G網絡,並利用5G技術開發大規模的物聯網應用,積極配合內地「智慧城市」建設。此舉一箭雙雕,既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質素之餘,亦可以為中國通訊產業(包括華為)開拓內需市場。以華為移動電話為例,憑著十四億人口的內地市場,在短期內可以抵消公司因中美貿易戰而失去的歐美市場。華為業務在內地起步之後,公司必然會進一步部署國際市場策略,首先從友好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始拓展國外市場。在商言商,當華為生意越做越大,屆時歐美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公司便不想與錢鬥氣,懶理特朗普的威逼利誘,與華為重修舊好。
在地球的另一方,美國無論在5G的技術或市場上均較為落後,再加上「新冠狀肺炎病毒」疫情所造成的本土經濟影響,客觀看來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長遠而言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贏面應該較美國為高。不過,這樣的理性分析卻未必適用於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身上。美國大選當前,有誰人能預測到他會為了拉票而作出什麽出乎常理的行為呢?前車可鑑,觀乎前總統布什在大選前決定攻打伊拉克以拉攏民心,因此大動干戈必然也是狂人特朗普的其中之一個選項。若然他真的如此選擇的話,世界便會更加混亂了!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0年11-12月號第98-1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