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11日,中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就處理了6.75億件;11月16日,中國今年的第700億件快件發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郵政快遞業克服一切困難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第一時間打通了抗疫搶險的“生命線”,也為全國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確保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供應和經濟社會正常運行提供了重要支撐保障。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近日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郵政網絡是全國唯一一張通達所有行政村的寄遞網絡,在助力我國脫貧攻堅方面亦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快遞業的蓬勃活力,也彰顯了我國經濟復甦的良好勢頭和強大的消費能力。
文 | 本刊記者 馮琳
馬軍騰
武漢抗疫:郵政航空拼著命冒著雷衝下去
記者:郵政快遞業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最早復工復產的行業之一,回顧疫情最嚴重的艱難時刻,率先復工復產一定很不容易吧?郵政快遞業在助力我國復工復產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馬軍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與政策支持下,基於對郵政快遞業在保障應急物資運輸及助力經濟社會復甦方面重要性的認識,國家郵政局做出郵政快遞業需先於其他行業實現復工復產的科學研判。在確保落實好中央疫情防控各項要求的前提下,國家郵政局提早部署,按照“精準有序、梯度推進”原則,自2月7日起有序啟動郵政快遞業復工復產工作。我們主要做了幾項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防疫物資和居民基本生活用品的運遞。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提出的口號是,“疫情不退,我們不退”。疫情期間我們開通了兩條綠色通道,一條是國內的,國內各地的防護用品,口罩、防護服、ECMO都由我們緊急運抵。第二條是國際通道,當時國內疫情很嚴重,很多海外華僑在國外購買的防護用品怎麼運回來?我們運回來!這兩條綠色通道取得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從1月23日到6月10日共運遞防疫物資48.98萬噸,運遞抗疫包裹3.98億件,動用車輛8.75萬輛次。在空中機隊方面,那時候絕大部分客運飛機都停了,郵政快遞飛機佔全國貨機數量的三分之二,我們往武漢飛了779架次,很多武漢一線醫生的緊急物資都是我們送的。最緊張的一次,當時武漢的防護服僅剩2萬多件,怎麼辦?我們到全國去收集,後來從廣東、廣西收集到了20萬套,但那天武漢下很大的雷雨,按照平時飛機是不能降落的,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的航空機隊,拼著命、冒著雷,為救助更多的人,在兩次雷電很短的縫隙時間內捨命衝了下去。
“雙十一”期間,中國郵政集團廣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一片繁忙景象。圖為11月10日,在中國郵政集團廣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工作人員在總包待發區內作業(圖:新華社)
復工復產:10個半月處理700億件快遞
二是勇於擔當、科學謀劃復工復產。我們全行業動員復工復產之后,國企、民企、外企,全面地動員起來。2月中旬全行業復工復產達到六成,3月就基本回復正常了,連武漢郵政快遞業到3月底也復工復產了八成。在此過程中,國家郵政局按日調度,分析研判行業存在的問題,分地、分業、分企、分時細化實化措施,出台了暫緩消費者申訴考核、延長許可到期辦理及年度報告時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環境,減輕基層負擔,各級郵政管理部門積極為企業解決人員用工、車輛通行、末端投遞和復工審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推動行業加快復工復產。到4月底,行業生產能力已恢復到正常水平。
三是強化國際郵政業抗擊疫情合作交流。郵政快遞行業在抗疫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取得的一些經驗,要和世界各國分享。有些數據我到今天還是比較驕傲的,我們400萬快遞小哥,每天每個工作人員至少接觸100個人以上,但是到現在為止整個郵政快遞業沒有一個員工在工作期間感染新冠病毒。
郵政快遞業復工復產工作可以簡單概括為四句話,那就是:人民有需要、企業有擔當、社會有支持、政府有推動。
3月12日,快遞員李傑(左)隔著柵欄給客戶遞送包裹。他曾作為快遞小哥的代表出席了3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因為緊張到舌頭打結的樸實表現被網友們稱為“緊張哥”(圖:新華社)
記者:我們發現無人機配送、機器人配送等新型配送方式已經投入使用了。目前我國整體智能物流業發展水平如何?下一步會不會擴大應用?
