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雲超
2020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今次高層活動由於處在特殊歷史背景、國際關係和全球疫情諸多因素累加之關鍵節點,因之人們對於不足三天的年度閉門會議格外關注。立足「兩個一百年」交叉口,着眼2021年經濟政策走向,比對過往年度會議,未來一年經濟部署和任務分配經緯分明。國際社會尚有不同解讀,因此觀感迥異。相形1929年經濟大蕭條和2008年金融危機環境,以需求萎縮和供給斷流為特徵的世紀性重大經濟下行階段,如何就中國經濟問題縱橫捭闔成為看點。惟全面詮釋會議內涵,才可及時因應和科學預見。
2020年中國後疫情率先復工復產,實現經濟正增長,經濟運行常態化,全年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人口脫貧551萬。外資外貿逆勢增長,確立經濟格局「雙循環」並成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比對鮮明,政策創新和制度自信達至新高度。經濟會議政治內涵豐富,新形勢新業態特點凸顯。文件提及推進以人民幣自由兌換為基礎的國際化在「十四五」期間或迎來最佳時機;數字貨幣實踐方面,中國已走在世界前列,從技術上已經為人民幣跨境支付提供了可行性,央行數字貨幣正在成為全球央行和金融市場競爭制高點。
國家體制和中央權威在重大國際事件和自然災害面前統籌兼顧,相得益彰。以人為本、科學決策、果斷執行和嚴密評估的治理理念在2020年已充分體現並將於2021年一脈相承。在以構建新發展格局主流方向上,以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為主旋律的8大任務予以強調,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作用,着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主要涉及人才和機制兩大關鍵難題。着眼諸如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高精尖所謂「卡脖子」核心技術乃至於高科企業附加值方面亦昭示國家重視核心技術領域並將擺脫長期被掣肘被動局面之信心。
針對全球疫情不可預知性及國際政治不確定性,會議客觀評估發展態勢,理性定位發展格局。中國雖然是製造業第一大國,但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偏低,且處於全球中低端區位。產業鏈中斷和外移風險加大,安全問題凸顯,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可控能力,保障產業及國家總體安全。製造業要進入一個高速推進、高質量引領新階段,投資構建新的經濟增長極,打造雙循環模式下的內外雁行陣勢;服務業必將更多轉向生產性服務,通過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進一步延伸以利於全要素生產率快速提升。
投資和消費是中國經濟復甦基礎,其推動力在諸多因素制約下,2021年依然可望取得驕人成就。新加坡亞洲新聞網認為,中國是唯一疫情中復甦的G20經濟體,依如10年前許多國家在經濟衰退掙紮狀態下中國既保持宏觀政策及人民幣匯率穩定性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韌性」成長對全球經濟做出貢獻。有俄媒指出,世界主要經濟體需要像2008年那樣共同努力緩解地緣政治競爭。亞洲國家正在從中國經濟中受益,全球冀望處於關鍵地位的中國助力世界快速走出低谷。
中央經濟會議就發展中出現新問題新情況提出新要求並施之以策。「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對互聯網企業憑借資本高額補貼而實現壟斷的機制予以制約,一窩蜂經營高風險高回報的科技投資未必再產生「綿羊效應」。同時,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必須在審慎監管前提下進行,對政策盲區和寬容政策予以調整,標誌着國家將對互聯網巨頭採取嚴厲約束和重塑監管權威。在數據為王時代,快捷的技術發展與亦步亦趨的制度建設間張力為新一輪技術變革和進步引發的問題提供了可能性,如何平衡技術紅利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關聯構成未來新型課題。
技術的應用與放大致使市場規則無限弱化,電商野蠻生長的加速度擴張已進入登峰造極階段。2020年12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包括參會的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及滴滴6家互聯網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不得濫用自主定價權和利用數據優勢「殺熟」,推動市場化法制化數字化協同創新監管,優化「事前合規,事中審查和事後執法」全鏈條監管;支持平台企業創新發展,釐清壟斷邊界,形成有活力又不失有序監管體系及平台經濟生態圈。
全球背景下的反壟斷潮水已經並正在瀰漫歐美,互聯網科技反壟斷聲浪更是此起彼伏。去年12月15日,歐盟針對GOOGLE、APPLE、FACEBOOK及AMAZON等矽谷巨頭公布「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法國開徵數字稅後,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及奧地利等國隨後跟進。技術變革10年一代,產業變革大約20年。不同經濟體從來沒有停止過相關質詢,規範甚至制約資本巨頭的壟斷行為。無論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領域,政策工具不可或缺,其核心邏輯乃維護市場良序和公平競爭,避免因寡頭獨佔市場,消費者權益及互聯網創新因此短命。
中國互聯網行業已經滲透生活全方位且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直面現實國情和全球發展趨勢,新一輪科技特別是數字技術帶來的反壟斷鬥爭進入新通道,於是,相關法律而非行政措施亦呼之欲出。正如經濟會議所指,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警示市場巨頭加強自律,順應潮流,承擔社會義務和歷史責任勢在必行。反壟斷政策落地生根勢必淨化市場,完善競爭機制,助推產業規劃和實體經濟中長期健康發展。
從會議通稿看,新時期基建和地產舊題新提,金融及信貸風險問題亦被涉及;擴大內需、調控地產、糧食能源安全部署更多凸顯政策超年度跨週期特點而和過往沒有太多交集,農村土地市場化改革亦將有所突破。2021年寬鬆宏觀政策將「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支持力度」和「不急轉彎」表明後疫情刺激手段和擴張政策會穩步有序退出,但未必意味着宏觀政策絲毫不變,反之需更精准有效,合理適度。而高頻率「自主」二字則暗示內循環及需求側內轉新航標,專家認同此舉為貫穿「十四五」之核心安排,亦會構成中長期經濟戰略主基調。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中國社會經濟決策(安徽)中心及希臘國家行政中心亞洲事務顧問、英國劍橋智庫創辦人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