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子倫
近日,遊戲驛站(GME)事件在全球鬧得火熱。事源有散戶不滿對沖基金過度做空的行為,而在美國某大論壇呼籲大眾一同進行逼空行動,結果導致大戶之間的對賭和一連串股市波動。在筆者眼中,今次並非一件單純的金融事件,這關乎到互聯網自由與規管的平衡,新時代下舊有制度的不足,以及資本的道德與監管等問題,必須深入反思。
當筆者了解GME事件後,便立即回想起2019年「黑暴」亂港。當時,有人以遊戲形式包裝動亂行為,然後透過論壇及可以隱藏身分的通訊軟件動員市民加入成為「黑暴」,令他們自以為正義地破壞社會秩序、傷害政見不同人士。GME事件和「黑暴」亂港都是因為互聯網的過度自由而引發的。「有心人」打著言論自由的旗號,胡作非為,損害廣大人民利益,令社會出現危機。因此,有需要加強互聯網的監管,確保每個人在互聯網的身份可以有效追踪。這不只是一個地方、一個國家應該做的事,而是全球必須共同探討的重要工作,避免人們繼續利用互聯網的漏洞聚眾生事。
事實上,近年科技發展迅速,民用設備日益強大、各類型軟件功能大幅增強、互聯網速度急劇提升。人們在互聯網有著多個身份進行工作、社交,使互聯網世界的事物不再是虛幻,而是成為了現實的延伸。在新時代下,舊有法規的變化遠遠落後,例如難以追蹤資金去向的加密貨幣,應當如何規管?如何就網上發放假消息和新聞進行執法?因此,政府需要審視舊有法規,以應對一連串因應互聯網而產生的情況。預防勝於治療,審視法規的工作已經不能再拖。
回到今次GME事件,對沖基金超過100%的沽空率也反映出基金的道德與監管問題。基金抱團已經是近年的常態,2020年全球股市在缺乏實質經濟基本面支持下仍錄得了極大的升幅。不少資本在市場上推出了複雜的衍生產品,在股市暢旺的日子吸引了大量散戶入市。倘若股市出現重大調整,不少市民也會損手收場。是否每個散戶都知道自己最差情況需要承受多少損失?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因此,在金融上的監管有需要加強,同時各國的金融相關部門應開放更多市場交易資訊供散戶參考,並讓民眾監測機構。
在GME事件中,互聯網這把雙面刃再一次展示了其凝聚力,但它帶來的蝴蝶效應將可能引發全球危機。疫情下全球經濟都受到打擊,失業率持續上升,股市大幅調整將可能再次激發民粹主義,絕不可以輕視。無論GME事件結果如何,互聯網及金融市場的監管都有必要重新審視及加強,以確保社會穩定。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雲浮市青聯委員、中華文化傳承交流聯合會政策研究主任
編輯: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