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經歷了過去一年多的種種考驗和挑戰,國家對香港巨細無遺的關心和毫無保留的支持,加上我們的制度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以及香港人的靈活、勤奮自強的精神,香港定能克服當前的困難,戰勝疫情、恢復與內地通關和國際往還、再度展翅高飛。
文|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陳茂波
陳茂波
2020年相信對不少行業及普羅市民來說都是十分艱辛的一年。年初,正當香港經濟仍從社會事件的折騰中喘息之際,便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疫情在3月更演變成全球大流行,環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廣泛經濟活動一度大受打擊甚至停擺。為了防止病毒擴散,特區政府無可避免要實施嚴厲的社交隔離措施,但這亦同時對經濟活動構成干擾,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疫情在年內反覆,面對一波又一波的疫情,社交隔離措施一再收緊,大家都感到無奈、沮喪,甚至焦慮不安。這接踵而來的衝擊對經濟、民生、以至市民的起居出行都造成嚴重影響。
2020年12月22日,在香港銅鑼灣,市民戴口罩出行(圖:新華社)
充裕穩健的財政實力是穩定市場重要支撐
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從數字上清晰顯現出來。香港經濟在2020年上半年按年大幅收縮9%,到第三季稍有改善,收縮幅度收窄至3.5%。然而第四波疫情自11月下旬起迅速蔓延,社交隔離措施須再度收緊,對本地經濟活動構成新一輪的壓力。我們預計2020年全年經濟會收縮6.1%,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亦是首次連續兩個年度錄得負增長。
經濟情況嚴峻令勞工市場急劇惡化。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2019年第四季的3.3%急升至2020年第一季的4.2%及第二季的6.2%,並在第三季進一步上升至6.4%,是近16年來的高位。最新一期﹙9月至11月﹚的失業率仍然高企在6.3%。
面對嚴峻的經濟環境,特區政府已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的紓緩措施以幫助企業和市民渡過難關,財政預算案和四輪防疫抗疫基金的措施合計涉及金額逾3,000億元﹙港元,下同﹚,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1%,為經濟提供了稍高於五個百分點的支持作用。
對於因為防疫措施而被要求暫時關閉或限制營業規模的處所,利用公共資源提供支援固然是情理之中,但這些援助對於相關行業和個人只是杯水車薪,只能起暫時紓緩作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且運用有限公共資源作援助,始終難以長期持續。我們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特區政府的綜合赤字會由原來預算的1,391億元大幅增至超過3,000億元,財政儲備則會降至約8,000多億元,相當於約14個月的政府開支,接近2003年“沙士”後的水平。
特區政府在為防疫抗疫的工作配備充足資源的同時,亦必須保留財政實力,以應付已知和不時之需,以及維持香港的金融穩定。在聯繫匯率機制下,本港不能透過貨幣政策或匯率等手段來緩衝經濟起伏帶來的衝擊,財政政策便成為支撐經濟的最重要工具,而充裕穩健的財政實力,更是穩定市場信心的一項重要支撐。正因如此,過去一年多即使香港經濟受到連環的巨大衝擊,本港的金融市場仍然保持平穩、運作有序。港元匯價穩定並偏向強方兌換保證水平,銀行體系沒有明顯的資金流出迹象。相反,自2020年4月以來有接近50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港元體系,反映投資者對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的信心。
現時香港經濟仍處於下行周期,特區政府會維持積極的財政政策,透過增加非經常開支和工務開支等投資以增加需求,緩和經濟調整的壓力。我們會因應整體社會的需要和長遠發展的利益而運用資源。我們的公共理財原則始終是“應使則使”、“短長期兼顧”,冀以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槓桿效益,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穩定發展。說到底,要穩住市民、企業及社會對未來的信心,必須有效抗疫,亦須維持公共財政的穩健。
2020年12月21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香港正在實施的防疫抗疫措施繼續維持至1月6日,包括餐飲場所晚市禁堂食、二人“限聚令”及“口罩令”等。圖為餐飲場所遵守每桌最多2人的規定(圖:中新社)
國家始終是香港最強大的後盾
控制好疫情,讓經濟和市民生活恢復正常,為與內地通關和兩地人民安心自由往返創造條件,是特區政府目前的首要工作。近日,世界多個地方相繼開始疫苗注射,香港亦已與三家疫苗供應商達成協議,並繼續探討其他供應途徑,目標是購入可供全港市民免費接種兩次的疫苗量。第一批100萬劑量的疫苗最快可望於2021年1月到港,在疫苗獲得批准使用後,會按不同組群的風險類別和需要,儘早安排市民接種。不過,本港以至全球在疫苗上能達至普羅大眾廣泛接受注射估計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因此,預計本港經濟在2021年上半年仍要面對很大的內外挑戰,復蘇的速度和力度將受制於多個外在及內在因素。
除了疫情發展,外圍環境仍存在不少不確定因素,包括中美關係發展、地緣政治局勢,以及國際資金流向對金融市場和新興經濟體的影響等,都可能左右香港經濟的復蘇進程。本地方面,我們會繼續堅定踐行“一國兩制”的準確實施、維護好國家安全,以保持穩定、安全和有利的社會環境,讓市民安心生活、企業自由經營、讓整體經濟持續繁榮發展。
國家始終是香港最強大的後盾。我相信內地經濟在2021年將繼續是環球經濟的最主要增長動力來源。事實上,內地市場具有龐大潛力及回報,香港要繼續用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積極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發展大局,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找準定位,用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大戰略,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國家繁榮發展的進程中作出貢獻,同時亦為自身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進入國家“內循環”的最佳切入點,為香港市民的事業發展和生活,提供廣闊的空間和無限可能性。特區政府會加大力度支援企業和市民,尤其是青年人在大灣區的生活和發展。例如香港貿易發展局將聯同廣東省及有關商會推出一站式 “GoGBA”平台,為有志開拓大灣區市場的港商提供全方位支援服務;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則資助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為青年人創造更多的嘗試和探索機會。我們會和大灣區內其他兄弟城市繼續加強合作,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精神,共同推動整個大灣區在金融、創科以至全方位的蓬勃發展。
我對香港的前景充滿信心。儘管經歷了過去一年多的種種考驗和挑戰,國家對香港巨細無遺的關心和毫無保留的支持,加上我們的制度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以及香港人的靈活、勤奮自強的精神,香港定能克服當前的困難,戰勝疫情、恢復與內地通關和國際往還、再度展翅高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時,國家正朝着第二個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前景光明廣闊。只要香港市民齊心一致,奮進圖強,我們必定可以讓香港這朵紫荊花再次燦爛盛放。
(本文大小標題為編者所擬)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1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