馬軍勝:快遞行業天生就要和信息結合起來。“快遞”是在規定時間內把文件、印刷品、包裹,遞送到收件人,同時一定要附帶有信息來跟蹤。快遞的起因就是這樣,和原來傳統的模式不同就是有信息跟蹤。快遞發展當中,信息化水平同步發展。
多年來,經過大家共同努力,整個行業信息化水平比較高。首先基本實現了快遞跟蹤,而且不是簡單跟蹤收投幾個點,而是基本上實現動態跟蹤。這幾年,電子地圖、圖示化也在推進。快遞業是大數據歸集的行業,在利用數據分析運行、經營、維護、管理、安全監控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智能化快遞水平這幾年取得了良好發展效果。
剛才你提到無人機、無人車的問題,這個技術是快遞智能化新興技術。受空域資源限制和性價比限制,無人機配送要大規模普及還需要一個過程。無人車現在只是在限定區域用,比如在道路無障礙的校園、機關大院內。無人車的技術沒有問題,使用場景還需要不斷完善,但是在有些特定場景下它的作用明顯。比如疫情期間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我們為安全起見搭建了無人機郵路來運送藥品和防疫用品。又比如,藏區採收的松茸在日本市場很受歡迎,由於對松茸的品質要求很高,松茸從高山上採摘到運至山下,要在8小時內用冷鏈送到日本。過去很難達到,現在採摘後可以通過無人機運到山下歸集。
記者:在前不久的“雙11”電商購物節中快遞量又創下了新紀錄,郵政快遞業是不是已經擺脫了疫情的影響?
馬軍勝:當前,郵政快遞業已基本擺脫疫情影響,日均2億多件已成常態,日均服務用戶4億多人次,服務民生作用更加凸顯。今年1-10月,全行業業務總量累計完成16,336.4億元,同比增長28.4%;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643.8億件,同比增長29.6%,超過了2019年全年業務量。到11月16日,今年我國第700億件快件正式誕生。僅用時10個半月就完成700億件快遞業務量,不僅凸顯了我國快遞市場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也彰顯了我國經濟復甦的良好勢頭和強大的消費能力。尤其是“雙11”期間,各電商平台的系列促銷活動帶動了快遞業務量的顯著增長。據統計,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智能物流機器人今年“雙十一”物流高峰期間每日可送包裹3,000餘件。圖為一台智能物流機器人自動識別道路上的騎行者並緊急停車(圖:中新社)
郵政快遞行業今年的生產運行恢復好於預料。原因有幾個:一是我們應對疫情沒有退縮,率先復工復產,佔得了先機。同時通過我們的服務也贏得了很多粉絲,包括新粉絲。過去年輕人用我們業務的多,最近很多老年人也開始用了,這是一個變化。二是由於疫情,線下恢復有一個過程,業務往線上走,確實這個方面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三是今年農村市場啟動的比較快,慢慢形成氣候了。四是國際疫情比較嚴重,過去快遞包裹寄進來,現在是大量包裹寄出去。受這幾個因素影響,今年郵政快遞行業的業務發展還是令人鼓舞的。
我們知道,郵政快遞業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是服務生產生活、促進消費升級、暢通經濟循環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郵政快遞業在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保障防疫物資運輸寄遞、維繫社會正常運行、促進生產流通和居民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郵政快遞業迅速實現復工復產,在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全國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確保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供應和經濟社會正常運行提供了重要支撐保障,在“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方面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脫貧攻堅:郵政系統構建全國唯一通達所有建制村的寄遞網絡
記者:我們了解到,目前全國55.6萬個建制村全部實現直接通郵。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請問對用好包括村郵站在內的郵政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您有何思路?
馬軍勝:去年8月,全國已經實現了所有建制村直接通郵,這是非常艱巨的任務,也是很大的“民心工程”。2015年前,全國有3.6萬個建制村不是直接通郵。當時的通郵主要靠熟人到鄉鎮辦事來進行郵件捎帶,這樣的服務標準是達不到要求的。中央在民族工作會議作出了一個決定,要求郵政快遞行業在2020年之前實現建制村直接通郵。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在此問題上站位很高,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完成了這項艱巨任務。
全國建制村實現直接通郵為暢通城鄉雙向物流、助力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這是郵政服務農村、服務貧困地區最基礎的物流網絡,一定要把它用好。
11月12日,石進全將包裹送到漁船上。他是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海域唯一的海上郵遞員。他的父親曾搖著櫓為鄉親服務了23年,子承父業的石進全也已經在這條海上郵路走了20多年(圖:中新社)
一要注重發揮郵政縣鄉村三級網絡優勢,在做好法定郵政普遍服務的基礎上,通過郵政網點、網絡和服務點對接,疊加政務、警務、稅務等便民代辦業務,提升服務功能。
二是在寄遞物流網絡上狠下功夫。郵政網絡是全國唯一一張能通達所有行政村的寄遞網絡,所以線下資源十分豐富,其他網絡幹不了的事郵政網絡都可以實現。去年郵政網絡收投農村包裹超20億件,助力農產品銷售165億元(人民幣,下同),還可以進一步發揮這個網絡的優勢。
