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錦輝
螞蟻集團香港、上海兩地上市計劃臨門一刻突然被煞停,不少股民因此而虧蝕。事件成為全國熱話,網民認為「螞蟻教父」馬雲在去年《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中的大膽言論觸怒了中央,導致政府有所行動。筆者卻不以為然,認為「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央政府對螞蟻集團的商業模式一直關注。峰會中,馬雲提及「中國金融根本就沒有系統」 。鑑於螞蟻集團於過去幾年獲利甚豐,金融市場呈現被操控之嫌,中央政府擔心螞蟻的營商手法會壟斷市場,因此不可坐事不理。
公私營合作行之有效
去年底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制定了未來工作的八大任務,包括「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從時間序分析,很明顯中央政府是劍指所有數碼金融巨擘,並率先向馬雲及旗下螞蟻集團進行調查。
所謂「亂世出英雄」,這概念很適用於過去十年的中國內地金融市場。正如馬雲暗示中國金融市場的治理不健全,適逢十年前訊息產業興起,不同企業藉此機會在網上搵錢,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在過去多年賺到盤滿缽滿,馬雲更多次成為中國首富。本來這些企業在內地的訊息產業市場中各據一方,分別於網絡訊息搜尋、網上銷售及財務、社交網絡及遊戲等主要範疇,與中央政府互相協調,開創各自的商業市場。這做法與全球政府常用的「公私營合作」模式( PPP)大同小異。
然而,BAT與中國政府合作模式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公私之間的合作關係較為鬆散。十年前,內地數碼金融市場初興起時,這安排尚可接受,但今天市場狀況已完全顛覆了。市場規模不斷地增長,參與投資的星斗市民亦愈來愈多,因而構成極大的市場風險,「一子錯」便很容易會影響全國發展大局。正因如此,中央政府不敢怠慢,積極地進行整頓,特別是針對科技金融產業。
「公私營合作」是公共建設經常採用的開發模式,主要由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合作,提供公共設施的建設和服務。這模式一方面可以讓政府聘請專業公司去建設公共設施,另一方面可讓私營企業從中牟取應得的利潤,雙方互惠互利達至雙嬴。事實上,香港政府早期已推行「公私營合作」,一直行之有效。成功的例子包括紅磡海底隧道,這項目早已完結,而且經營權亦已交回港府。
在「公私營合作」項目的運作上,政府主要擔當監管角色,私人企業執行。兩者的工作在過程上必須要有默契,互相緊密協調,維持良好關係,如此般項目才可順利進行;反之,項目不排除會爛尾收場。近期馬雲被中央約見、阿里巴巴被調查、螞蟻集團上市計劃被煞停等事件相繼發生,這些事件反映企業和政府的合作欠缺協調,更可能出現分歧。同類事件雖然也有發生在其他企業身上,例如騰訊最近因違反「反壟斷法」而被懲罰,但嚴重性遠比不上是次螞蟻集團事件。
整頓數碼金融市場陣痛難免
理論上,任何政府在進行「公私營合作」項目時,中斷與自己不配合的夥伴之合約正常不已。中斷合作所造成的損失並非一面倒的,政府也要付出沉重代價,因為要在短期內另覓代替公司並不容易。若然中央真的要懲治螞蟻集團,要找一間能代替它的公司也並不容易。最後,筆者估計中國未來在整頓數碼金融市場時難免會出現更多陣痛,但長痛不如短痛,徹底「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才是一勞永逸之舉。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名譽會長
來源:《信報》