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錦輝
人工智能是國際媒體公認2021年資訊科技發展之重點(中通社資料圖片)
過去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嚴重影響世界經濟及人類生活摸式,各地民眾自願或被限制多逗留在家中,減少社交接觸已成為全球社會的「新常態」(New Normal),在家工作、視頻會議等活動,對大眾而言已經習以為常。疫情至今未有受控的迹象,而且有專家認為,人類未來要適應與新冠肺炎和其他新變種傳染病毒共存,所以由疫情衍生的「新常態」將會持續。多間國際科技經濟顧問公司預測,2021年全球創新及科技發展將會聚焦於提升普羅大眾及各行企業,在「後新冠」生活與作業的舒適度及便捷度。
在2021年,企業將會持續鼓勵員工盡量在家工作,遙距作業,一方面可以減低員工受感染及病毒傳播的風險,另一方面亦可以減輕營運成本,因此企業大有理由推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在家工作的關鍵「使能技術」(Supporting Technology),上班一族雖然在家中工作,但依然要時刻對市場動態、客戶需求瞭如指掌,所以不少專家都認為,人工智能科技於2021年將會更加大行其道,深入民生。與此同時,這趨勢將會為業界創造無限商機,據網上數據統計公司Statista.com估計,全球人工智能市場於2025年將會高達1,260億美元。
應用行為分析 了解員工顧客交流
專家預測,人工智能將會更多應用於「行為分析」(Behavioral Analysis)。企業會充分利用此技術,了解不同持份者的日常行為,包括其綫上綫下的一舉一動。例如,在家工作的員工與顧客交流,多是在社交媒體平台、雲端會議上進行,此類工具一般會保留所有對話紀錄,未來企業將對這些紀錄進行分析,以監督企業和員工遵守相應規章制度、深入了解客戶上網行為及其需求等;再進一步,有關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更精準地計劃未來商業戰略。
又例如,商業車輛營運商可以利用車上的遙感器,實時監察駕駛者的駕駛行為,包括緊急煞停、急轉彎、開快車等,然後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評估所有司機的表現,確保團隊駕駛的安全性。美國資訊科技研究和顧問公司高德納(Gartner)稱這類分析技術為「行為聯網」(Internet of Behavior,IoB),並預測行為聯網將會是2021年科技新趨勢之首。
利用機器人 減低病毒傳播風險
機器人(Robotics)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範疇,美國商業雜誌Forbes預測,機器人於2021年將會廣泛被應用。例如在疫情期間,機器人在護理和輔助生活領域中興起,這些「醫護機器人」將會變得愈來愈重要,尤其是面對最容易受到感染的社會成員(例如老年人)時。在這情況下,「醫護機器人」可以提供新的溝通渠道,老年人可藉此獲得全天候無間斷的家庭助理,以及簡單的陪伴服務。
另外,因為在家工作的原因,辦公室將會經常空無一人,但定期的辦公室維護和保養工作在所難免,因此企業將會更廣泛利用機器人,提供清潔及保安等服務;無人機(Drones)將用於提供重要藥物到遙遠山區的居民,配備電腦視覺功能,亦將會用於監視公共區域的人流,以識別病毒傳播風險增加的地方。
這些應用場景在香港並不常見,但在國內外卻需求甚殷。
資訊科技網媒Analytics Insight認為,隨着人工智能應用於「後新冠」經濟中不斷擴展,人工智能道德倫理(AI Ethics)的需求亦相應增長,成為2021年科技發展的新趨勢。醫療及教學是常見的人工智能應用範疇,然而不少現有的系統,均不能為自己所作的決定或建議提供合理解釋,難免使用戶質疑系統的效能。因此,未來人工智能科技發展除針對功能增值外,亦會偏重道德倫理維護的技術。
可解釋人工智能 維護科技倫理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DL)是製造人工智能系統的關鍵技術。它利用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算法,對輸入數據進行表徵分析(Feature Analysis)及學習,從而構建出一個對應的信息處理模型。「神經網絡」是一套端對端(End to End)的學習運算方法,過程中網絡對輸入數據進行自動學習,找出最佳的結果作為輸出。經過多年研發,神經網絡的準確性非常高,例如應用於圖像識別的表現已超越人類。盡管如此,它的自動學習算法以「黑箱式」作業,並不透明,形成神經網絡以至人工智能在工商業應用中的不足之處。因此,踏入2021年,「可解釋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XAI)技術將會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總結而論,人工智能是國際媒體公認2021年資訊科技發展之重點,其他熱門科技包括5G通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伸延實境(Extended Reality)、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等。宏觀分析,在「後新冠」的「新常態」下,正如高德納專家指出,科技發展趨勢將會環繞以人為本(People Centric)、不限位置(Location Independence)及彈性輸送(Resilience Delivery)3大主軸。本文主要針對人工智能科技,概述不同國際媒體對該科技未來發展的預測。人工智能是香港創新及科技發展4大範疇之一,因此筆者認為,本文所述的發展領域頗值得本地官、產、學、研各界認真參考。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