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小哲

新年將至,疫苗造好,美國大選落地,在此背景下,全球經濟景氣度有望繼續趨向改善。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指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並強調,要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會議方針明確,求真務實,部署有力。對於香港而言,尤其在國際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經濟和社會的“雙穩”非常重要,把握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遵循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原則,規劃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思路,積極化解新冠病毒帶來的影響並提出應對策略,將有助於香港把變局與壓力轉化為契機,為明年的經濟穩步發展提供基礎和保障。
從目前全球的金融數據來看,正面變化效應正在產生。其一,從主要經濟體來看,各國的PMI環比明顯改善,全球經濟共振復蘇預期不斷升溫。其二,從資產價格來看,隨著前期刺激政策效應產生及輝瑞、莫德納等疫苗產生,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暴漲。其三,人民幣中長期升值趨勢確立。全球資金和資源將進一步被吸引,流向高回報的人民幣資產。其四,從最新的流動性量價情況來看,從央行發佈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同時利率的連續調降和定向降准實施,續作MLF,均起到積極作用,流動性處於中性環境的趨勢延續,資金面平穩運行。整體來看,當疫苗真正投入使用後,復蘇預期將轉化為真正的復蘇動力,經濟修復力度將進一步加強,全球經濟共振幅放大。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大,香港已充分展示了金融系統的韌性和穩定性,但應理性看到部分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依然突出,可能會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香港經濟、社會運行中的突出問題,這些情況迫切要求香港在發揮自身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的同時,要積極融入周邊區域經濟發展,激活潛能,轉方式、調結構,才能實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中求進的發展目標。
一是要形成符合區域實際的金融結構。比如可以根據粵港澳大灣區、RCEP區域經濟的發展實際,對金融結構、金融規模、金融產品等進行差異化的調整和配置,進而聚集技術、人才等生產力要素,努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形成真正具有區域中心效應的金融內核。二是繼續發揮具國際差異化金融政策的優勢。香港實行低稅制、具備與國際接軌的司法制度、高效的金融監管、良好的營商環境等制度優勢,加之內地相繼推出了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和基金互認等機制,如能紮實推動政策的融通和制度的銜接,進一步強化與內地的金融合作及互聯互通,相信能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此外香港還可以在打造綠色金融中心、建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平台、提升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中心等方面繼續下功夫。相信如果區域金融中心和經濟中心匹配得好,其聯動效應和輻射擴散作用就會更有效地促進區域經濟、金融的發展。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就是敢言副主席、城市智庫評論員
編輯:嚴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