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卓毅 I 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楊嘉文 I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近五年來內地來港人才有約11萬人之多,多數是學歷較高的專業人士,是香港中產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5月到10月,筆者對此群體做了一個調查和研究項目,總結出此群體相對年輕,學歷高,對香港政府政治信任比較高,政治取向價值多元,但苦於沒有適合的政治參與和政治表達的渠道。筆者呼籲港府應多聆聽內地來港人才的聲音。
2019年,《逃犯條例》修訂事件不斷發酵,引發政治爭議,外加新冠疫情雙重打擊,特區政府的管治及施政,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民眾猛烈抨擊政府並質疑推行的任何政策。特區政府亟需復和香港社會,重建管治認受性。
內地來港人才是香港中產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政治態度長期以來未被重視。在復和香港社會,重建管治認受性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內地來港人才的政治信任與參與,令他們與香港本地中產階級一樣,發揮穩定社會的作用。
內地來港人才:被忽視的香港中產階級
香港作為全球城市,有各項優秀人才引進計劃,補充本地勞動力。來自中國內地的留港學生與海外回流的內地人才,佔據境外優秀人才的主要部分。入境處資料顯示,2019年有近2.5萬內地人通過優才、專才等五項計劃來港工作,5年間更有超過11萬內地人才來港。內地在港人才往往擁有本地或海外高等學歷,具有香港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別技能、知識或經驗,是典型的中產階層,亦是社會穩定、促進消費的重要群體。然而,社會較少聽到內地來港人才對政府施政的意見和聲音,對他們的處境不甚了了。社會輿論更多關注政治經濟地位稍遜的新移民家庭、跨境學童、雙非子女,乃至港漂學生的情況。
為了了解內地來港人才的心聲,筆者於2020年5月至10月期間,透過聚焦小組及個人訪談訪問了30位內地來港人才,及後透過網上問卷訪問了另外300位內地來港人才 。當中接近9成受訪者年齡介乎18-39歲,超過一半在2014年或之前來港,約三分之一受訪者已成為香港永久居民,超過四分之三受訪者擁有碩士以上學位。受訪者來港前常居地涵蓋內地主要省市,在香港任職於主流經濟產業。
信任中央政府多於特區政府
在訪問中,受訪者受邀按信任程度為中央政府、家鄉地市級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排序。結果顯示,受訪者最信任中央政府,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稍高於對家鄉地市級政府的信任度。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相同。以1-6分評價對中央政府、內地地方政府、香港特區政府的信任程度時,中央政府得分為4.34分,香港特區政府緊隨其後有4.02分,內地地方政府有3.8分。
經歷《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社會運動事件、新冠疫情爆發,再到香港國安法頒布,受訪者也明言,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不斷下降。受訪者表示,中央政府可最大程度保護國人,權威性高且強有力,也認為中央政府一定會為其謀福利。
相比於家鄉地市級政府,更加信任特區政府的受訪者表示,家鄉地市級政府話事權小,特區政府擁有更多的管治權,能夠在建設香港時發揮作用。而且,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施政過程較為透明,會傾聽民意。相比之下,家鄉地市級政府沒有同市民直接對話,缺乏透明度和問責性。
同時,受訪者也認為,當中央政策與香港民意發生衝突時,特區政府沒有起到調和的作用。受訪者以疫情防控為例,認為特區政府封關慢、無力穩定口罩供應,形容政府反應慢,執行力弱。
參與渠道少、效能感低
2014年及2019年的社會運動令內地來港人才遇到了政治分歧。有受訪者表示自己受到很大衝擊,如暴力帶來的恐慌感、中西方價值觀的衝擊以及內地與香港信息不對稱引起的自我質疑。
受訪者亦表示,在內地時,對政治較為冷感。來到香港後,公民意識與政治參與意願都日漸增加,但是似乎自己對特區政府施政沒有發言權,缺少合適的參與途徑。2019年區議會選舉期間,有受訪者表示自己曾去助選,希望通過區議員發聲,但過程中感受到香港社會政治撕裂嚴重,感到灰心。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民眾逐漸將新媒體作為非制度化政治參與的工具。新媒體除了能令民眾獲取即時新聞,還建構了表達意見的平台。有內地來港人才透過網絡參政議政,比如政治眾籌、參與網絡聯署反暴力。受訪者表示,他們與本地人的媒體使用習慣不同,同一件新聞事件可能存在截然不同的報導取態。香港人常用Whatsapp、Facebook與Instagram,內地人則用微信、微博。因此,造成了雙方網絡空間的差異,亦影響了內地來港人才的政治參與。
例如,特首林鄭月娥在Facebook及Instagram均有開設個人帳號,並不時通過Facebook Live攜各司局長與民眾對話,探討如何解決香港面對的問題。香港市民可通過在線留言的方式與政府官員對話。而內地來港人才則並非對此類網絡溝通方式都能適應。
結論
坊間輿論認為,內地來港人士政治立場較為保守,傾向支持建制派。但訪問中發現,內地來港人才固然有樸素的愛國情感,但同時對時政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一定程度呈現出價值多元的取態。最重要的是,無論大家來自何方,都在香港這片土地安身立命,都希望同舟共濟、安居樂業。所以,香港政府未來的施政不妨多聆聽內地來港人才的聲音,令他們有機會發揮中產階級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1年1-2月號第73-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