三是用這個網絡可以給農民兄弟送上郵政的金融服務。郵政的金融服務在農村地區還是比較發達的,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郵政郵儲銀行發放涉農貸款餘額達到13,500億元,郵政金融精準扶貧貸款餘額達902億元,累計投放扶貧小額貸款143億元,這些為支持“三農”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是著力培育農村的精準脫貧項目、脫貧能手,通過典型來帶動區域脫貧致富。在這方面近幾年做了大量實踐,並取得了一些有效經驗。有些典型和案例不僅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項,還被聯合國選進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比如江西瑞金鳳崗村90歲的農民廖奶奶,她做了一輩子的鹹鴨蛋,對選材是比較講究的,鴨蛋要選用一個禮拜內的新鮮鴨蛋,另外要用當地的泥土加上她自己炒的鹽巴、燒的鍋灰,要醃夠40天。這麼好手藝的鹹鴨蛋,靠廖奶奶走街串巷一個月就賣幾百個。我們就想,這麼好的手藝怎麼不包裝、不發展起來呢?於是給廖奶奶貸款30萬元,把她的產品包裝成統一品牌“廖奶奶鹹鴨蛋”,統一流程、統一平台、統一銷售。“廖奶奶鹹鴨蛋”開始時候一個月賣幾百個,逐漸賣到幾萬個,去年賣了80萬個。今年1-8月,疫情那麼嚴重的情況下,她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0%。廖奶奶賣了上百萬個鴨蛋,她自己做不完,怎麼辦?把村裡的貧困人員組織起來,搞了一個2,000平方米的車間,養鴨的、醃蛋的、銷售的,全部組織起來,短短三年時間形成了一個較大的規模。所以郵政要不斷挖掘這種典型,培養典型,通過典型來帶動一個村、一個區域脫貧致富。
記者:下一步郵政快遞業如何穩定脫貧攻堅產業支撐,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馬軍勝:我們要堅定不移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首先要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同時也為明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做好銜接。
我們主要開展幾項工作:一是要以“快遞進村”來突破農村末端服務的難題。雖然郵政行政村已經直接通郵了,但是快遞直接遞送進村裡面的比例現在只佔到40%左右,還有60%的快遞到農村是放在鄉鎮的。今年我們瞄準這個目標繼續努力,在鞏固“快遞下鄉”、鞏固郵政直接通郵的基礎上,推進“快遞進村”工程,準備用3年時間解決這個問題。
二是大力培育名優農特產品,形成集群,帶動產業鏈,這個前景比較大。這幾年我們培育“一地一品”“快遞金牌項目”,反響都很好。一個地方適合種什麼就種什麼,而且種出精品來,從種子、種植、護理到最後產品的篩選、包裝,形成產業鏈,這是現代農業發展。一個地方搞一個金牌項目,一個地域基本上就活了。比如江蘇沭陽種小花卉,整個縣裡的農民都種這個,一年能賣出2億盆的小花卉到全國各地。
三是要深化和上下游的合作,共同提高效能,特別是上游平台。今年直播也是非常火的,要抓好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升農產品的線上銷售水平。
兩地合作:內地快遞企業將香港視為“出海”重要支點
記者:近年來,國家郵政局或內地郵政快遞系統與香港方面有過哪些交流合作?
馬軍勝: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內地與香港在郵政領域一直保持著較為密切的交流與合作,近來兩地郵政領域的交流更是日益密切,合作愈加緊密。國家郵政局作為內地郵政快遞行業的主管部門,與香港郵政署建有聯繫機制,每年定期組織高峰論壇、人員互訪等活動,在政策層面保持溝通,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郵政領域的重要指示和部署,研究推動新形勢下兩地行業進一步深入交流。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國家郵政局多次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邀請港澳郵政共同研究商討郵政行業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方案,取得了積極成果。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內地郵政企業,一直與香港郵政署保持著密切的業務往來與合作,雙方在服務跨境電商、郵件經轉等方面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合作模式,在重要題材郵票發行、集郵文化產品開發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合作。
在國際和地區郵政事務中,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香港郵政署和澳門郵電局共同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攜手參加萬國郵聯、亞太郵聯等國際組織的會議和活動。
記者:您如何評價香港的物流業發展水平?
馬軍勝:香港物流基礎設施完備、交通運輸條件優越、貨物清關便利,物流業成為香港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其發展水平居於世界前列。香港作為國際物流中心,在航空貨運方面擁有全球最大的航空貨運站和三家高效空運中心;在海運方面擁有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國際樞紐港。包括敦豪、聯邦快遞、聯合包裹等在內的全球主要快遞物流企業和航空貨運公司都在香港設立了轉運中心。內地快遞企業也將香港作為“出海”的重要支點。
香港快遞業近年來保持快速發展,具有以下四大特點:一是國際業務佔主導;二是航空快遞佔主導;三是增值服務多,附加值高;四是郵政服務質量高、創新能力強、覆蓋程度好。
我相信,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香港物流業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為香港經濟作出更大貢獻;同時,也將更好服務大灣區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地區和全球貿易發展。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12月號
編輯:劉一行、莫潔瑩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