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全浩
科技股受資金追捧,使股價大升。
近年世界股市有若干個奇特而重要的現象,值得世人留意。第一個現象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多間公司實施制裁,如中海油(883)、中移動(941)及國航(753)等。有傳言指,騰訊(700)及亞里巴巴(9988)兩隻科技巨頭或將受制裁,但後來被擱置。
此等傳聞及措施引來股價波動,不可避免。美國不准當地的投資者及機構買賣該等股份,迫着基金在指定期限內沽清相關持股;此外,一些國際的重要指數把部分中資股剔走,追蹤相關指數的ETF公司變相需跟隨沽貨。
在正式宣布前,一定有官員早半步知道消息,股市乃環球市場,此輩可早着先機採取行動,獲取厚利。現在特朗普已經卸任,預期拜登新政府將解除部分對華制裁,屆時一些「春江鴨」又可享受此種特權。對此等接近權力核心的人來說,世間的財富是多麼易賺。
坊間的金融專家以至大學的財務教科書,經常說股市是一個有效率的市場(efficientmarket),上述現象令人對此說法存疑。
此外,大型科技股的佔比甚大。如在美國,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特斯拉(Tesla)、亞馬遜(Amazon)及谷歌(Google),5隻股份共佔標普20.7%的比重;加上面書(Facebook),6隻則佔納指43.6%的比例。本港亦有類似的情況,騰訊、阿里巴巴、美團點評(3690)及小米(1810),4隻佔去恒指23.32%的比重。此等權重股大大左右大市的升跌。
一些大勢力利用此等市值巨大,且成交活躍的股份來操縱大市,此輩技術高超,股價上升或下跌都能賺錢;同時又可用以操控衍生工具市場如期指期權的升跌,再賺一筆,作雙邊獲利。
與此相關的是一些重磅的科技股,如科網、人工智能、手機設備及電動車等股份,一旦被納入重要的股市指數,股價可在宣布前後騰飛千里。如特斯拉去年底正式納入標普指數,其股價由去年3月起以倍爆升,由70美元大升至880美元。
相關公司被納入指數後,基金公司及大戶紛紛吸入此等新貴。以畢菲特為例,早前從不買科技股,龍頭科技股蘋果公司上市多年,他一直無買賣該股,年前鑑於旗下的基金表現大大落後於大市,結果終追入蘋果,目前為巴郡基金的三大持股之一。
目下一眾科技股受資金追捧,使股價大升,成交大增,變相吸引更多投資者吸入,股價於是盤旋而上,可升至天頂價!如斯境況,不禁令人憶起2000年時的科網股泡沫,將來如何收科?倘若大戶獲利回吐飽食遠颺之時,最終誰來接貨?屆時會否引致股價暴跌,進而拖冧整個股市?
最後一提,近年各地為求環保,都說要大力發展電動車業,電動車股因而狂飆,在內地、香港及美國皆如此。但實際上電動車公司是否真在賺大錢?有人說電動車前途無限,若干年內可完全取代燒石油的汽車。此乃天方夜譚,難度遠距離貨運的重型車輛如貨櫃車,也可改用電動車嗎?此時只是在狂炒前景,當然在海量資金力谷相關技術後,行業確有前途。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榮譽研究員、前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浸會大學退休教授
來源: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