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煒光
2020年12月1日有線新聞裁員40 人,觸發其他組別主管及記者請辭抗議,人數涉及逾百人。辭職的記者以至黃營群起指罵,說是「政治打壓」。然而只要把視覺拉遠一點,便知道在去年黑暴攬炒和今年新冠肺炎的雙重打擊下,香港經濟已步入嚴冬,裁員潮早已在去年開始。有線在這時才裁員(可能和「保就業」資助結束有關),而且只裁40人,其實已十分克制。且看下列數據:
2019年12月
TVB宣布裁員350人
2020年2月
香港《蘋果日報》裁員40人
2020年4月
商台辭退著名DJ細so,同期有多名員工被裁
若黃營的「政治打壓」論能成立,那麼被黃營揶揄為 CCTVB的TVB,為何要裁員?按黃營邏輯,親近國家的媒體不應該是「有運行」嗎?為何 TVB早在去年12月便大裁員?且人數遠較今天有線新聞的40人為多,甚至較現時有100名有線員工受影響為多?
又再看被譽為黃營旗艦的《蘋果日報》,今年2月疫情剛起時便已裁員40人。黃營又作何解釋?難道《蘋果日報》裁員便是節省成本,有線新聞裁員便是「政治打壓」?商業電台對國家也甚具批判性,那麼商台為何又要裁員?按黃營邏輯,商台不是應該和手足「齊上齊落」嗎?
回說有線新聞,其管理層說今次裁員是由人事部製訂的。這便解釋了為何一些被黃絲讚揚的員工也被裁走。因為人事部看的是數據,通常愈資深愈受表揚的,其工資水平便不會低。那麼裁走一位這樣的員工,再由資歷較淺的頂上,然後以有綫新聞的品牌效應繼續吸引客戶,那麼便能達到既節省成本又不影響經營效益的效果。
須知道新聞不同電影或廚藝,觀眾看重的是品牌,至於是那位記者、那位編輯製作的,觀眾不甚了了。電影和廚藝則不同,是古天樂擔正和只是一位初出道的小鮮肉主演,其號召力不可同日而語。廚師也是,大師傅主理,當然能吸客,沒有名氣的廚師,食客也不會願意付出較高價錢。 但記者或編輯能有這樣的號召力嗎?你會因為是某記者、某編輯才去看這節目嗎?黃絲視壹傳媒為圭臬,但除了從來不會去採訪的創辧人黎智英之外,黃絲又能講出壹傳媒有哪位記者?哪位編輯?黃絲打開份《蘋果日報》時,是否先看這段新聞是那位記者寫的才會看下去?明乎此,便解釋了為何有線新聞的人事部會製訂這樣一份裁員名單。
在經濟寒冬下,裁員潮無分黃藍。在特首林鄭月娥堅拒實施「全民強制檢測」的情況下,「清零」無望,「通關」無期;筆者預期「結業潮」、「裁員潮」以至「破產潮」會紛紛掩至,而另一個「抑鬱潮」(尤其事事泛政治化的黃絲)也會隨後而來。在香港步入百多年來最嚴峻的時刻,我們需要的不是事事泛政治化,而是大刀闊斧,霹靂手段去抗疫,這樣各行各業的「裁員潮」才有機會止息。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前新聞統籌專員、公關顧問
編輯:嚴駿
來源: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